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二中九年级下学期同步检测语文试卷-公输 孟子二章(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二中九年级下学期同步检测语文试卷-公输 孟子二章(新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8: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九年级《公输》《孟子二章》同步检测题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Hshfnp
1、 积累与运用(35分)
⒈ 给出拼音写出汉字(3分)
(1)敝yú( )(2)zhì( )兔(3)fù ( )鱼
(4)犀sì( )麋鹿(5)quán( )亩(6)米sù ( )
2.给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含义(9分)
(1)见 ①胡不见我于王( )( )②子墨子见之( )( )③风吹草低见牛羊( )( )
(2)说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②请说之( )( )
(3)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
(4)知 ①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2)子墨子九距之( )( )
(3)公输盘诎( )( )(4)亲戚畔之( )( )
(5)曾益其所不能( )(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4.“之”字有几种解释,A 用在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B 助词,的,C 代词,他(他的),它(它的)D动词,去,到。给出下列句子分别指出各句中“之”所对应的义项
(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三里之城(2分)
5.根据课文填空。(4分)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点。
(2)《公输》一文中墨子善于守城,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凝练成一个成语_________,现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自己积累的宝库中再找出两个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意思相同的句子(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手机短信,请从语文的角度加以赏析,说一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灿烂的笑容。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出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材料二、现在,在一些校园周边,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随处可见。一些学生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引发了事端,并影响到校园秩序,引起校园暴力。
材料三、一对农民夫妻,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带着孩子从农村迁到县城,再从县城迁到省城,相继更换了3所学校……然而如此苦心带来的结果却是: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孩子在作业本上写道:“城市里的学生们总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怪物一样”;“一说话,同学们就笑话我是个‘乡下佬’。”
(1)从三则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罢三则材料,你将做何呼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与欣赏(50分)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解释下列句中“已“字的含义(1分)
(1)然胡不已乎( )(2)吾既已言之王矣(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宋何罪之有?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下边的句子都是疑问句,哪一句与“宋何罪之有?”的语气不相同( )(1分)
(1)何以战?(《曹刿论战》)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4)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上枢密韩太尉书》)
12.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墨子的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本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观点,结合课文说明墨子对战争所持的态度。(2分)
(二) 阅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7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⑥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⑦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⑧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词语链接(3分)
(1)“池非不深也”中“池”的词义是_______。请再找一个含有“池”字的成语,并且“池”字的含义与“池非不深也”中“池”的词义相同: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一个短语中的“委”的含义与“委而去之”中的“委”的含义相同。
A委决不下 B委曲求全 C相委而去 D委实不易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化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本文的论证层次十分清楚,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逐层论证。从内容上看,其层次之间的意思存在着______(并列 层递)关系。(3分)
18.文中有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分析其作用。(3分)
19.孟子认为,“得道者”要想得到多助,就应实施“仁政”,采取一些惠民、利民的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日益好转,党中央心为民所想、立为民所谋,实行了很多的惠民政策,我们都得到了党的恩泽,请例举一两个事例。(2分)
(三)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劳其筋骨(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21.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第二段文字说明的是( )(2分)
A 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B 只要肯吃苦,就没有一个不成才的道理
C 只有穷苦出身的人,才能成为人才的道理
23.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中六个人物的共同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B 第二段从客观方面说人要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就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
C第三段用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人若处于困境、国若处于忧患就定要灭亡的道理。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文章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4.请再举出几个古今中外从困境中走向成功的范例。(2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民贵君轻
《孟子》
(1)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3)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离娄上》)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1)君之视臣如土芥(2)贼仁者谓之贼 (3)求也为季氏宰
26.下面对语句解释,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之视臣如土芥”:君主看到臣子就像看到了泥土与草芥
B“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国君不实行仁政,却仍(剥削老百姓),使自己富有,这些都是丢掉孔子之道的啊。
C“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回答说:“于传这个人有记载”。
27.从第一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所提倡的君臣关系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8.“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一句中提到历史上的两个暴君,他们是______、______,他们遭放被伐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答案在第三段中找)(3分)
29.“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内容。(用原句回答)(2分)
30.“辟草莱、任土地”的意思是开垦荒地,让老百姓耕种,可为什么在孟子眼里却是需服刑的事,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写作与创新(35分)
30.【话题展示】:近几年来,“减负”已成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社会、家庭、学校也有不同的反映。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最有发言权。
【场景设置】:某班级要对“减负”话题展开,要求同学们人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作为你也不例外,请先写一个片段准备发言时用。
【材料提示】:
正方
1、“减负”不等于“减质”,要提高学习的效率。
2、“减负”后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培养自己的特长。
3、新的人才观念: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4、袁枚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茅以升、詹天佑、钱学森、许光亚、王选、袁隆平等勤勉苦学,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反方
1、减负自然就降低了质量,因为“熟能生巧”。
2、有多少学生真正有自己的特长哪?无非就是看看电视上上网。
3、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差一分也难进重点(高中、大学)。
4、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九年级《公输》《孟子二章》同步检测题
【答案与提示】
一、1.(1)舆(2)雉(3)鲋(4)兕(5)畎(6)粟 2.(1)①xiàn引见②jiàn 拜见③xiàn 同“现”,显现(2)①yuè 同“悦”②shuō 解说(3)①fù 违背②bì 同“弼”辅佐(4)①zhī 知道②zhì 同“智”聪明3.(1)yù 通“御”,抵挡(2)jù 通“拒”(3)qū 同“屈”,理屈(4)pàn 通“叛”(5)zēng 通“增”(6)héng 通“横”,梗塞,不顺。4.(1)C(2)A(3)D(4)B 5.(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墨守陈规 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6.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等7.灵活运用计算机术语,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远离失意,幸福长伴的心愿,整个句子富有气势。8.(1)孟母是一个教子有方的母亲;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2)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自觉出力献策;加强对城镇学生的教育,树立华夏为一家,无尊卑贵贱之分的观念;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常抓不懈。
二、(一)9.(1)停止(2)已经10.(1)宋国有什么罪呢?(2)坚持合宜的道理不杀少数人而攻打多数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3)这就像华丽的彩车与破车相比呀(4)我认为你派兵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和上面所说的是一回事。11. A12.舍文轩而欲窃敝舆;舍锦绣而欲窃短褐;舍粱肉而欲窃穅糟13.非攻,反对发动不义之战。
(二)14.(1)护城河 金城汤池(2)C15.(1)(作战中)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向背、齐心协力(2)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就少。(3)限制人民(不使外迁),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4)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6.B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层递1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两处的排比都起到了增强语势的作用,前者为了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后者则为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结论19.免去长达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免去全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实施助学贷款;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等。
(三)20.(1)使……劳累(2)国内(3)国外(4)困扰21.(1)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不振。22.A23.C24.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周文王被囚禁而写成《周易》,司马迁遭宫刑著成《史记》等。
(四)25.(1)泥土与草芥(2)伤害(3)家臣 26.B27.君臣应如手足28.夏桀、商纣,不行仁政29.“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这件事。30.因为他们开垦荒地,让老百姓耕种的目的是为了给统治者增加赋税而非为百姓谋取利益。
三、写作指导。 “减负”这一作文片段带有议论性质,因而对这一作文片段不应做过高的要求,应做到:(1)文章的结构清晰。为此,安排文章结构时应遵循“提出论点,简要论证,得出结论或提出希望”或按照“反对反方观点,简要陈述反驳理由,得出结论或提出希望”的模式。(2)为使说服有力,可以把讲解道理与列举事实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