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倾听声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 倾听声音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04 13: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倾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此,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活动一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倾听声音和模仿声音,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并从中选择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活动二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再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器乐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的各种声音,并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2.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3.能用眼和简单的工具观测出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4.能归纳出振动是物体发声的原因。
5.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物体能发出声音原因的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评价任务
1.能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并能够想办法利用实验来验证假设。
2.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原因。
教学准备
保鲜袋、尺子、小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介绍游戏规则:两组同学背靠背而立,第一组同学中一人说“猜猜我是谁”,第二组同学说出他的名字,猜对了大家用掌声鼓励。
2.师生进行游戏。
3.交流怎么猜出答案的(听声音)。
4.谈话引题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走进一个奇妙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一起倾听声音。(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二、寻找声音
1.你们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里和教室外的声音,然后小组内交流刚才你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2.老师播放各种声音的课件,学生倾听、自由发言。
3.用“我在……听到……发出……的声音”的形式描述生活中你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发言。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先自己动脑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把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记录在教材第10页中,待会儿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独自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三、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①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
师:我们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里有一面鼓,谁知道怎样使鼓发出声音?
师:我在鼓上放些豆子,在鼓发出声音时,豆子又会怎样呢?
师:你们都有尺子吗?
师:看教材第11页,图中是怎样让尺子发声的?
师:利用桌子上的物品,让声音从你的地方传出来。注意仔细观察,把听到的和看到的写在表格里。
②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制造声音的,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
2.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②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③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要求:
A.实验前考虑应该怎样操作,做完一个再做下一个。
B.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前和发声时的变化,反复做几次。
④学生选取材料,进行验证。(要求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
3.汇报结果。
①同学们做得都很好,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②学生汇报(可以在汇报时演示实验)
4.从现象探究规律。
①同学们真棒,有这么多的收获,请你们认真地想一想,你们各组产生声音的用具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呢?(来回运动,振动)21教育网
②振动是怎样产生的?振动和声音有什么关系?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5.怎样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同学们通过实验、交流得出:使物体停止振动就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
四、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课后我们还要继续寻找声音、倾听声音、模仿声音、探究声音……
板书设计
寻找声音
我在……听到……发出……的声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使物体停止振动就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
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导入,提出假设。
本课一开始就创设愉悦有趣的情镜,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次让学生安静地听声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无处不在,进而伴随着课件带领学生步入奇妙的声音王国。这样做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且聚焦了探索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制造声音。在各小组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时,教师特别提示学生明确: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尽可能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材料发声,使学生体会到声音无处不在,促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和预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1cnjy.com
二、充分探究,验证假设,探索规律。
有了假设后,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多种实验来证明。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声音的产生。橡皮筋、直尺的发声实验,学生可以看见发声物体的振动,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归纳出发声的共同点,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认识。21·cn·jy·com
三、总结规律,加深认识,拓展探究。
“怎样使物体停止发声”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对声音产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