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 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c级目标: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分解: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②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③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015?宁波)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www.21-cn-jy.com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出处:21教育名师】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D
【解析】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夏眠也叫“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
【解答】解: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 样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肺鱼在夏眠过程中,肺鱼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故只有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无论是美洲鸵鸟还是非洲鸵鸟,它们现在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它们都能适应环境.如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话,就已经被自然界所淘汰了。
故答案为:C
3.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2-1-c-n-j-y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
【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 )21cnjy.com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生物分类“汀角攀树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类;生态系统各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世纪*教育网
【解答】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蟹属节肢类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动物属消费者,B错误;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只能称一个种群,群落应有多种有关系的生物,C正确;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自然才能生活下来,D错误。
2.(2017?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1·cn·jy·com
【解答】解: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C.
3.(2017·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________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________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形态结构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www-2-1-cnjy-com
【解答】解:(1)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农场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气中的含氧量,促进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形态结构.
考点三: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1.(2013?湖州)当今许多城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顶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
A.?耐干旱????????????????????????????????????????B.?喜阴湿21教育网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B.?预防火灾????????????????????????????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据此解答.【来源:21cnj*y.co*m】
【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2.(2017?杭州)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暴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 (CxHyOz)分解为_____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 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___。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写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CO2和H2O;2H2S+O2=2S↓+2H2O (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1)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为了治理水体,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鲢鱼、黑鱼,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 绿藻→食藻虫→鲢鱼。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2H2SO2=2S+2H2O;(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
3.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__。
(2)分析如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________分解,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等)
(2)细菌、真菌;分解者
(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
(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以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有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提供光合作用为生物通过营养、能量和氧气,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被称为“生命之母”.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获得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作用是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在图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缺少的是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等分解者解利用;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此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等);(2)细菌、真菌;分解者;(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2.下列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卵生,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水分散失相适应
3.夏天,各种树木枝繁叶茂.而到了寒冷的冬天,槐树的叶子纷纷掉落,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版权所有:21教育】
A.?松树、槐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槐树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
D.?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槐树不适应
4.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
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
C.?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D.?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
5.(2013?金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C.?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6.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________。类似这种现象的动物还有________。(举一例) 21*cnjy*com
7.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________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________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2014?杭州)下列选项最符合如图图意的是 ( )
A.?生物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与右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D.?该生物有细胞核
3.如图是我国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碳元素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主要是通过动物摄取食物中的有机物来实现
B.?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同样可以用此图表示
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D.?碳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循环的形式进行
4.在一个生态保护区内,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根据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捕食者的影响???????????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的影响
5.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甲、图乙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若方框中的生物是兔子,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1·c·n·j·y
(2)图乙中的A、B、C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A对应的生物类别是________.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________.
6.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
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
(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________?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考点三: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1.(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蛳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
(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________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3)为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某校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养殖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牛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3)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________。
3.某农科所对稻田养鱼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将4亩稻田分为面积相等的两块,插秧后其中一块放养300条红包鲤鱼(杂食性),另一块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在水稻的孕穗期,科研人员分别在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进行了相关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信息并回答:
(1)养鱼稻田与未养鱼稻田的螟虫株危害率显著不同,请写出与之相关的一条食物链(包含螟虫):________.
(2)关于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②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③水稻枯纹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适应于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
(3)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获得稻谷和鱼双丰收,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目的是________.
4.(2017?嘉兴)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 “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5.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湿地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
(2)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调査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多需消耗绿藻________kg。
专题十九 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c级目标: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分解: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②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③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015?宁波)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 21*cnjy*com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D
【解析】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夏眠也叫“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
【解答】解: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 样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肺鱼在夏眠过程中,肺鱼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故只有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无论是美洲鸵鸟还是非洲鸵鸟,它们现在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它们都能适应环境.如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话,就已经被自然界所淘汰了。
故答案为:C
3.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
【答案】(1)温度、水分
(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见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柑橘生长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该实验方案,可知实验对照设置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组,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种植的柑橘果实个体最大最甜,故该环境最适宜种植柑橘。实验方案中,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每组只有3株柑橘苗,重复太少,结果可能具有随机性。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生物分类“汀角攀树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类;生态系统各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蟹属节肢类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动物属消费者,B错误;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只能称一个种群,群落应有多种有关系的生物,C正确;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自然才能生活下来,D错误。
2.(2017?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解: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C.
3.(2017·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________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________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形态结构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解答】解:(1)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农场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气中的含氧量,促进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形态结构.
考点三: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1.(2013?湖州)当今许多城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顶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
A.?耐干旱????????????????????????????????????????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B.?预防火灾????????????????????????????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又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2)A;(3)B.
2.(2017?杭州)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21·世纪*教育网
(1)河道修复包含“暴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 (CxHyOz)分解为_____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 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___。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写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答案】(1)CO2和H2O;2H2S+O2=2S↓+2H2O
(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1)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为了治理水体,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鲢鱼、黑鱼,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 绿藻→食藻虫→鲢鱼。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2H2SO2=2S+2H2O;(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21cnjy.com
3.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__。
(2)分析如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________分解,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等)
(2)细菌、真菌;分解者
(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
(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以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有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提供光合作用为生物通过营养、能量和氧气,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被称为“生命之母”.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获得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作用是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出处:21教育名师】
在图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缺少的是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等分解者解利用;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此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鱼;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等);(2)细菌、真菌;分解者;(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B.?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答案】B
【解析】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如鱼生活在池塘里,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当严重干旱,池塘的水消失了,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A正确;
B、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不是永远适应环境,B错误.
C、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与北极寒冷的环境相适应,生物度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C正确;
D、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不适应的就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下列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相适应????B.?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卵生,与飞行相适应?????????????????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水分散失相适应
【答案】C
【解析】(1)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2)鱼的呼吸器官是鳃.(3)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解答】解:A、兔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与植食性相适应,A正确.
B、鲫鱼有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与水中呼吸相适应,B正确.
C、家鸽家鸽卵生,与飞行无关,C错误.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与陆生环境相适应,D正确.
故选:C
3.夏天,各种树木枝繁叶茂.而到了寒冷的冬天,槐树的叶子纷纷掉落,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松树、槐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槐树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D.?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槐树不适应
【答案】A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槐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槐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故选:A.
4.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
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
C.?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D.?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
【答案】C
【解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共五叶,左二右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据此解答。
【解答】A、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与叶的功能相适应,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故A正确;
B、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B正确;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即小肠内的肠腺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而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故C错误;
D、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①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④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故A正确;
5.(2013?金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C.?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可以从结构特点和功能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解:A、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不符合题意.
B、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龟的甲、昆虫的外骨骼和蛇的细鳞等.因此乌龟背部有甲,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陆生,而不是适于水中生活,故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因此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兔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的,大脑特别发达,对外界多变的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还有四肢比较发达,便于逃避敌害,适应陆地复杂的环境.所以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________。类似这种现象的动物还有________。(举一例)
【答案】拟态;竹节虫
【解析】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
【解答】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由题中信息“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南美天蛾分别模拟了地衣和蛇的头颈,这种现象就是拟态。拟态的动物还有竹节虫等。
故答案为:拟态;竹节虫
7.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________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________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答案】刺;减少;干旱缺水
【解析】仙人掌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沙漠环境干旱少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仙人掌在结构上与别的植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结构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主要有发达的根,为减弱蒸腾作用叶变成针刺状,茎绿色粗大,能储存营养。
【解答】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刺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故答案为:刺;减少;干旱缺水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2014?杭州)下列选项最符合如图图意的是 ( )
A.?生物群落?????????B.?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答案】D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非生物部分由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各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生物群落是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图中出现的太阳属于非生物部分,所以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构成食物网,但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有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归还到大气中,用于碳循环,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与右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D.?该生物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1)该生物是蘑菇;(2)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存储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真菌是原核生物。
【解答】A、该生物是蘑菇,属于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蘑菇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蘑菇能分解稻壳、棉籽壳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蘑菇依靠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蘑菇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如图是我国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主要是通过动物摄取食物中的有机物来实现
B.?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同样可以用此图表示
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D.?碳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循环的形式进行
【答案】B
【解析】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并掌握它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②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③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www-2-1-cnjy-com
【解答】A、碳元素在植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正确;
B、物质循环示意图主要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出发,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的作用.B错误;
C、由图形分析已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C正确;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正确。
故选:B
4.在一个生态保护区内,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根据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捕食者的影响???????????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正确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引起的生物数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捕食者增加、捕食者也增加;捕食者的增加又导致了被捕食者的减少,被捕食者的减少,从而又使捕食者减少.
【解答】A.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图可知两者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A错误;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捕食者增加捕食者也增加;捕食者的增加又导致了被捕食者的减少,被捕食者的减少,从而又使捕食者减少,从而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B正确;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捕食者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捕食者会随捕食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捕食者大量减少后捕食者数量也减小,两者是有联系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5.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甲、图乙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若方框中的生物是兔子,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1·c·n·j·y
(2)图乙中的A、B、C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A对应的生物类别是________.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________.
【答案】(1)5
(2)肉食性动物
(3)昆虫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越多,生物的数量越多.(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1)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为食,而狐以方框中的生物为食,因此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兔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图示甲中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植物→鼠→蛇→鹰;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鼠→鹰;植物→鼠兔子→鹰;植物→兔子→狐.(2)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肉食性动物含量最少,若图乙中A、B、C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所以A对应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B对应的生物是植物,C对应的生物是草食性动物.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因此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消费者,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尚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蛇和食虫鸟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会造成昆虫的数量一定减少.
故答案为:(1)5;(2)肉食性动物;(3)昆虫
6.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
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21·cn·jy·com
(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________?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答案】(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
(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
(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
(4)自然选择
(5)害虫;自动调节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版权所有:21教育】
(4)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生存斗争不仅包括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21教育网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图示中的稻、草、树,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均属于生产者.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才能被利用.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因为青蛙的体色存在着变异,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体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青蛙的体色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敌,是青蛙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中大量地捕杀青蛙,则食草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减少,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故答案为:
(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
(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
(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
(4)自然选择
(5)害虫;自动调节
考点三:生态系统在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1.(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蛳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
(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________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3)为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种群
(2)自动调节能力
(3)适当增强光照强度
【解析】①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答】解:(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它们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形成的群体,可以看做一个种群.(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3)要想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就需要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制造,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故答案为:(1)种群(2)自动调节能力(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某校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养殖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
(2)牛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3)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较弱
(2)CO2
(3)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极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该种植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2)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效率;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增加土壤肥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分解者.
3.某农科所对稻田养鱼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将4亩稻田分为面积相等的两块,插秧后其中一块放养300条红包鲤鱼(杂食性),另一块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在水稻的孕穗期,科研人员分别在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进行了相关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信息并回答:
(1)养鱼稻田与未养鱼稻田的螟虫株危害率显著不同,请写出与之相关的一条食物链(包含螟虫):________.
(2)关于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②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③水稻枯纹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适应于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
(3)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获得稻谷和鱼双丰收,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水稻→螟虫→红包鲤鱼
(2)②
(3)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生物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稻田中存在的食物链:水稻→螟虫→红包鲤鱼.(2)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构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①错误;生态系统生物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②正确;水稻枯纹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通过一些害虫传播,养鱼稻田内的鱼可捕食部分害虫,③错误;故选②.(3)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稻田养鱼这样可以使流向螟虫的能量再流向鲤鱼,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生物.
4.(2017?嘉兴)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 “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图中①光合作用;②捕食;③分解者分解;④为能源的燃烧,据此分析。
【解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要减少碳的排放,重要的过程是减少燃料的燃烧,图中表示这一过程是④;
(4)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①不能选。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
5.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来源:21cnj*y.co*m】
(1)湿地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
(2)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 www.21-cn-jy.com
(4)某学习小组调査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多需消耗绿藻________kg。
【答案】(1)不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生产者
(3)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3;鳙鱼、鳜鱼;100
【解析】生态系统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多为植物,它是能力转换和物质传递的起点。消费者是直接消耗有机物的各类动物,是能量转换的中间步骤。分解者负责将有机物转换成无机物,完成物质循环,多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同时也是第一营养级,第一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像重金属和农业之类难以代谢的物质则会通过食物链富集起来。21*cnjy*com
【解答】(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因此不能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非生物成分。
(2)芦苇、绿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4)①根据题中描述,食物链有绿藻轮虫鳙鱼;黑藻草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 。可以看出出于第三营养级的是鳙鱼和鳜鱼。2-1-c-n-j-y
②食物链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每一级只有大概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到下一级。求最多需要则用10%进行计算。如果鳙鱼增重1kg,则轮虫增重1Kg除以10%等于10kg,绿藻增重10kg除以10%等于100kg。
故答案为:(1)不能?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生产者?? (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①3??鳙鱼、鳜鱼? 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