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
《故乡》同步检测题
Hshfnp
【快乐积累】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晦 箫索 愕然 絮絮
B 惘然 姿睢 潮汛 茫远
C 踝骨 蓬隙 祭祀 磕头
D 苍黄 心绪 偶像 鄙夷
2.选出与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 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 晋祠真不愧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D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给出词语,请读准加点字字音
(1)折:折本 折腾 折断 (2)吓:吓唬 恐吓 (3)扫:扫除 扫帚 (4)熟识 标识
4.鲁镇欲办一酒家,请你出谋划策。(4分)
(1)给出几个酒店名称,请你从中选出一个并说明理由。
A 鲁镇酒家 B 百味居 C 孔乙己酒城 D 咸亨酒店
(2)本店要装饰店内外,请提出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要求仿句要体现比喻的修辞方法,并且要体现前后句的连带关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词填空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________(A阴暗B阴晦C阴冷)
(2)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_(A横着B有C躺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3)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____(A准备B赶忙C迎着)出来了,接着便______(A跑出B飞出C窜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4)我竟与闰土______(A隔绝B隔离C隔膜)到这地步了.
(5)母亲叫闰土坐,他______(A徘徊B犹豫C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
7.小说结尾,作者以“路”作比,表现出探索、奋斗的精神。你能用屈原的一句诗来表达这种精神吗?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驿站】
(1)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2)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4)“阿!闰土哥,——你来了?……”
(5)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6)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7)“老爷!……”
(8)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9)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10)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11)“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12)“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13)“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14)“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15)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16)“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17)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18)“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9)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8.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为什么“出惊”?
9.少年闰土称“我”为“迅哥”,而20余年后,中年闰土与“我”相见时,却称“我”为“老爷”,这说明了什么?
10.选文的(1)——(8)段,写了“我”感情发展的三个阶段,各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对中年闰土在肖像、神态、语言等方面以对比的手法进行了刻画,这种对比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2.(17)与(19)段两次写到“只是摇头”,你能说一下他这种木呐表现的原因吗?
13.“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望着宏儿与水生高高兴兴,欢蹦跳跃地在一起玩耍,“我”感慨万千,请将“我”的感慨写出来,字数50字左右。
【美文共享】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回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清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候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旁,猪圈边,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场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包公,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和越调。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思考题:
16.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17.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示例: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极尽笔墨写人们对“戏曲”的酷爱,请整理出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这种酷爱的?
19.第六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20.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21.戏曲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地方戏曲较多,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地方名称 河北 上海 陕西
戏曲名称 吕剧 黄梅戏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
《故乡》同步检测题
答案:
快乐积累:答案:1 D 2 D 3(1)shé zhē zhé(2)xià hè(3)sǎo sào(4)shí zhì
4(1)孔乙己酒家,因为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刻画得极具文学形象的人物,用他的名字命名更能吸引顾客。(2)应与小说当中描述的有一定的联系.5提示:故乡的歌是一颗引路的星,总在有迷雾的夜里闪烁; 故乡的歌是一盏温暖的灯,总在哭泣着的心中点亮; 故乡的歌是一汪清澈的泉,总在绝望着的眼前出现。 6 (1)B阴晦(2)A横着(3)C迎着B飞出(4)C隔膜(5)C迟疑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驿站:
8.闰土变化之大,衰老之速,却贫穷如故出乎意料,这令“我”出惊。
9.这说明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已经使我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
10.第一阶段:“出惊”,写闰土变化之大;第二阶段“兴奋”,“我”与闰土二十余年后的重逢。第三阶段“寒噤”,为“我”与闰土间的厚障壁感到悲哀。 11.这种对比揭示了当时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劳苦大众的盘剥之重。12.两次“只是摇头”,一方面表现闰土对二十多年来造成穷困生活的原因一时说不清,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活的重荷使他变得麻木。13.提示:应以对他们将来平等、无隔膜的关系为感慨重点。
美文共享:
16.摆架子,拿架子,故意推托。17.提示:句式要一致,修辞要相同,字数大体相近。18.(1)搭台唱戏(2)占位子看戏(3)赔钱送礼跑戏(4)随时随地唱戏19.说明戏曲可以唤起人们的浓浓乡情20.“乡亲们热爱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戏曲给了老百姓以滋养和影响。”两个方面21.
地方名称 河北 上海 山东 陕西 安徽
戏曲名称 河北梆子 越剧 吕剧 秦腔 黄梅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