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是郭沫若于1959年为李清照的故居题写的对联。李清照的故居就坐落在趵突泉群中水位最高的一个泉池漱玉泉边。
《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李后主是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表现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南渡后词作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故土之思和家国之恨,代表作品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著有《漱玉词》。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醉花阴 李清照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
明确:愁
相思 孤寂
作者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表达这种愁情别绪?(小组讨论)
薄雾、浓云、西风、黄花
客观的景
瑞脑、金兽、玉枕、纱厨
客观的物
——萧瑟凄凉
(环境萧瑟)
(心境凄凉)
细读---析愁
李清照的愁绪延续了多久?
永昼
半夜
又重阳
凉
透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 。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漫长的白天都在愁闷中度过,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一个“又”字,说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
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凉】
一语双关
表面:天气寒凉
深层:心境凄凉
[问题]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
[问题]作者是怎样排遣内心愁绪的?结果怎样?
东篱把酒
借酒浇愁人更愁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
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
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
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
的菊花呢?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
晚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
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结构】
与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修辞】
比喻(人与黄花的相似处——瘦)
【作用】
化无形为有形,使“愁”具体化。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
作者为什么要以菊花自比?
菊花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
另外,菊花的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高淡薄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作者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突出了她创造性,反衬出她不同凡俗的韵致。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品读---品愁
愁和瘦是什么关系?
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愁
凉
瘦
如何理解“瘦”这个字?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瘦如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很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
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
了最集中最形象
的体现。可以说
全篇画龙,结句
点睛,巧妙结合
相映成辉,创设
出了“情深深,
愁浓浓”的情境
小 结
【小结】
本词刻画了一个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冷清、孤寂的愁绪。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薄雾浓云愁永昼
2、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以一系列的意象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