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园地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园地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8 19: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说(写)具体、抒真情。
教学方法:
指导交流习作,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妈妈的礼物》
学生准备;感受、回报父母爱的小制作、作文、记录等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64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事例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情导入,感受父母之爱。
1.老师动情讲故事《妈妈的礼物》。
2.激情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
二、明确交际要求,引导交流,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1.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学生思考)
2.课件出示要求: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可以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可以结合你的一些感受来谈;还可以一边说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感受,注意把事情的过程说完整。
教师激励: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有信心吗?
3.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小组中选出发言代表。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1)教师提示: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
(2)学生交流比赛
(3)学生评价。
(4)老师总结评价。
三、讨论交流,怎样爱父母
1.教师启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何爱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组讨论: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集体讨论: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
① 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 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5.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
四、生活拓展
1.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
2.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
3.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她),让父母惊喜一次。
第二、三课时
(总第65、66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用通顺的语句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
2.习作指导与评价。
重点难点:
教师指导交流,引发思维,拓展思路。
一、启发谈话,导入激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写出来吗?
指导阅读习作提示 。
二、同学交流, 选材构思
1.写前思考:哪一件事让你感触最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在整个这一件事情中,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同学之间交流交流,注意把事情交代清楚。
三、确定内容,自主习作
1.老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2.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等,要写具体,力求写得活灵活现。
③结尾要自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四、范文引路,引导修改。
1.范文引路 老师点评
2.教师小结:刚才,老师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3.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
4.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5.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再读欣赏,誊写
1.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2.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总第67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教学目标:
1.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2.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游子吟》。
3.展示综合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的汉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化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
2.指导学生读第一组句子。
出示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弟弟把我的零用钱都花光了。
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组织小学生讨论,练习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
3.下面我们理解第二组句子。
出示句子:
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
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
4.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5.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② 同桌互相检查。
③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等
3.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
4.看一看谁细心,谁能说说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
5.赛一赛,谁读的准。
6.说一说你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教师点拨提示: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
4.自由读诗句。
5.练习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②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教后反思:
商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