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学校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出题人:吴焕 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
温馨提示:共三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外祖母讲的是关于战士和隐士米龙的故事,用语生动明快、节奏分明、铿①▲锵有力、通顺流畅。“有个凶恶的督军戈尔将,他灵魂肮脏,铁石心肠, ②▲ (xiè)渎真理,残害百姓,像躲在树洞里的枭,心狠手辣如豺狼。有个隐居的老人叫米龙,他举止安③▲ (xiáng),品德高尚,为世人 ④▲ (hàn)卫真理,他勇敢无双。”(高尔基《童年》)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kēng B.qiā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②▲ (xiè)渎 举止安 ③▲ (xiáng) ④▲ (hàn)卫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子曰: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水何澹澹, ▲ 。
(3)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春随韦应物赏雨:“ ▲ , ▲ ”,夏与欧阳修乘凉:“ ▲ ”,秋陪孟浩然饮酒“ ▲ , ▲ ”,冬看毛泽东指点江山:“ ▲ ,还看今朝”。
3. 请选择正确的成语或诗句填空( ▲ )(2分)
战,斗也。中国人不好战,但也不惧战,而且善战, ▲ ,是断绝后路勇往直前的背水一战, ▲ 是瓦解敌方士气的攻心之战, ▲ 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制胜之战, ▲ 是强大自身,拥有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实力取得长效威慑力的不战之战。
A.破釜沉舟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止戈为武
B.破釜沉舟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止戈为武
C.破釜沉舟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止戈为武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破釜沉舟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止戈为武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同)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C.便扶向路(沿着) 出郭相扶将(搀扶)
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顽固)
二、阅读(44分)
(一)名著阅读。(5分)
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上哪儿去呢?这就成个问题,先不用想到别的了!下小店?不行!凭他这一身衣服,就能半夜里丢失点什么,先不说店里的虱子有多么可怕。上大一点的店?去不起,他手里只有五块钱,而且是他的整部财产。上澡堂子?十二点上门,不能过夜。没地方去。
因为没地方去,才越觉得自己的窘迫。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由这个,他想到了明天,明天怎办呢?拉车,还去拉车,哼,拉车的结果只是找不到个住处,只是剩下点钱被人家抢了去!作小买卖,只有五块钱的本钱,而连挑子扁担都得现买,况且哪个买卖准能挣出嚼谷呢?拉车可以平地弄个三毛四毛的,作小买卖既要本钱,而且没有准能赚出三餐的希望。等把本钱都吃进去,再去拉车,还不是脱了裤子放屁,白白赔上五块钱?这五块钱不能轻易放手一角一分,这是最后的指望!当仆人去,不在行:伺候人,不会;洗衣裳作饭,不会!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会,自己只是个傻大黑粗的废物! (选自《骆驼祥子》)
5.(1)选文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让祥子想“哭一场”呢?请结合全书简要概括。(1分)
▲
(2)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请你结合文段具体举例分析。(2分)
▲
(3)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汉语“纯洁性”之争
【媒体看法】
4月25日《人民日报》发文《“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节选如下: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术期刊里。
可是,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
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面对外来语无处不在的身影,不少国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零翻译”现象的分析:
“这跟西方文化的强势有关,总的来看近百年来,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多,中国输出的少。”外交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博士分析。此外,一些技、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一时半刻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又着急使用,所以只好直接引用,造成“零翻译”现象。
“懒惰,觉得写英文缩写更省事,是外来语滥用的一大主因。”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
局副局长王刚毅对此直言不讳。
“秀翻译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武波用“青黄不接”形容当今翻译界的人才断层,“早年,说起著名翻译家,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现在,你能想起谁?凤毛麟角!”
【学者观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汉家梅维恒说:“没有纯洁的语言。”他以拥有大量外来词的英语和日语为例指出,不仅语言的不断变化是“正常的”,而且“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实际上也是一种健康的现象”。(选自《参考消息》)
暨南大华文院院长郭熙认为: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只要语言有接触,就有语言的互相借用,语言的纯洁是站不住的,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来来往往。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比如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音译“伊妹儿”,现在都用意译的“电邮”了。(选自“光明”)
【国外做法】
英国、美国等都是先将外语词“化”为自己民族语言的一部分后再使用。例如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第11版),“中国航天员”便被译作“aiona”。“aiona”的前半部“aion”便是汉语拼音,而后半部则跟英文“arona”合成。
德国官方没有对于语言纯洁性的保护,近几十年来,德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借词,对此有人惊呼“德语正在衰退”。但是,德国文教授鲁蒂·凯勒曾对媒体表示,语言就好比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最符合老百姓语言习惯的说法。外来词可能被德语吸收成为固定的德语词,也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被淘汰。
法国是较重视其语言“纯洁性”的国家。法语自17世纪初取代了拉丁语获得第一国际语言的地位,随后又于20世纪初被英语所取代。法国人不甘心,于是通过各种立法维护法语的纯洁性,以图重新获得曾有的国际地位。结果,今天的法语在欧洲国家都已被边缘 (选自网络)
6.围绕汉语“纯洁性”之争,【媒体看法】中《人民日报》的观点是: ( ▲ ),【学者观点】中学者的观点是( ▲ ) 。(2分)
7.对照材料内容,下面对“零翻译”盛行的原因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比中华文化强势。
B.一些专业词汇,汉语中始终找不到相对应的词。
C.很多人有惰性,觉得直接用英文缩写词更省事。
D.当今翻译界人才断层,秀人才匮乏。
8.【学者观点】中暨南大华文院院长郭熙为什么谈到“E-mail”一词的演变?(2分)
▲
9.面对外来词进入汉语,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请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3分)
▲
(三)文学作品阅读。(13分)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车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话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0.《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出现两次,如果去掉相关情节可以吗?为什么?(4分)
▲
11.仇兆鳌在《杜诗详注》曾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请结合下面的秋景描写理解这句话。(4分)
①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
②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
12.关于小说的标题,班里小亮和小凯两个同学有不同的想法,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5分)
小亮:我觉得标题应该是“年又春”,因为 ▲
小凯:我觉得标题用“缝山针”更好,因为 ▲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彩绘屋梁。
1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上联。
▲
1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15.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2分)
非 社 稷 臣 社 稷 臣 主 在 与 在 主 亡 与 亡。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朝罢趋出( ▲ ) (2)刘氏不绝如带( ▲ )
(3)窃为陛下不取也( ▲ ) (4)盎遂不谢( ▲ )
17. 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填入文中“ ”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之 以 而 为 B.以 为 而 之
C.为 以 之 而 D.而 以 于 为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
19. 袁盎为什么认为绛侯不能称为国家的重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
四、语言运用(55分)
20.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决赛,夺冠热门选手陈珏如第一题“云生结海楼”,拼成了“云深结海楼”,遗憾离场。妹妹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是“云深”呢?请运用你的语文积累,结合诗歌,从炼字的角度向妹妹解释清楚。
▲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婺州外国语学校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 (2)
(3)
(4) ,
,
3. (2分)( ) 4. (2分)( )
二、(一)名著阅读。(6分)
5.(1)(1分)
(2)(2分)
(3)(2分)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6.(2分)
7.(3分)( )
8.(3分)
9.(3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13分)
10.(4分)
11.(4分)
12.(5分)小亮:
小彤: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13. (2分) , “ ”
14.(2分)
15.(2分) 绛 侯 所 谓 功 臣 非 社 稷 臣 社 稷 臣 主 在 与 在 主 亡 与 亡。
16.(4分)(1)( ) (2)( )
(3)( ) (4)( )
17. (2分)( )
18.(2分)
19.(2分)
四、语言运用(55分)
20.(5分)
婺州外国语学校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全卷共三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1.A 亵 详 捍
2.略
3.A 4. D
二、阅读(45分)
5.(1)曹家遇险,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
(2)选文运用心理刻画的艺术手法, (1分)如:选文在祥子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后,“想找个地方坐下”“哭一场”,表现了他心中异常的苦闷;“他想到了明天,明天怎办呢?”表现了这时的祥子,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迷失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举一个例子就可得1分)
(3)示例一:不同意,(1分)《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即使凭借如此的巧合未堕落,只要社会现实没改变,他终究会堕落消亡,这是那个时代“祥子”的命运。示例二:同意,(1分)对于祥子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也许曹先生回京、虎妞和小福子不死,他就有了生活下去的理由。(语意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6.(2分)“零翻译”词/外来语/外来词伤害汉语的纯洁和健康。没有纯洁的语言/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
7.B 8.能更好地阐释“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这一说法。9.(3分)对外来词可以先“借用”/“照搬”,然后“化用”,可以先音译,最后意译;可 以组织秀翻译人才译出对应的汉语;可以组织语言专家进行甄别,有的吸收进汉语词汇,有的淘汰。(一点1分,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可)10.《听槐》画作第一次出现,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叙述了年又春与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1分),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1分)。《听槐》画作第二次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1分),让年又春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从而反思并行动起来(1分)。
11.第一句是年又春在高阳村的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1分),他所见到的都是美景,这样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真是“人当适意时,秋色必有情”(1分)。第二句,秋景的描写是年又春即将发现因为挖煤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1分),为下文悲凄的氛围埋下伏笔。再美的秋色,失意之人看来都是无奈。(1分)。
12.小亮:年又春是本文的主人公,他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赞美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事件1分,品格1分)最后他能反思并行动起来是难能可贵的(1分)。
小彤:“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1分)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1分) “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1分)
13. 示例:诗人看花时节当是暮春,一个飞字写出了花瓣被风拂起,乱扑行人面的动态美。 (2分)
14.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15.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16.(1)“趋”快步走,赶紧走;(2)断;(3)私下里;(4)道歉,谢罪
17.A
18. 后来在上朝的时候,皇上显得较为威严,丞相也就比较敬畏了。
19. 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他认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绛侯掌握兵权时却不能匡扶救正。
20.妹妹,这两个sheng是不一样的。(1分)“云深”的深是形容词,是指云雾缭绕,云霞深杳,而“云生”,生是动词,产生、发生的意思。云雾的升起就像在海上建起了楼阁一样,海楼就由此而生。(2分)这一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分)
[译文]绛候当丞相,退朝后快步走了出来,很是志得意满,皇上对他很恭谨,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你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文帝说:“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候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当吕后的时候,诸吕当权,擅自封王,刘氏的命脉,像丝带一样的微细,几乎快要断绝。那时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扶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共谋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恰巧成功,所以称做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主上表现出骄矜的脸色,而您又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有失礼节,我私下实是觉得您不该如此啊!”后来在上朝的时候,皇上显得较为威严,丞相也就比较敬畏了。过了些时候,绛侯埋怨袁盎说:“我和你的哥哥素来相当要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依然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了丞相的职位回到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关在狱中,宗室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说明绛侯是无罪的。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这才和袁盎倾心结交。 ?
四、语言运用(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