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透镜的应用
江阴市要塞中学 韩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照相机和眼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方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
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
三:教学难点:
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
四:教学器材:
照相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蜡烛、凸透镜、光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引入]对照照相底片和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思考照相机是哪条规律的应用?
[生回答]
[师评议]
[板书]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倒立缩小实像
对比凸透镜 镜头——凸透镜
底片——光屏
[讲解]常见拍照时距离和镜头的调节
1寸照——5寸照;
个人照——集体照等
[过度]同样研究方法推断眼睛成像的特点
[板书]2:眼睛成像原理:倒立缩小实像
对比凸透镜和照相机 晶状体—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底片—光屏
(人眼的晶状体可以改变焦距,瞳孔的变大变小)
[过度]人耳听觉的0.1s,人眼也有类似的数据
[演示]视觉暂留小实验
[板书]3:视觉暂留与电影
(指导学生回忆电影胶片)
[过度]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不健康的眼睛,由于不正确的使用眼睛导致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下降
[分析讲解]视力缺陷剖析
[板书]4:视力缺陷与矫正
(1):近视:看清近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调节: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物体像后移
(2):远视:看清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调节: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物体像前移
[小结]
分析讲解课本WWW习题,评价手册习题
作业:评价手册P65 1、2、3、4
五:板书设计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倒立缩小实像
对比凸透镜 镜头——凸透镜
底片——光屏
2:眼睛成像原理:倒立缩小实像
对比凸透镜和照相机 晶状体—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底片—光屏
3:视觉暂留与电影
4:视力缺陷与矫正
(1):近视:看清近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调节: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物体像后移
(2):远视:看清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调节: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物体像前移
六、设计思想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