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1 21: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中


史宋 元 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过程:
4、定都:
一、北宋的建立960年陈桥驿兵变(P28“相关史事”)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北 宋 一、北宋的建立先南后北宋太祖时北宋疆域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P28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夺其权(行政权)(地方):
制钱谷(财政权):
收精兵(兵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在地方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皇 帝中央集权削弱
相权总体方法:分化事权具体措施: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强化皇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重文轻武政策: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好:强化了皇权
坏:中央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1、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 3、设 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4、“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5、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6、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杜绝了兵变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坏:地方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下降,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减弱。(1)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人才辈出,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三、北宋政治的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y以树干指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中 央地方地方地方行政权兵 权财权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三、北宋政治的特点守内虚外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3、设 通判 ,牵制知州
4、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分内外驻屯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A、重文轻武、文人治国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C、崇文尚武、中央集权D、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小 结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轻武政策: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 削弱相权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最明显)学以致用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学以致用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