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30 22: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短暂统一的隋朝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D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最典型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阿拉伯 C. 朝鲜 D. 日本
【答案】D
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张骞出使西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4.公元9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根据汉字创造的。如今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汉字,而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这种日本文字起源于中国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C
5.2016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印度,意图开启新型的防务关系,以遏制不断强大的中国。报道称,中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印度不愿意和美国走得太近。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阎立本
B. 鉴真
C. 玄奘
D. 阿倍仲麻吕
【答案】C
6.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21cnjy.com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法显 D. 玄奘
【答案】D
7.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 征服中国 B.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C. 援助中国 D. 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8.唐朝时期,西行“求法”,将亲身见闻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的是( )
A. 玄奘 B. 鉴真
C. 李时珍 D. 张骞
【答案】A
9.下面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们生在不同的时期,彼此不相识,但他们的事迹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却是相同的,即( )www.21-cn-jy.com
A. 祖国统一 B. 中外交往 C. 反抗侵略 D. 民族团结
【答案】B
10.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这个国家是 ( )
A. 日本 B. 天竺 C. 大食 D. 大秦
【答案】A
【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21·cn·jy·com
11.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甲: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 乙: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 丙: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 丁:叹,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答案】C
12.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2·1·c·n·j·y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 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21教育网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材料二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海上丝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答案】(1)丝调之路.
(2)图一人物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二又人物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宋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等。
(4)尊重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