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06年高考可能的变化及应对04年的以下提法,05、06年仍保留: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5年增加了下面自然段: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启示:《考试大纲》要求高考渗透新课程理念06年《考试大纲》将“命题指导思想”修改为“命题要求”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5广东高考)7.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
B.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C.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
D.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05年广东高考对新课程理念已经有所渗透本题体现了“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5广东高考)9.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4(a)所示.图4(a)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图4(b)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C)
A.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
图4(b)的读数为2.4A
B.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
图4(b)的读数为0.4A
C.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的读数为3.6A
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4(b)的读数为3.6A●05年高考对新课程理念已经有所渗透本题渗透了“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5广东高考)11.(1)如图6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方法.●05年高考对新课程理念已经有所渗透本题图文出自高中物理新教材选修3-4第90页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5广东高考)13(2)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
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化.
图10(a)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制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10(b).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年高考对新课程理念已经有所渗透本题图文出自高中物理新教材选修3-3第90页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6年修改为: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2、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科学素养包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05年高考对新课程理念已经有所渗透 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眼睛放在B处时,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A的像。现要在平面镜上贴一张狭窄的纸条,挡住A经平面镜反射到B的光线,使在B处的眼睛无法从平面镜中看到A,这个纸条应贴在平面镜的哪个位置?
(1)请通过准确作图找到这个位置。(2)如果平面镜上标有如图所示的细刻度(认为细刻度对光的反射没有妨碍),那么纸条所贴的位置应位于刻度为_________的地方(图中单位为cm)。
(评分标准:答案在 2.35cm±0.10cm 范围内给满分,其余不给分)试题1缺乏严谨态度的学生难以得分(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A’试题2 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 A、B 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着到达 O 点位置,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A= 3.41 N 和 FB = 4.18 N,其位置记录如下图,倘若橡皮绳的活动端仅由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 O 点位置,读得弹簧秤的读数为 FC= 6.14 N,其位置如C。
(1)以 1 cm 表示 1 N,分别作出 FA、FB、FC 的图示。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作图求出FA、FB的合力大小(要说明量值)、和方向(只要图示),并说明该实验的结论。ABCOFA= 3.41 NABCOF1FA= 3.41 N
FB= 4.18 N
CABOFA= 3.41 N
FB= 4.18 N
FC= 6.14 NACBOFCF合FC= 6.14N
F合=6.25 NAOCB缺乏实事求是态度和严谨态度的学生容易导致失分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6年修改为: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2、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科学素养包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2)怎样考查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各实验小组都完成了探究报告。以下是从不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①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时,屏幕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便增大;②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30cm,此时像的长度是1.5cm;③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60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④发光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越大,屏幕上的像就越小。这四句话中,属于实验事实的是_____。 ①考查对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3 (05上海高考)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①考查对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4答案:作出假设、搜集证据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2、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2)怎样考查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的考查①考查对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理解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右图为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 根据照片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所提的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 只需提出问题, 不必作出回答和解释):例: 这名“漂浮”在空中的宇航员相对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5 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还可以读出金属丝拉断时的拉力大小。实验可提供的金属丝有右表所列8个品种(每个品种有多根),请根据有关猜想选择实验的金属丝。
(1)猜想一: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_。
(2)猜想二:相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
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_、____、____。A D FA B C 多种组合F G H 多种组合拓展:怎样的实验事实分别能验证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6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7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力要求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A 电压表量程为15V,B 电压表量程为3V,A变阻器为(20?,3A),B变阻器为(500?,0.2A)。
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8 下图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AB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计可在底座上移动,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有一个发光强度I0的灯泡a和一个待测灯泡b。分别置于底座两端(如图)
(1) 怎样测定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
实验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试题9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2、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2)怎样考查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的考查①考查对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理解②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考查提出问题能力、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1、高考《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启示06年“考试要求”修改为: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2、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1)怎样考查科学态度(2)怎样考查科学探究(3)怎样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10 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BC)(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11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质量为m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它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 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求:⑴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⑵从起飞到上升至h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12(1)升力:F=mg+ma
=mg(1+2hv02/g?2)(2)升力做的功:W=Fh= mgh(1+2hv02/g?2),在h处vt=at=2hv0/?,故 : 汽车消耗的主要燃料是柴油和汽油.柴油机是利用压缩汽缸内的空气而点火的;而汽油机做功冲程开始时,汽缸中的汽油——空气混合气是靠火花塞点燃的.但是汽车蓄电池的电压只有12V,不能在火花塞中产生火花,因此,要使用如图所示的点火装置,此装置的核心是一个变压器,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通过开关连到蓄电池上,次级线圈接到火花塞的两端,开关由机械控制,做功冲程开始时,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从而在次级线圈中产生10000V以上的电压,这样就能在火花塞中产生火花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
(A)柴油机的压缩点火过程是通过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的
(B)汽油机点火装置的开关若始终闭合,次级线圈的两端也会有高压
(C)接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否则就不能在次级产生高压
(D)汽油机的点火装置中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匝数必须远大于初级线圈的匝数(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13 此题是南京市06高考调研测试题,是典型的联系实际的问题,对不能解释变压器中的电磁感应现象,死记变压器变压的有关结论,不理解为什么是在断开开关时次级线圈中产生高压的学生都容易丢分。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 些变化1、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考查要求的变化和启示05、06年高考考试大纲,把04年规定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启示:高考实验题不拘泥于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2、06年高考实验题还可能怎么变(1)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原有实验?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A 电压表量程为15V,B 电压表量程为3V,A变阻器为(20?,3A),B变阻器为(500?,0.2A)。
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8(1)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原有实验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 些变化1、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考查要求的变化和启示05、06年高考考试大纲,把04年规定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启示:高考实验题不拘泥于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2、06年高考实验题还可能怎么变(1)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原有实验(2)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新实验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米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过程的v -t图线.(2)AD段的加速度为 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试题14(2)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新实验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米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过程的v -t图线.(2)AD段的加速度为 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试题14(2)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新实验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米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过程的v -t图线.(2)AD段的加速度为 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试题14(2)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新实验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 些变化1、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考查要求的变化和启示05、06年高考考试大纲,把04年规定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改为“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启示:高考实验题不拘泥于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2、06年高考实验题还可能怎么变(1)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原有实验(2)用原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完成新实验(3)可能会引进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_____.●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试题4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试题4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试题4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些变化1、上海高考题的特点上海高考物理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物理模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关注我们的周围世界,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05年广东高考题已经汲取了上海高考题的部分精华三、06年高考可能会更多地汲取上海题的精华●05年广东高考题已经汲取了上海高考题的部分精华05年广东高考第15题: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1,地球的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 得:(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05年广东高考题已经汲取了上海高考题的部分精华05年广东高考第12题: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Ω.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盛有热水的热水杯(图中未画出)、电源(3V、内阻可忽略)、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Ω)、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kΩ)、滑动变阻器 (0~20Ω)、开关、导线若干.(1)在图8(a)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2)根据电路图,在图8(b)的实物图上连线.(3)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05年广东高考题已经汲取了上海高考题的部分精华03年上海高考第18题: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⑴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2和图3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广东高考题已经在注意汲取上海高考题的精华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些变化1、上海高考题的特点2、06年高考可能会汲取上海高考题的哪些精华三、06年高考可能会更多地汲取上海题的精华(1)继续关注“辨析题” 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1、 ? 2的两根细线上, ?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5(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 1绳上拉力为T1, ? 2绳上拉力为T2,重力为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T1cosθ=mg,T1sinθ=T2, T2=mgtgθ,剪断绳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加速度mgtg =ma, 所以加速度 a = gtgθ, 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上述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 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 = g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 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1、 ? 2的两根细线上, ?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5(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 1绳上拉力为T1, ? 2绳上拉力为T2,重力为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T1cosθ=mg,T1sinθ=T2, T2=mgtgθ,剪断绳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加速度mgtg =ma, 所以加速度 a = gtgθ, 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上述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 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 = g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2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v0=5m/s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10m/s2)。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 (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6 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1×10-2kg,带电量为q=l×10-6C,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测得其速度vB =1.5m/s,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0.15m,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的取值范围.(g=10m/s2) (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7 本题是05年上海高考第20题,它又有了新的变化;不是辨析对错,而是辨析所得结论是否有不完善之处。 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1×10-2kg,带电量为q=l×10-6C,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测得其速度vB =1.5m/s,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0.15m,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的取值范围.(g=10m/s2) (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7解析:该同学所得结论有不完善之处.
为使小球始终沿水平面运动,电场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必须小于等于重力qEsinθ≤mg即7.5×104V/m<E≤1.25×105V/m 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1)继续关注“辨析题”试题18而声速(330m/s~340m/s)的平均值为335m/s答案:B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些变化1、上海高考题的特点2、06年高考可能会汲取上海高考题的哪些精华三、06年高考可能会更多地汲取上海题的精华(1)继续关注“辨析题”(2)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数据●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是将来学生必须学会使用的最基本的测算仪器,是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新课程也大量用到。 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连续向下发射激光束,在圆盘转动过程中,当狭缝经过激光器与传感器之间时,传感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为该装置示意图,图(b)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Δt1=1.0×10-3s,Δt2=0.8×10-3s. ●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试题19(1)利用图(b)中的数据求1s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
(3)求图(b)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Δt3. 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连续向下发射激光束,在圆盘转动过程中,当狭缝经过激光器与传感器之间时,传感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为该装置示意图,图(b)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Δt1=1.0×10-3s,Δt2=0.8×10-3s. ●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试题19(1)利用图(b)中的数据求1s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
(3)求图(b)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Δt3.(1)7.85rad/s
(2)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
(3)0.67×10-3s一、06年高考应更多的渗透新课程理念二、06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还可能有哪些变化1、上海高考题的特点2、06年高考可能会汲取上海高考题的哪些精华三、06年高考可能会更多地汲取上海题的精华(1)继续关注“辨析题”(2)关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数据(3)关注各类“信息题”二、关于06年高考1、06年高考可能的变化及应对06年高考可能会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应对的几点建议:关注近几年上海高考题关注本省各地近期模拟题进行相关专项训练二、关于06年高考1、06年高考可能的变化及应对2、研究高考,优化备考(1)研究高考试卷难度结构对考生分数分布曲线的影响如何培养优生?如何有效提高临界生的高考成绩?人数分数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高考质量分析取样得分点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得分率(%)返回得分点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得分率(%)返回二、关于06年高考1、06年高考可能的变化及应对2、研究高考,优化备考(1)研究高考试卷难度结构对考生分数分布曲线的影响如何培养优生?如何有效提高临界生的高考成绩?(2)高考试卷难度结构演变的借鉴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难度分数95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6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7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8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9年物理高考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2000年高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2005年高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分布3985120160160510152025303540二、关于06年高考1、06年高考可能的变化及应对2、研究高考,优化备考3、06年高考推测与备考建议① 选择题难度会有所增大,整卷难度期望值:0.55-0.60② 第二卷以中档题居多,要求学生第二卷必须要有简捷、扼要的文字表述,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增强得分意识③最后两题难度仍会大一些,尤其是压轴题,通过率可能会小于0.18④实验题要关注科学探究问题,应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⑤关注新课程、新理念,关注STS题型及信息题 05年高考题已有所体现;对理论问题的探究(第13题),开发性思维(第15题) ,知识点的迁移(第12题) ,物理知识在实际和科技中的应用(第7题、第9题)多谢!祝大家身体健康 事遂人愿!东莞市教研室
刘志敏
200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