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尺子”
【教材分析】
身上的“尺子”是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本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脚长、一庹长、一拃长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并初步体验到身体尺和身高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然后,教材还设计让学生运用步、庹、拃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学习和应用的乐趣。并且通过活动后的议一议,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用拃……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米有多长?
2、我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尺子,可是,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
3、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很多把“尺子”,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几把尺子啊?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悬念,一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
1、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在“尺”字上加了个引号呢?小结:你们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2、谁来说一说,通过你的课前参与,我们的身体尺都有哪些?
(1)指名回答师有选择板书:一拃、一庹、一脚
过渡: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三种“尺子”。
(2)课件演示“身体尺”的规定内容,并演示测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也伸出一庹,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一些)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同桌可以悄悄的比一比谁的“一脚”较长)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身体尺”,但那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并不知道“身体尺”是如何规定的,通过课件让学生看直观图的演示说明,再让他们亲自比划一下,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深刻的记忆。】
(二)比一比,量一量——体验“身体尺”的长度
过渡:到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一庹、一拃和一脚,那大家是不是特别想知道自己的这三把身体尺到底有多长?我们就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测量出自己身体尺的长度。
1、出示要求后小组活动。
要求:(1)4人合理分工,合作进行。
(2)测量时说话声音要小,要抓紧时间进行
(3)活动完毕,要用坐姿告诉我,并利用等其他人的时间记住自己身体尺长度!
2、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教师选择2名学生的身体尺数据展示在黑板上。
4、交流:①请你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②观察后你有什么发现?(一庹长和身高差不多、每个人的身体尺是不一样的)
5、提问:
(1)为什么有些同学测量的会不一样呢?
小结:通过比较,咱们知道了每个人的“身体尺”不完全是一样的。
(2)那么假如再过5年、10年、20年,你的“身体尺”还是这么长吗?
小结:“身体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小朋友还在长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的“身体尺”也会变化的。
6、记一记: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记住自己身体尺的长度,记住了再跟同学说一说。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你会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
课桌长 黑板长 数学书长 地砖长
小结:同一物体可以用多种身体尺去测量,通常比较长的物体,我们会庹去测量,而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则多采用“拃”来测量;比较短的地面长度,我们通常会选择脚测;总之,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方便的身体尺去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选择什么样的“身体尺”比较合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体尺”应用,知晓每种“身体尺”主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方法选择亦可多元,需要联系实际应用来合理选择。】
2.估一估,算一算
(过渡语:小亮带来了他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
(1)小亮一拃长大约是15厘米,一庹长大约1米。他沿窗台的长进行测量,结果是1庹还多2拃,算一算窗台长大约是多长?
(2)老师的一脚长22厘米,我用脚测量了一块地砖的长,大约是4脚,算一算,这块地砖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3.量一量,算一算课桌的长度
动手操作后交流:你的结果是什么?怎么结果是不一样的呢?
小结:“身体尺”量出的只是的大概长度,而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要用尺量;每个人在测量时身体尺的大小不同,会有误差,为了更准确,所以操作时要小心,才能使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离准确结果更接近!
【设计意图:学习离不开实践,先通过练习中别人测量的数据,指导学生学会计算;再引导学生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去实践测量并计算出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方法的选择,估算的应用,还有正确的计算,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交流中才能让学生恰当运用的估测策略,获得更多的估测经验,逐渐形成一定的估测能力。】
三、总结全课 强化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或者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小结: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课件介绍更多的身体上的“尺子”
(1)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教师示范:这里“步行时”是指测量步长时要像平时走路的样子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2)声音也可以当作尺子。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这一课的内容和收获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展示更多的“身体尺”,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作业:
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家中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估测的能力并不是靠教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不断去实践。尤其是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更有必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去实践,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
【板书设计:】
身上的“尺子”
我们的身体尺有多长
姓名
身高
一庹
一拃
一脚
1米( )厘米
( )厘米
( )厘米
姓名
身高
一庹
一拃
一脚
1米( )厘米
( )厘米
(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