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二中八年级下学期同步检测语文试卷-岳阳楼记(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二中八年级下学期同步检测语文试卷-岳阳楼记(新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5: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
《岳阳楼记》同步检测题
一、同步训练
【基础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谪守( )②浩浩汤汤( )③日星隐曜( )④岸芷汀兰( )⑤心旷神怡( )
2、 解释词语含义
(1) 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百废具兴 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
(2) 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含义:①卷石底以出( )②全石以为底( )③不以物喜(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
(3)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薄暮冥冥( )④而或长烟一空( )
3、 词语链接: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都能找到与它们相同含义的词语,请找出来:①朝晖夕阴,句子_________词语____。②百废具兴,句子__________词语______。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句子__________词语______。④横无际涯,句子__________词语______。
【整体感悟】
4、 用原文填空:①作者范仲淹写此文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②体现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总写洞庭湖一带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先写迁客骚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7、 现实生活中不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志之士,请举出一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发表感慨。
——————————————————————————————————————————————————————————。
8、《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忘怀得失”,《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的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精读】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段后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 解释加点的字的含义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代哪句话?
12、“百废俱兴”是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而与之相对应的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未兴办起来,人们经常套用一个成语是_________。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4、柳宗元被放逐而寄情于山水,韩愈怀才不遇而发出“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的慨叹,陶渊明则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滕子京虽被贬巴陵郡,然仍不忘造福当地百姓,请你对滕子京的这种为官之道进行简要的评论。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段后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心旷神怡(2)微斯人,吾谁与归?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7、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句
18、由段中的“渔歌互答”,你可以联想到《三峡》中的哪两句渔歌?
19、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他们的言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实写照。请举出两例,并说明他(她)关于这种思想的名言。
(1)人物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点击课外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段后问题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槨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1、 僚属:下属的官吏。2、缞绖(cuī dié):丧服。3、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4、赗(fènɡ):用钱财帮助人办丧事。5彻:通“撤”。6、赒(zhōu):救济。7怃然:失意的样子。
20、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范文正公守邠州( )(2)使毕其事( )(3)公亟令询之
21、翻译下列句子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3、文中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词句。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段后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jǐ),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4、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25、①根据对短文的初步理解,推测“食”的含义。( )
A 吃 B 专指吃饭 C 人吃的东西 D 供食用或调味用的
②根据对短文的初步理解,推测“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句中“妻子”的含义。( )
A 范仲淹的妻子 B范仲淹妻子和儿女
26、①“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②根据对“每以天下为己任”的理解,简要说明“每自(自己,诸葛亮)比于管仲、乐毅”的意思。(此句选自《隆中对》)。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8、“少有大志”与文中的哪几句相照应?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段后问题
不能乱我家法
——范仲淹教子的故事
(1)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向生活俭朴,为人正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人品的写照。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受父亲影响,个个喜文善画,富有才气,为一些豪门大户所羡慕,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家。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做了参知政事(副宰相)之后,上门为孩子提亲的更是接连不断。有个人到他家为他的大儿子提亲,想把女儿嫁给范家。那人原以为宰相家里一定十分豪华,吃的、穿的也一定比一般人家好上几倍。可是进门一看,家里陈设十分简陋,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家具,也没有绫罗绸缎的服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土布衣衫。但那人心想:范家吃穿这样俭朴,一定有不少积蓄,来日方长,和这样的人家成亲定有后福。再说范家孩子个个身体健壮,为人正派,以后肯定都是大有出息的。想到这里,那提亲的人当即答应将女儿许给范家。范家的大儿子纯佑准备成亲了。女方心想:范家兄弟们多,家底厚实,结婚时应要点像样的衣物家具。如果结婚时不要,等过了门就不好张口了。而范仲淹呢,他再三向儿子交待: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你结婚时不能添置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勤俭办婚事。不久,范仲淹听说儿媳妇不要什么昂贵家具、华美衣服了,但是还要一顶绫罗做的蚊帐。范仲淹听了气愤地说:“我家素来节俭,钱财都用来帮助老百姓了,做什么绫罗帐子!”后来女方提出,既然范家不肯做这样的帐子,我们家自己做一顶好了。范仲淹听后,仍然不依。他说:“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也是做人的美德,我家是不兴讲排场的。就是她家里带来了绫罗帐子,我也不许她挂,不能乱了我的家法。”
(2)儿媳妇听说身为副宰相的范仲淹处事这样吝啬,担心过门后过窝囊日子,心里不免有些踌躇起来。不久,却有一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她。一次,范仲淹派遣他的大儿子纯佑去苏州买麦子。纯佑将买的麦子装到船上,往家里运,走到丹阳,遇到范仲淹的好友石曼卿正处在贫困之中,连饭也吃不饱。范纯佑随即就把全部麦子救助了石曼卿,空着手回到家里。然后,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诉了父亲范仲淹,父亲对儿子慷慨解囊济贫,感到十分满意,连声赞扬:“做得对!做得对!” 儿媳妇听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敬佩这父子二人。不久,她简衣简从,愉快地来到了范家。
30、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1、提亲的人为何见到范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富有,却还将女儿嫁给范佑,请用简短的话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14个字)
32、文章的题目是“不能乱我家法”,在第(1)段结束已经点明题旨,可作者为何又写了第(2)段,是不是将范佑结婚的事情叙述完毕,如不是,说一说你的理由?
3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节俭”的认识。
34、情景对话:“儿媳妇听说身为副宰相的范仲淹处事这样吝啬,担心过门后过窝囊日子,心里不免有些踌躇起来”————心里甚是不快。此时范佑来到女方家中,要对这位“媳妇”晓之以理,结合范佑的身份设计一段范佑的劝说词。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
《岳阳楼记》同步检测题【答案】
1、①zhé ②shāng ③yào ④tíng ⑤yí 2、(1)①“具”通“俱”,全,都②“属”通“嘱”,嘱托。(2)①而②把③因为④用来(3)①及,到②景象③迫近④消失。 3(1)春和景明,景。(2)宠辱偕忘,偕(3)前人之述备矣,备(4)微斯人,微 4、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因为他们具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6、为下文古仁人之心的议论打基础,做铺垫7、牛玉儒,孔繁森等 感慨略8、五柳先生的“忘怀得失”是指不慕容华,安贫乐道,超脱世俗。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抛弃自己的荣与辱,官与否,一心为社稷着想,为黎庶解忧。9、(1)被贬 (2)同“嘱”, 嘱托10、(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2)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百废待兴13、引起下文。14、滕子京能够抛弃个人的荣辱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一己悲”,放弃个人的恩怨,为社稷着想,更为百姓解忧。情为民所系,立为民所谋,全为民所用。(意思对即可)15、(1)开阔,愉悦(2)无,没有16、(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3)(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讥讽,满眼萧条冷落,因极度感慨而非常悲伤的心情了。(4)(这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光荣与屈辱一并忘却,端着酒对着风畅饮,非常高兴的心情了。1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9、(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0、(1)做……郡的太守(2)完成(3)急迫 21、(1)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22、范仲淹出资厚葬寓居士人23、亟令询之 怃然,彻宴席,厚赒给之24、①dàn;吃。②zhé;就。 25、①C ②B 26、①B ②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27、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8、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29、岳阳楼记,揭示主题。30、范仲淹坚持为儿子节俭办婚事31、有不少积蓄,肯定大有出息32、这一段是为了说明范仲淹的节俭之风、做人的美德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33、略 34、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