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3 19: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 2分,共计60 分)。
1.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自给自足 B.土地私有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
2.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曲辕犁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3.《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
4.“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A.生活习俗改变 B.坊市界限打破 C.坊市严格分开 D.官府鼓励经商
6.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碑刻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7.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椎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8.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
9.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利润的刺激
10.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 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鼓励
11.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是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变化得益于
1920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 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
A.清政府政策支持 B.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2.“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
C.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1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最能表明我国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己初步实现
C.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14.《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15.1985-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数从120种下调至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从188种下调至23种,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数种70种下调至36种。这一调整表明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16.1982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其影射的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7.学者郑永年提出:“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主要是指
A.开放经济特区 B. 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
A.西餐开始传入内地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 D.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
19.维新变法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政论性较强的报刊,有助于开启民智、推进变法。下列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报刊是
A.《中外纪闻》 B.《强学报》 C.《时务报》 D.《民报》
20.1877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
A.铁路 B.电报 C.电话 D.电影
21.清末竹枝词曰:“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里描述的“招商局”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揭开中国航空业的序幕 B.奠定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推动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D.实现中国航运完全自主
22.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意大利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23.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24.《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加速城市化进程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造成了阶级分化
25.“拿破仑(1769—1821)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倘若接受了这项发明,他或许已战胜了英国。法国士兵已站在英国海滩上了。”“这项发明”指
A.珍妮纺纱机 B.蒸汽轮船 C.蒸汽机车 D.内燃机
26.全球因为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A.内燃机的开始使用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27.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影响 B.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C.人口流动频繁 D.工厂化和机械化的冲击
28.《费尔兰 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9.铁路大王范·比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王摩根及汽车大王福特。这些名震一时的美国富豪家族的崛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手工工场兴起 B. 工厂制度建立 C. 垄断组织形成 D. 股份公司出现
30.“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推动世界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模式(基本形态),“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的经济政策。
32.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陆游在其诗中就曾经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33.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并逐步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34. 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路,不断探索未知地理。其中最先到达亚洲的开辟者是迪亚士。
35.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10分)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业,……官府生产的纺织品多为奢侈品。如《三国志·魏志》记载:“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织工,多达五六百人。产品对民生毫无裨益,多为贵族消费品。
——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江浙布、丝手工业”所属的手工业类型并概括其特点。(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属于近代哪种类型的企业?(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该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7.(10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3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3分)
(2) “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2分)
(3)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指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3分)
(4) “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2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B B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D A D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D B B D C C B
二、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A B B B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
(1)官营手工业(1分);产品多为奢侈品、生产规模较大、服务于贵族。(3分)
(2)民营手工业(1分);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任答两点得2分)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1分);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生产。(2分)
37. (10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 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1分)
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分)
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分)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1分)
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四、问答题(本题10分)
38(10分)
(1)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党的(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3分)
(2) 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分)
(3) 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分)
十五大: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意一点1分)
(4)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国情,与时俱进。(2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