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要求学生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木头在性质上的区别。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21·世纪*教育网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于塑料并不陌生,但对于其相关性质、优缺点并没有做专门研究,虽然塑料是很常见的材料,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仍具有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因而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他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探究方法。
学习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发现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塑料和木头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4.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5.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讲究证据。
6.能举例说明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难点: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并对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能提出自己合理的解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评价任务
1.比较、概括塑料的特点。
2.认识塑料的优缺点,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塑料手套、棉手套、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种材料,其中你知道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吗?
生: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
师:它们为什么要用塑料制造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二、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尺子
活动: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的特性,并记录下来。
工具: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成员: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把内容记录在表中。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通过比较,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
优点: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
缺点: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总结: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缺点是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三、塑料杯遇热水会怎样
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杯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杯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四、戴手套
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然后在阳光下照射3分钟后,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21·cn·jy·com
2.学生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手套的双手同时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五、认识新材料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
2.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六、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21教育网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教学反思
《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www.21-cn-jy.com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教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21cnjy.com
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
科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课前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塑料的知识。课堂上我让学生作为参观者,作为调查员,作为辩论手来探究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前、课上、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
三、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活。
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小组调查活动,个体体验活动,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等一些学习能力。课前学生走向生活了解塑料,课中学生有感而发,认知明理,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探索性的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在轻松愉悦、热烈争论的气氛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金点子创意。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2·1·c·n·j·y
预设近乎完美的,但生成却有些遗憾,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上的我还不够投入,还没有将课堂当作一种生活;二是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还不够深入,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还都浮在上面。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学会灵活机制,学会取舍,要关注生成,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生成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