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电》说课材料(第一课时)
1、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9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探究电路》中的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涉及到家庭电路的组成和测电笔的使用及安装模拟家庭电路,即是上节知识的延伸又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整节课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本节知识较多地涉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贯彻以人为本,动手探究的理念,故根据每部分知识的不同侧重点,在课堂中交替,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不同层次的课改理念。
2. 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电路组成和连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知道火线和零线。
3.会用测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
4.会安装家庭电路。
(2)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分析家庭电路的组成。
3.通过实验学习用测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安装家庭电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领悟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
3.共同合作探究的团队协作意识。
3. 重点、难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重点为: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为:
1. 家庭电路电路图
2. 三孔插座接线的识别。
3. 模拟家庭电路的安装。
2、 教具及设备的选用
1. 选择教具的依据:
由于本节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意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学好物理为我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但在头脑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本节尽量采用实物教学,提高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具
电熨斗、三角插头、测电笔、两孔插座、家庭电路板。
3. 设备
多媒体课件
3、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本节知识较多地涉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很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动手探究的理念,本节我采用实物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但在头脑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学法指导:由于本节的核心内容由两个探究实验过程构成,用测电笔判别火线和零线,安装模拟家庭电路,这是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在操作中领悟,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
4、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1分钟5分钟 [说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学生观察课本14—10中a、b两图,提醒学生注意家庭电路各部分的名称,连接的位置及作用。教师出示实物电路,检查学生看书情况明确火线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识图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8分钟6分钟15分钟 零线及电压220V不安全。观察实物,理解三孔和三角插头的作用。实验探究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提出问题家庭电路中如何辨别火线和零线? 交流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 A测电笔中的电阻器是一个阻值在1MΩ以上的高电阻,为什么要串联这个高阻值的电阻?请你估算一下,用测电笔测试220V的电路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 B测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为什么不会发光? C在用测电笔判别火线、零线时,为什么不能让手碰到笔尖的金属体?3、电灯:教师:开关闭合,白炽灯和节能灯同时发光,引出电灯是家庭用电的主角。 让学生感受两种灯发光有什么不同?白炽灯发光的原理?观察螺丝口灯泡构造和接线情况,弄清楚灯泡的灯丝是怎样跟电路连通的。4、安装模拟家庭电路实验 学生研究、讨论为主; 教师点拨、指导。 注意: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交流和讨论是探究的主要环节,讨论的几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弄清了测电笔能辨别火线和零线的方法和道理。感受不同电灯发光情况,理解、认识螺丝口灯座的接线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认识、领悟家庭用电的知识。
时间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说板书设计]第三节 家庭用电家庭电路进户线:火线、零线:电压u=220V,辨别方法 使用测电笔 电能表:干路首 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熔断器:保护电路,空气开关 开关、电灯:发光原理------通电发热、发光 两孔:左零(N)右火(L)插座: 三孔:上接地 [说教学效果的检测]课本作业1---3题[延展] 讨论: 本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家的电路组成与所学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课堂上学生对现代家庭电路的讨论,拓展和延伸“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等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以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原件的空间次序为线索展开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检测及时的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的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