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龙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龙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2 18: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四校第一次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版权所有:21教育】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井田制的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材料折射出当时(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商品交易受政府的严格管理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 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4、《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
A、田庄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5、在中国古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侵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6、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一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B. 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C. 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D.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政策最终废除
7、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它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 中国已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 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 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8、19世纪末,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B.为辅助洋务派企业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抑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里“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21·cn·jy·com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10、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的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1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下列事件或现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13、“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 ( )
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 B.化工业和卷烟业
C.面粉业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化工业
14、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2-1-c-n-j-y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  )【来源:21cnj*y.co*m】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21教育网
A.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B.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17、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他们的这一举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C.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8、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李桂仙创办悦宾饭店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重新焕发生机
B.发展私营工商业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
19、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即: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住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地区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地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东南沿海地区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20、“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  )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在《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22、“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21cnjy.com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23、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看见许多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www.21-cn-jy.com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生活习俗的变迁,城乡发展不平衡
C.废纸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的废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出(  )
①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不得人心
③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④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
A.①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⑿?雷悖?砸簧∽孕???哂呗碇?选N手?蚪郧?蚪鸺乙病;杖怂拿裣唐用??淦鸺乙宰市坫汤铮?鞘??偻虿怀聘灰玻?凶岳匆印!??搜孜洹墩赜蛑尽せ罩莞??
材料三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2分)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2·1·c·n·j·y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7、(12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21*cnjy*com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改变中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21*cnjy*com
(2) 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有何作用?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整理【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中国,习俗变迁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东南沿海和城市变化较快,而内地和乡村变化较慢,如婚姻风俗的变革就是一例,传统习俗在农村地区被沿袭下来,而城市受西方影响较大。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           新时期的婚纱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农村与城市相比在此方面的差异。简要指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着装及习俗等方面出现变化的原因。(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6分)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四校第一次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B C C C 6-10: D A C C D
11-15:B B C B B 16-20:A C D C D
21-25:D C D B D
二、非选择题
26、(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
(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原因:勤俭,谦虚和朴实。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与壮大。
(4)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7、 (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特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中城市。
原因: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这些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城市大肆倾销商品,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
(3)特点:曲折发展。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8、(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上:平均主义。危害: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www-2-1-cnjy-com
(2)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适合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利益出发。
29、
(1)现象: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城市的习俗开始变化。差异:传统习俗在农村地区被沿袭下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原因: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受西方影响较小;农民的观念保守。
(2)原因:观念上,人们思想更加解放;政治上,政治环境较“文革”时期宽松;经济上,经济发展,商品供应丰富(生产力的发展)。
(3)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