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制小乐器》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巩固先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活动1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经过实践,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另一方面认识到,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让学生了解声音与材质有关。活动2主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和交流、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出处:21教育名师】
学情分析
本课是声学单元中的第三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对《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现代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城市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乐器。乐器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以乐器为探究内容会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兴趣。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按照书上的要求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
2.能按照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3.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4.能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按照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难点: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评价任务
1.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2.通过实验观察将物体振动状态和声音变化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胶带、剪刀,各种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乐器
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
生(认真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
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
生:想!
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2-1-c-n-j-y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21*cnjy*com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动的厉害,声音就大。我使劲儿敲木鱼的时候,手特别麻;轻轻的敲木鱼,手就感觉不太麻。【来源:21cnj*y.co*m】
师:手感觉麻说明什么?
生:咱们研究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为敲木鱼的时候木鱼在振动。(老师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继续讲下去)“手特别麻”就说明木鱼振动的厉害,“手不太麻”说明木鱼振动的不厉害。
师:看来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板书:力量大—振动强—声音大,力量小—振动弱—声音小)
师:你们同意吗?
生:嗯,同意。不过我还有别的发现:敲木鱼不同的地方,它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生:我发现沙槌、碰盅、木鱼、串铃……它们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边演示):沙槌发出“沙沙”的声音,碰盅发出的是“叮叮”声,木鱼的声音像小伙子一样有力,串铃的声音像小姑娘似的特别娇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哦,你是想说: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询问的看大家,生点头)声音的这个小秘密都被你发现了,好细心啊!
2.探究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演奏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一段。
(生热烈鼓掌,老师用口琴演奏了一段《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好听吗?那为什么口琴能演奏一段优美的旋律,而刚才的这些小打击乐器却不能呢?你们听(演示),这些小打击乐器只能表现出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生:因为我们的乐器只能发出一种声音。
生:不对,我觉得他说得不准确:因为口琴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而这些打击乐器不能。
师:它们不能发出大小、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生:这些乐器只能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比如我使劲儿敲木鱼和轻轻敲木鱼时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高的(演示),只不过第一次声音大,第二次声音小。www.21-cn-jy.com
师:为什么老师的口琴能发出声音,而且声音的高低都不相同呢?
生:可能里面的空气在振动。
生:可能是吹进去的空气在振动。
生:肯定是因为每个孔里振动的零件都不一样。
……
师:咱们怎么办?是不是想拆开看个究竟?
生(齐声):是!
(老师在实物投影下去掉口琴的外壳——盖板。)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口琴上下各有一块铜板。
生:铜板上有许多铜片,有的在小格子的外面高出来,有的在小格的里面藏着。
生:我发现有的铜片长,有的铜片短!
生:还有,它们的粗细也不一样,长的铜片宽,短的铜片细。
生:对!我也看见了:长的铜片粗,短的铜片细。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再把这些小格挨个儿吹一遍,看看你还会有什么发现?(老师从口琴的一段吹到另一端)www-2-1-cnjy-com
生:我发现了:那些又长又粗的铜片发出的声音低,又短又细的铜片发出的声音高。
师:还有那些乐器可能也具有这样的发音原理呢?
生:吉他。
生:小提琴。
生:古筝和钢琴。
师:钢琴也是吗?是猜到的吗?
生(肯定的):钢琴也是!教我钢琴的老师拆开钢琴的时候,我就看见里面发出高音的琴弦又细又短,发出低音的琴弦又长又粗。
师: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还记得我们在桌子边上拨钢板尺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如果记不清了可以再试试。
(学生拿出尺子,不停的实验、体会)
生:尺子伸出来的长发出的声音低,伸出来的短发出的声音高。
生:伸出来的长,振得利害;伸出来的短,振得不厉害。
生:你讲得不清楚,是伸出来的长振动的幅度大,伸出来的短振动的幅度小。
……
师:用的力气一样大,哪种情况振得快?
生:当然是短的时候。尺子长了就比较重,振动的就比较慢了。
自评:振动的快慢不易发觉,教师有必要在关键时刻加以引导。
(老师板书:琴弦又短又细—振动的快—声音高,琴弦又长又粗—振动的慢—声音低)
二、做小鼓
1.做小鼓之前的准备
师:其实根据乐器发生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许多材料自己动手来制作小乐器。就拿这个小鼓来说吧(出示作品),你看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又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做成的?21cnjy.com
生(边指边数):一个圆口的玻璃杯子,一根皮筋和一层牛皮纸的鼓面。
师:你认为老师是怎么制作这个小鼓的?
生:准备好材料后,先把牛皮纸的鼓面蒙在杯子上,再用皮筋把鼓面绷在杯子上。
师: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鼓面用皮筋绷紧,太松了不行。如果皮筋绷不紧,我们可以用细绳把鼓面系紧。
师:你想得可真周到。
生:还得用一个圆形口的杯子。不光可以用杯子,茶缸、去掉口的易拉罐都行。
2.制作并展示做好的小鼓
师:说得都很好。另外,除了牛皮纸,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塑料薄膜、报纸、气球皮作鼓面。制作时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帮忙。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一桌做的小鼓最好听,开始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分发材料,学生相互协作。看到大多数都完成了制作,老师示意大家停下来。)
自评:这一活动通过教师演示,为后面学生独立制作乐器作好了准备。通过动手动脑,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21*cnjy*com
师:有什么收获?
生:一开始我想:肯定是塑料薄膜的鼓面声音好听,可是通过比较我发现还是牛皮纸的鼓面发出的声音好听。
师:让大家也听听。
(该生演示)生:你们听,牛皮纸的鼓面发出的声音又脆又亮,塑料薄膜的鼓面发出的声音又闷又弱。
师:谁还试了试其他材料的鼓面?
生:我试着用报纸作鼓面。
师:怎么样?
生:不好,我都不敢使劲儿敲,怕把它敲破了。(生笑)不过我也知道了:报纸不如牛皮纸结实。(老师表示肯定)21教育网
师: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做小鼓的过程,想一想:在制作乐器时需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生相互补充,共同总结):确定作什么乐器之后,先想一想它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要用哪种材料,再考虑好怎样把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做好后试一试,进行必要的改进。【版权所有:21教育】
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师:除了小鼓你一定还有许多好的想法吧?先和小组其他同学商量商量,然后根据你们小组的计划,用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小乐器(板书:自制小乐器)。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制作,调试。教师出示课件,以便有困难的小组作参考。)
2.“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师:准备得怎么样了?“自制小乐器演奏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哪组先来?
(学生争先恐后)
生:我们制作的乐器名字叫“欢喜鼓”。(演奏)
师:大家认为怎么样?
生:他们演奏用的鼓都差不多。
师:嗯,你们看,鼓面都选择了牛皮纸。
生(接着说):可是他们有的用木头铅笔敲,有的用塑料尺敲,有的用钢板尺敲……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师:这个组可真善于动脑筋!
生:我们的乐器制作方法都一样,可是它们摇晃时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这个“沙子鼓”里面装的是沙子,这个“什锦音乐瓶”里面有大米、绿豆和红豆。这个叫“叮叮响”,里面是又圆又硬的黄豆!21·cn·jy·com
生:我们用吸管作了“歌唱吸管”、“吸管口哨”,你们听(演奏),长的吸管发出的声音低,短的吸管发出的声音高。21·世纪*教育网
生:我们的“高低水音符”一共用了七个啤酒瓶,里面装了不一样多的水(演奏),听出来了吗?水少的声音低,水多的声音高。等我们练熟了再给大家演奏曲子听。2·1·c·n·j·y
……
生:他们的“皮筋琴”拨每根皮筋时,发出的声音高低都一样。应该让这些皮筋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生:他们组的“自制古筝”把皮筋缠在了木板的钉子上,声音太小了。木板是实心的,要是换成空心的盒子声音肯定会更大一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我还想做个“风车铃”:在风车的每一个叶片上面挂一个小铃铛,风车转时铃铛就会发出声音。
生:我想课后用环形磁铁做一个乐器:把几个环形磁铁套在一根吸管上,用手上下拨拉就会发出声音,我想管它叫“磁力敲打”。
……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又发现了许多有关声音的秘密,还亲自动手作了这么多有趣、好听的乐器。是不是还没有做够呢?
生:是。
师:愿不愿意课下继续做啊?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利用课下的时间继续把你的设想变成现实,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做。等咱们都排练好了,再开一次“自制小乐器演奏会”,好吗?
生:好。
教学反思
教材中,“认识乐器”仅仅是作为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到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到乐器声音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希望通过“制作小乐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多次授课也证明,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这是不大能行的通的。于是,我考虑可以将重点从“制作小乐器”转移到“认识乐器”,在“认识乐器”上做足文章,让学生在“玩乐器”、“观察乐器”的过程中有猜测,有发现,有思考,有验证,有体验,从而揭示声音与振动之间的规律。这样,到了“制作小乐器”这一环节,学生就可以应用自己丰富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进行创造和实践。
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需要不断的推翻别人、推翻自己,需要不断的反思,要知道“经验+反思=成功”,这也是学习中的一大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