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
《羚羊木雕》同步检测题
Hshfnp
1、 基础攻坚
1、给出拼音,写出汉字。
(1)脸jiá( )(2)jī( )角(3)líng( )羊(4)树chà( )
2、根据短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将短语写在横线上。
(1)我们俩________(像影子跟随身体,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极为密切),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2)她却_________(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3)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_______(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力量。
(4)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______(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见决定)呢?。
3、请从后面的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看 盯 瞧)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2)妈妈______地(坚强 坚决 坚定)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3)我手里______(拿 攥 持)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4)她把小刀______(塞 递 放)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里用奶奶的话批评了“我”做事欠考虑的行为。( )
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
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
6、娇娇与父亲因为娇娇穿的衣服太“名牌”而发生争执,娇娇喜欢穿名牌,父亲要求她要穿着朴实大方而不应穿名牌。请设计一段父女对话,将争吵的场面呈现给大家。
二、同步阅读
阅读《羚羊木雕》选段,回答7~12小题。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
④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⑤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7、“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那么妈妈和爸爸期待着什么哪?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第一处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奶奶想说什么?
9、划线第二句是奶奶的话,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
10、万芳由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由________而变成__________。
11、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三、拓展阅读
阅读《礼物》一文,回答13~17小题
礼 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 )地退出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 )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 )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 )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 )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回答下列问题:
13、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原文的括号内,使原句完整通顺。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14、文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15、“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中“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16、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17、文章结尾写到雕像碎了,“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请分析一下“女儿”此时的心情。
四、中考早接触
阅读选文,回答18~22小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8、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19、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20、联系上下文,体味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 “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1、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22、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五、写作迁移
23、 请以“痛苦的泪”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
《羚羊木雕》同步检测题【答案与提示】
一、1、(1) 颊(2) 犄(3) 羚(4) 杈2、(1)形影不离(2)满不在乎(3)不可抗拒(4)自作主张3、(1)盯(2)坚定(3)攥(4)塞4、(1)√(2)√(3)Ⅹ 5、提示:围绕自己的羞愧与感激来写6、略
二、7、等待着马上听从他们的命令,迅速将羚羊木雕要回来。 8、这里巧妙地透露出:奶奶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左右为难;既然已经送给了她的朋友就不要难为孩子,这样和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她们之间甚至两家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9、同意。奶奶知道羚羊贵重,可她更懂得孩子的心情,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伤害孩子心灵,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奶奶更懂道理,把情义看得比财物重。10、责怪“我”;谅解“我” 11、“冷冷的”;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12、语言与动作;心理;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对孩子心理的伤害。
三、13、蹑手蹑脚;朦朦胧胧;向往已久;忐忑不安;疲惫不堪 14、文中插叙了母亲为女儿上学筹集1万元钱。 15、既表现了1万元来之不易,又表现了这钱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16、感激:委屈 17、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不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女儿的伤心和失望。
四、18、“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19、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20、(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分)(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21、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22、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五、23、略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