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之一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阅读下列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
请回答:
(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1.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2.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3.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6.阅读下列材料: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7.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的内容
(3)刘邦和刘秀的措施分别为哪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 2.D 3.B 4.D
5.参考答案 (1)公元184年。
(2)“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3)张角。
(4)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
培优促能
1.A 刘秀是光武帝,他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2.D
3.C 东汉王朝于25年建立,到184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其统治。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4.A
5.参考答案 (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6.参考答案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端腐朽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7.参考答案 (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及兵役。
(2)相同:都下令释放奴婢;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3)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