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21: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卡片。
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www.21-cn-jy.com
简介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
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三、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21教育网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21cnjy.com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21·cn·jy·com
四、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
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预习下一课。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