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远古的恐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远古的恐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05-02 09: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远古的恐龙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群能欣赏美,会运用美术表现形式再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实践创造的新一代。《远古时代的恐龙》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捏制造型、动态各异的恐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造型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典型课例。通过学习活动巩固了用陶泥塑造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捏、压、拼、刻等制作技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或水粉颜料、图片资料。
(教师)范画、各种恐龙的图片、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1)观看动画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喜欢看电视吗?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愿意和老师一起看吗?(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的片段或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
提问:片里的主人公是谁呀?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你对恐龙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些什么?
(2)认识恐龙游戏。
教师:你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吧。(展示课件,请各小组分别说出恐龙的名称。)
2.讲授新知,激发创作热情。
(1)想想其他的创作方法。
教师: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消失了,你想知道恐龙们在一些同学的画笔下是什么样子吗?(课件展示作品。)想一想,除了用陶泥塑造,还能用其他的创作方法来表现恐龙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绘画、纸雕、剪贴等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表现的欲望。
教师:很多同学都知道,恐龙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森林中有不同种类的恐龙存活着。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创作一只恐龙,让它回归自己的森林好吗?
(3)讨论表现方法。
教师:可以先把恐龙剪下来,再沿轮廓外沿剪下。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剪下的恐龙图片组合在一起进行粘贴。
(5)小组合作,添画恐龙生活场景。
3.作品展示及总结延伸。
教师:你们的作品很精彩,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并说说理由!
14.远古的恐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范作、各种恐龙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启发导入新课。
  (1)你参观过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远古时代的恐龙”: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恐龙。
  3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
  提问:这是哪种恐龙?(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它们的?
  学生回答。(分别从恐龙的体形、头部、四肢、尾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
  
教师小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它们有的颈部很长,有的长满许多尖刺,有的长角,通过辨别特征就能区别出来。
 (2)启发谈话。
  提问:在你认识的恐龙中,哪些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生活在什么时代?是长什么模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拿出资料或恐龙玩具并仔细观察。)
  ①头部。②身躯。③腿部。④尾部。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恐龙?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知道的知识(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各类恐龙形象。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蛇颈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各种不同的体形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讲授制作步骤。
  ①方法一:用大块陶泥塑造恐龙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胚泥中挖出一部分,塑造前肢和后肢。注意后腿部分表现粗壮一些,前肢较小。
  ②方法二:先分出大小泥块,分别捏制成恐龙的各个部分,然后拼装组合。
  思考:任选一种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先概括成整体,后塑造细部:a.头部;b.身躯;c.腿部;d.尾部。)
  (5)布置练习作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完成一头恐龙。
  4.作业练习。
  学生选择适合的制作方法捏制一头恐龙。
  5.展示比较。
  (1)展示:说说恐龙在干什么?
  教师重点分析作品中动态特别的恐龙,有直立的,有横卧的,调节恐龙的颈部,使动态更生动,并想象其生活场景。
  (2)比较,提问:在这些作品中,哪些恐龙比较大?哪些比较小?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外形的大小对比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相比较,才能表现出来。要塑造巨大的恐龙,可以使用大量的彩泥或陶泥,同时,在大恐龙的身旁塑造一个用料较少的小恐龙,可以使大恐龙看上去更大,而小恐龙显得更小。注意也可以将多块彩泥混合在一起使用,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7.以组为单位,组合摆放泥塑恐龙,并利用其他材料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场景。
  8.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上,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1)以组为单位,介绍作品。(自评)
  (2)说说作品的闪光之处。(互评)
  9.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用陶泥塑造各种造型的恐龙,还进一步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
  10.课后延伸。
教师小结: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课后请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14.远古的恐龙
第三课时
章节名称
远古的动物——恐龙
计划学时
第3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册围绕恐龙这一课题,了解远古时代的恐龙,从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环境到制作恐龙,揭开恐龙的神秘的面纱,这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让学生观察远古的恐龙、动画片里的恐龙,并让学生平面的涂涂画画、剪剪贴贴,立体的揉揉捏捏、拼拼折折,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和爱护地球母亲的环保意识。恐龙是远古动物的典型代表,所以这节课我选择让学生用多种材料表现恐龙,真正做到“创新材料,变化方法。”
学习者
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用橡皮泥捏动物,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选择用四种方法表现恐龙,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恐龙的种类、、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并用多种形式(绘画、剪纸、黏土等)表现恐龙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了解、观察恐龙的种类、外形特点,学生习作。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黏土拈恐龙的全过程,让全班同学看得很清楚。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
措施
1、重点:仔细观察恐龙的外形特征,用绘画、剪纸、黏土等形式表现恐龙。
2、难点:能抓住特征表现恐龙,并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3、解决措施: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年龄特点,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创编故事的思维。形象直观的实物、精美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恐龙的外形特征,为学生能抓住恐龙的特征表现恐龙作铺垫。在学习表现方法时,我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我的指导由全扶到半扶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突破本课难点。如:绘画形式,我没有示范,重在引导学生构思。黏土形式,学生平时捏的不多,我就全过程示范。剪纸形式,我做好背景底板,剪好恐龙的基本形,学生上台拼一拼。盒子形式,教师拆拆贴贴,让学生观察组合方法,然后再每组发一个恐龙,让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了解恐龙的种类、、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并用多种形式(绘画、剪纸、黏土等)表现恐龙的故事。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用橡皮泥捏动物,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选择用四种方法表现恐龙,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文字、图片、声音、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恐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思维。
2. 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种类。
3. 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可以互相借鉴。
4、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其它远古动物,提高本课思想内涵。
以故事的形式,配合精美而清晰的图片,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解,完全把学生吸引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仿佛来到了原始森林,很想到原始森林去看看恐龙。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边示范捏恐龙边讲解捏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掌握方法,教师熟练地动作,让学生很崇拜教师,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
导入
揭题《远古的动物--恐龙》
4
3分
课件展示图片,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亿年以前…
学生边听故事边欣赏。
二、欣赏、观察
欣赏图片,仔细观察恐龙的形状、颜色、神态、生活环境
7分
提问:1、 刚才故事里出现了哪些恐龙?你最喜欢哪种恐龙?它有什么特点?它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
2、你还知道什么恐龙?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回答。
三、学习方法
学习表现方法
9分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哪种恐龙?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周围环境是怎样的?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用黏土捏恐龙的方法。
学生说方法,说表现的内容。
四、学生表现恐龙
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
学生作业。
15分
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
教师巡回辅导,提供各方面帮助。
学生欣赏其它学生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学生用各种材料表现恐龙。
五、展评作业
展示学生作业。
师生一起评价。
5分
教师从造型、色彩、情节、创意方面来评价学生作品。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故事情节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让学生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表现的恐龙,它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其他学生从造型、色彩、情节、创意方面来评价学生作品。
(六)总结拓展:
点题并引申拓展其它远古动物,
1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凭借想象用多种形式表现了恐龙,因为恐龙生活在2亿年以前,所以我们称它们是远古的动物,远古动物中除了恐龙还有许多其它动物。
课件:长颌乳齿象、大角鹿、剑齿虎、猛犸、始祖马、高骆驼。
学生欣赏并谈体会。
课堂
教学
流程
图说明
教师活动 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运用媒体

教学总结和反思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师语言温柔,和蔼可亲,师生共处和谐,创设了民主和谐的美术课堂。
2、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动静结合,和教师配合默契。
3教师在课堂中密切的关注学生,善于鼓励学生,从问题的引导,巡视学生的作业,作画中出现的问题等,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
4、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泥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让学生观察食草类恐龙和食肉类恐龙的不同外形特征。雷龙:头小、脖子长、身椭圆、尾粗长、四肢一样粗,走路像雷鸣。霸王龙:头大、脖子短、身椭圆、尾粗短、前肢小、后肢粗、有利抓。
5、教师的示范是本课的亮点。教师边画边讲解,还请学生上台画,把黑板当成白纸,共同营造有趣、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画面内容,还可以从画面的构图、色彩上进行评价。如:有一位学生,画了火山喷发时,一只黑黑的恐龙受伤了,画面用了大面积的红色,气氛渲染得非常好,一只小恐龙躲在角落边,很可怜,教师在评价时没有更多的挖掘审美素材,在这方面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