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显著变化(变态)的资料和信息,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昆虫标本,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饲养小动物,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将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设想。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青蛙、蟾蜍等),并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3.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按要求制作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展示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明白变态的概念。
评价任务
1.了解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归纳变态发育昆虫生长发育基本规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学习如何制作动物标本后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完成较为规范的动物标本。
教学准备
蝴蝶成长图片、青蛙成长图片、标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一条毛毛虫爬到了河边,它想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毛毛虫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呀?可是过了些日子,毛毛虫没有借助任何物体却过了河。你猜猜,毛毛虫是用什么妙法过河的?
学生回答。
二、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关蝴蝶一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观看的时候要仔细的听,看完之后要向大家说一说你在录像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蝴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都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一样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卵 幼虫 蛹 成虫
在叶子的背面附着很多圆形的很小的颗粒 毛毛虫喜欢吃鲜嫩的树叶,并且还要蜕几次皮。 不吃不喝逐步发育成成虫的外形,最后羽化成蝶。 蝴蝶主要以花粉和花蜜等为食物
3.教师小结:像蝴蝶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生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变态。在你搜集的资料里有没有变态发育的动物?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每介绍一种动物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次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资料。
5.教师引导:从刚才介绍的这些动物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变态发育的动物有的经过蛹这个阶段,有的没有这个阶段。)
6.教师总结:变态发育的动物有的经过蛹这个阶段,有的没有这个阶段。我们把变态发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像蝴蝶这样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的,我们称为完全变态;像螳螂这样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阶段的,我们称为不完全变态。
三、制作蝶的标本
1.教师:这些动物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才能长大,就像毛毛虫只有经历变态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但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于是,人们就想办法将美丽的蝴蝶的身体保存下来。你知道是用什么办法吗?
学生:制作标本。
2.教师准备好大头针、透明胶条、硬纸板和泡沫塑料块等东西。要求同学捕捉一只蝴蝶,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蝴蝶放入毒气瓶。
3.在制作时,教师先按照教材步骤进行示范,将每一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
4.学生分组制作。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变态发育。蝴蝶如此美丽的生命却拥有一个丑陋的前半生。神奇的大自然有很多奥秘等着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
教学反思
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把科学课上不容易观察到的毛毛虫生长变化情况,利用电脑网络以视频、图片、声音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另外让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加深对变态发育的理解。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学到知识,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