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物态变化[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10-01 0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三态观察,学习用科学的语言归纳表述三态的特征。
2、通过阅读说明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难点]:物质的三态的不同特征、使用酒精灯、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冰块、自来水、热水、试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
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
都是“水”演变而来的
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
d.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用外焰加热。
2、水的三种状态及特点
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无一定的形状
气态:无一定的体积也无一定的形状
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二、温度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物理量)。
2、 国际单位制中:热力学温度 单位名称:开尔文(K)
单位:
常用:摄氏温度 单位名称:摄氏度(OC)
(1) 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度→0摄氏度(记0oC)
沸水的温度→100度→100摄氏度(记100 oC)
(2) 人体正常体温是37 oC→读作:37摄氏度
(3) 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oC”,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4) 两种单位的换算
T= (t+273 oC)K 水的沸点:T=373K
二、使用温度计
1、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和符号。
2、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常用温度计有水银、酒精、煤油温度计三种。
3、使用方法:认:零刻度、量程、分度值、单位。(简介摄氏度:书信息快递)
量: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不与容器底、壁接触。
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管内液面齐平。
记:记录温度值、注明单位。
冰 水 自来水 温 水
估计温度/0C
实测温度/0C
将冰水,自来水,温水分别放在烧杯中,先估计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填表:
三、体温计
1、特点:玻璃泡里是水银。
2、测量范围:35 oC——42 oC 分度值:0.1 oC
3、原理: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的变化,变冷收缩后,在缩口处断开,仍能指示原来的温度。
四、布置作业
书第32-33页作业, 资源与学案 第19页 2.1
二、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的]
(1) 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汽化要吸热,分为沸腾和蒸发。
(2) 通过活动过程,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及其情境。
(3) 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过程,能描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理解沸腾的条件。
(4) 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5) 会用物质的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6) 知道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7) 知道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要放热和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汽化及汽化要吸热。
[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水沸腾,描绘图象。
分析、推理、归纳出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用具]:酒精棉、每组温度计两支、大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温度计玻璃泡上涂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将如何?
(二)、新课讲授
一、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 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1) 蒸发
1 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2 蒸发的特点: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4 加快蒸发:提高温度;增大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5 蒸发的应用
(2) 沸腾
1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 沸腾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水在标准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3 沸腾的条件和特点:达到沸点;继续加热
4 沸腾图像
5 沸点表及其应用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共同点 (1)汽化现象(2)需要吸收热量 (1)汽化现象(2)需要吸收热量
区 别 体表面发生汽化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缓慢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气流的大小。 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剧烈的汽化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液面上气压的大小
注意:1、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3、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oC
二、液化:
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2、 液化的特点:水蒸气遇冷放热。
3、 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
4、 水蒸气与水蒸汽: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水蒸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说明: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5、 液化的应用:
三、练习:
1、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看到周围冒出“白气”
2、被100 oC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oC的开水烫伤得厉害,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书38页练习 资源与学案2.2
三、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⒈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⒉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⒊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⒋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⒌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得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教学器材]:铁架台 烧杯 温度计 酒精灯 铁圈及石棉网 冰 松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大江,你可曾想到过,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消融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
(二)、熔化和凝固
⒈熔化: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的温度就叫做熔点。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如海波、冰、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铝 660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铅 328 固态甲苯 ―95
钢 151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灰铸铁 1177 萘 80.5 固态氮 ―210
铜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氧 ―218
金 1064 冰 0 固态氢 ―259
4、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5、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2)继续放热
说明:对于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6、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问:(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三)、布置作业
书41页练习 资源与学案2.3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衣橱里的卫生球、碘的升华、冬天的霜
二、讲授新课
1、学生阅读课本42-43页的内容,并回答:
A、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B、各自的特点
2、解释:用久的白炽灯泡的壁上有些发,为什么?
#分析: 因钨丝受热,温度升高‘钨逐渐由固态变成气态的钨气体,当灯泡不发光时,气态的钨遇冷直接凝华成故态的钨,并附着在灯壁上,时间久了,就会发黑。
3、小结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变化
(三)、布置作业
书43页练习 资源与学案2.4
五、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能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了解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4.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用具]:
投影仪一台.,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各一个,冰块少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态的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吸热时物体能量增加
放热时物体能量减少
2、珍贵的水资源
(1)水对人类的贡献。
(2)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
(3)如何节约用水。
二、练习:①主要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 A ).
A.河中鱼虾绝迹 B.河流干涸 C.城市地表下沉 D.水土流失
②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 ).
A.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中 B.占地球表面积的70%
C.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 占总水量的2.5%
③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 ).
A.大气 B.河流、湖泊 C.食品 D.耕地
④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水污染的是( ).
A.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
B.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 C.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D.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E.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