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章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 (共10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章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 (共10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22: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9张PPT。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高中所选诗歌表现手法汇总: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 长沙》;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重章叠韵的《无衣》;铺陈排比的手法和运用起兴的《孔雀东南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中用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 ·淮左名都》。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现手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构思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 借代 对比 夸张 设问 反问 互文 叠词列锦 双关 用典 比兴等
2、表现手法:衬托 渲染 联想 想象 虚实结合 欲扬先抑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4、结构技巧:铺垫 照应 抑扬 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考点阐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比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比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反问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设问、反问、双关(谐音、语意)、借代、互文
表达技巧(一)修辞方法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修辞:比喻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比喻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例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请赏析本首诗歌中比喻运用的妙处。例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
《将进酒》?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李白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刘禹锡
 
夸张、拟人、对比等
对比: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相互对照,使其中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突出,这是美学上的一种法则。
把两种完全相反的景象或心情描写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白居易《轻肥》结尾:“食饱心自甘,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吃人。”
描写对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理性正反对比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古诗很讲究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修辞:用典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互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烘托、渲染、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
从表现手法来看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秋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渲染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作于此时。
“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请简要分析这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作于此时。
“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请简要分析这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反衬手法,用春天的花鸟反衬诗人被贬到边远之地的哀愁。
表达效果:用乐景写悲情,反差强烈,使悲情更悲,哀愁更愁。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衬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赏析本诗颔联中表现手法。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明与之相似的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艺术手法。如:以“梅”象征冰清玉洁、不畏严寒,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象征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分析本首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某种事物的某一特点,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自己的志向,操守和抱负的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志”通过“物”表现,“志”包含在“物”中;“物”为了说明“志”,“物”是“志”的外壳。托物言志的诗,多以咏物诗的形式出现,需要拟人化、象征和比喻等表达方式,通过自然的“物”引申出所咏之志,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物”与“志”的有机统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高考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
(1)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3) 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即侧面描写,虚写针对实写而言,因而虚写是靠实写来体现的。一般的讲,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实写虚,一是以虚写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2、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两句泛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的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
虚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分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分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从无到有
联想——由此及彼
这两种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想象和联想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本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借古讽今就是诗人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找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
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借古伤己
借古讽今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的豪侠精神,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抒情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捂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情)
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接抒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触景生情,是情因景而生,因景而变。一般是先有景而后有情,景和情相融相生,互为表里。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
  白朴的《天净沙.春》:“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
  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景色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触景生情 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看景、写景,把情感融入客观的景物中,使无情的客观景物变得主观有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有我之境,即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入景。如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
移情入景的重要方式还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实现。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拟人)寓情于景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请分析本首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白描 例:《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请分析本首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古典诗词的创作过程中,一些诗人注重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趣盎然的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
例如:毛铉《幼女词》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细节描写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诗歌作品中恰如其分地阐发议论,能够突出和深化诗歌的主题。诗中的议论,往往表达的是诗人的一个看法、一个意念,并且寓议论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阐发诗人的议论。
例如(1)苏轼《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杜甫的律诗《蜀相》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形象化的议论结构技巧 古诗常见的结构技巧表现在铺垫、照应、抑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已景结情等。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这里的“小”,即细小和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即指事件的背景重大,景物所显示的境界阔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很大。怎样以小见大呢?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此话可谓点中要害。

例如 李煜的《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以小见大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卒章显志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欲抑先扬 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次萧冰崖梅花韵
冰姿琼骨净无暇,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的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欲扬先抑 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商 山 早 行 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地表现了什么内容?怎样表现的?
[技巧指要] 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天净沙秋思》也是.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结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比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 用。古诗鉴赏表述五、练习:秋??? 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咏 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 思?????
?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请问: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例一?:
2004高考(山东卷) ?? 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抒情主人公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咏柳????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是托物寓意。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例二:?? 讽刺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试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三?:?? 对眼前奇景的喜爱之情 。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例四?:
?? 参考答案:
(1)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一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 “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二 、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三、读李煜《虞美人 》词,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词中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用了比喻、设问手法。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四、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 如梦令?( 严蕊)
? ?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典故是什么?(2)作者所写的是什么花?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形象寓意?(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世外桃源)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来表达自己身陷风尘(桃源:宋词中指代妓女住处)而心自高洁的情怀,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然后再体会作者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理。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借助什么形象
抒发什么情感思想内容评价 1 概括主旨
2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
3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要求理解作品所表现生活内容,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揭示
创作意图,评判作品的社会价值。
谢谢合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