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评: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评: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8 08: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  )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西安半坡博物馆对外进行文物展览,你知道展会上展出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主要是什么吗 (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3.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D.打制石器的出现
6.下面是小马同学的作文《想象半坡原始居民一天的生活》中的片段。请找出不符合史实之处,并加以改正。
早晨,红日东升。一群人从他们的干栏式房子里走出来,房子的四周有用于防护的壕沟。人们开始劳动:他们有的在用石铲收割水稻,有的在喂养家畜(家畜的种类有猪、狗和水牛等),有的在窑场烧制黑陶,还有十几个小伙子在野外打猎,他们手持石斧,正在追赶一头鹿……
天色愈来愈暗,劳动的人们开始陆续回家,留在村子里的一部分人已准备好了晚饭,他们吃着米饭,笑谈劳动中的趣事……夜渐深,大家渐渐都回去休息了。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1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
4.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5.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生活方式上,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点是(  )
A.以采集为主
B.以饲养家畜为主
C.以狩猎和捕鱼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7.阅读下列材料: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可推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请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
(3)“农耕既普及”反映的是该原始居民种植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的祖先中有一些聪明人逐渐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某种土地上人工栽种,又发现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关在家里饲养,让它们繁殖。年深日久,一再改进,人类终于进入了可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农闲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发明创造,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任何民族不经过农业时代,就不能进入文明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原始的农业生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为什么说农业是文明之母?谈谈你的认识。
★9.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历史的存在。下列两组资料,一组是文物图片资料,一组是复原图片资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文物图片资料
(1)请你观察上述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图片中提炼出正确的历史信息。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第二组:复原图片资料
(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两幅图片中房屋的类型,并判断图5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3)请试着说出这两种房屋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明了什么?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2.A 3.B 4.D 5.D
6.答案 (1)错误:“干栏式房子”;改正:“半地穴式圆形房子”。
(2)错误:“收割水稻”;改正:“收割粟”。
(3)错误:“和水牛”;改正:删除“和水牛”。
(4)错误:“烧制黑陶”;改正:“烧制彩陶”。
(5)错误:“吃着米饭”;改正:“喝着小米粥”。
培优促能
1.D 2.C 3.C 4.B
5.C 打制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因此排除含①的A、B两项;④稻谷遗存应与南方原始先民有关,故可排除含④的D项。②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③鱼纹彩陶盆也是半坡居民使用的物品,故C项正确。
6.D
7.参考答案 (1)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3)粟。
(4)没有发现文字材料。
8.参考答案 (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等。
(2)制造生产工具、懂得历法、讲求水利灌溉等。
(3)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9.参考答案 (1)图1:半坡的彩陶,说明当时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造彩陶,在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图2:半坡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3:河姆渡人已饲养猪。图4: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符合史实即可)
(2)图5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6是干栏式房屋。图5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优点: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原因: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