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检测题
Hshfnp
1、 基础攻坚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赫然( ) (2)迭起( ) (3)迥乎不同( )
(4)兀兀穷年( ) (5)锲而不舍( ) (6)群蚁排衙( )
2、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 更加 ) 潜心贯注( 用心专而深 )
B.锲而不舍( 刻 ) 心会神凝( 领悟 )
C.兀兀穷年( 劳苦的样子 ) 迥乎不同( 差的远 )
D.沥尽心血( 滴 ) 警报迭起( 屡次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________,而且一反既往了。
A 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 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 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 衰微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下面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第一首——澳门,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请从语言及内容两个角度简要赏析“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一句
6、综合实践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 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1)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 ”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 (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执行“限塑令”,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2分)
二、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7、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我心中的屈原
黄细娜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个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别人不理解,但他始终坚持着,他漠视孤独,漠视自己,或许他曾扬天大笑: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别人看不穿。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能忘。
10、从全文来看,作者盛赞了屈原的什么品质?
11、文章开头写到: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其作用是什么?
12、你怎样理解“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这句话的含义?
13、结合全文,请你对屈原进行一下简介(80字内)
14、文章结尾说: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请结合语境你用两个词语填空,构成两个比喻句。
屈原是我思想的_____________,精神的_____________。
四、写作迁移
15、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十几个春秋,演绎了许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鲜活的面孔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请以“____(你、他)走进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600字内的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
五、中考早接触
火车6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 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 ”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作者 魏 岚)
16、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17、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18、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答:
19、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河北省南皮县第二中学2009—2010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检测题【答案与提示】
一、1、1、(1)hè(2)dié(3)jiǒng(4)wù(5)qiè(6)yá 2、B 3、D 4、A比喻B比喻C反复D排比 5、(1)期盼祖国统一,渴望澳门回归。(2)浓浓的爱国激情,期盼祖国统一。(3)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澳门与祖国大陆的关系,虽经数百年但心系华夏母亲。6、(1)要点: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蓝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2)示例:①小小塑料袋,室息了整个地球!②地球:别把我装进这白色的牢房!
二、7、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8、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9、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三、答案与提示:10、爱国的情操、坚定与傲然的性格。11、依此句作比,来赞扬屈原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毅品性。12、与这些人相比,屈原更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执著的追求,个性更为突出。13、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诗人。虽遭受陷害与放逐,但仍深爱着自己的国土,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一生著作很多,著名的有《楚辞》、《离骚》、《天问》等。14、提示:旗帜,灯塔
四、15、略
五、16、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答①好,3分;答②好,2分。开放题。共3分)
17、(3分)飞快地往回跑(或“跑”,或“扯开喉咙喊”) 跳进河里(或“跳”) 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或“跑”)
18、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答对两点即给满分;答对其中一点,理由充足,表达流畅也得满分)
19、A(第一人称,“我”是“哥哥”行为的叙述者、见证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