2018届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十六章 文言文断句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十六章 文言文断句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22: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考点透析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因而,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
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断句步骤断一断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主语前,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例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规律二: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 “言”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如北京卷中的“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 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①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三个句子。②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居”“将”“归”“贺”,可区分出三个句子。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红色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句首的有:夫 、以、则、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规律三: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例: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四: 借助句式,定句读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例: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有 子 存 焉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例: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找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规律五: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断一断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规律六: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动词,定句读3、找虚词,定句读4、借助句式,定句断。5、依修辞,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6、依总分,定句读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A.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B.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 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记 口 诀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课堂专题精炼练习: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练习: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3.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4.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