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30 22: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23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玄奘西行(天竺)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称为“遣唐使”。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目 的阿倍仲麻吕
(晁衡)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影 响朱雀大路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 响鉴真东渡目的:时期:唐玄宗时期到日本传授佛法经过:6次东渡,
5次失败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根据材料一,说说鉴真有何功绩。功 绩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唐与新罗的关系请你说说唐朝与新罗的交流体现在哪些方面?新罗:
唐朝: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学习、
商人来唐经商、
仿唐制、科举取士……吸收朝鲜音乐文学作品虽然会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当中也有许多虚构、夸张的成分。1.玄奘是什么时期去的天竺?
2.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3.他去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思考:三、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求取佛经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遭遇匪徒……长安天竺那烂陀寺
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遭遇匪徒……
②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功 绩 ③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①曾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4.他在天竺有何功绩?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功绩?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僧人僧人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弘扬佛法求取佛经2018-10-2唐玄宗时唐太宗时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
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百折不挠
持之以恒
坚定信念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现在仍有一些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博采众长,才会进步。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唐朝中外交流的启示小结:
唐朝中外
文化交流日本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新罗贸易往来
文化交往天竺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
A. 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关于鉴真东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到日本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
B.鉴真像被放在那烂陀寺
C.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技术
D.鉴真在日本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C B小试牛刀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繁荣是唐朝外交兴盛的重要原因
B. 新罗的选官制度传到了中国
C.玄奘西行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D.中国的饮茶的风俗源自日本茶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