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力学综合复习(一)主讲教师:扬启鸿课件16张PPT。力学综合复习(二) 主讲教师:杨启鸿课件26张PPT。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课时安排建议1.圆周运动(2课时).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课时).
3.单元检测 (1课时).圆周运动的概念1.线速度与角速度
线速度:v=s/t=2?r/T(m/s)
角速度:?=?/t=2?/T(rad/s)
v与?的关系:v=?r
2.加速度:
a=v2/r=?2r=4?2r/T2
3.向心力:
F=ma=mv2/r=m?2r=4m?2r/T2
4.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1.如图所示,皮带不打滑,o1、o2通过皮带传动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一点,c是o1轮中间的一点. Ra=2Rb=2Rc.求
1.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vc.
2.角速度大小之比?a:?b:?c.
3.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ac. 【2:2:1】【1:2:1】【2:4:1】1.皮带上的各点v相等.
va= vb
2.轮轴上的各点??相等.
?a= ?c2.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纸制圆筒以角速度?绕轴心逆时针匀速转动.一子弹对准圆筒并沿直径射入圆筒. 子弹在圆筒上先后留下a、b两个弹孔,且?aob=?.
1.若圆筒旋转不到半周时,求子弹的速度.
*2.若圆筒旋转周数未知,求子弹的速度. ?=?/t=2?/T1.汽车转弯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1)若弯道处路面是水平的,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10,车速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若弯道处倾斜一定的角度?,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为多大?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圆周运动问题3.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1.受力分析,绳的拉力T?0
2.F合=ma=mv2/2
3.机械能守恒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3.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1.研究对象的选取.
2.F合=ma=mv2/2
3.机械能守恒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3.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 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求
(1)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2)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1.受力分析,绳的拉力T?0
2.F合=ma=mv2/2
3.动能定理.
4.牛顿第三定律.3.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杆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杆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1. 杆对球的作用力特点.
2.F合=ma=mv2/2
3.机械能守恒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比较几种模型最高点临界条件轻绳轻杆离心轨道圆形管道解圆周运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1.已知地球的半径R,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环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v,求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2.已知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时间t,卫星的行程为s,它与地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为?.求地球的质量. 卫星的a,v,?,T跟半径r的关系1.已知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求卫星的
(1)加速度a.
(2)线速度v.
(3)角速度?.
(4)周期T.
(5)动能Ek.
(6)随r减小,a,v,?,T, Ek分别怎样变化?
(7)求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周期.2.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求卫星的
(1)加速度a.
(2)线速度v.
(3)角速度?.
(4)周期T.
(5)动能Ek. 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速度1.如图所示,圆a的圆心在地球自转的轴线上,圆b、c、d的圆心均在地球的地心上,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而言:
A.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
B.卫星的轨道可能为c
C.卫星的轨道可能为d
D.同步卫星的的轨道只能为b【BCD】2. 在地球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它们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E.它们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
F.它们的加速度一定小于9.8m/s2.【AF】3.已知地球半径为R=6.4×106m,g=10m/s2, 估算同步卫星的高度.(结果只保留2位有效数字)4.(98S)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
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BD】区别行星表面加速度和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02s)一卫星绕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行星的质量M与卫星的质量m之比 M/m=81,行星的半径R行与卫星的半径R卫之比R行/R卫=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与行星的半径R行之比r/R行=60.设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卫, 在卫星表面有:
……
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区别星球自转周期和环绕周期某匀质星球的半径为R,密度为?.
1.有一卫星环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求卫星的最小周期.
2.若该星球的自转周期为T,在其赤道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求该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到的支持力.
3.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小自转周期T0,如果小于该自转周期,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物体的圆周运动.求最小自转周期T0. 解双星问题(01cb;04qz)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1. S1和S2的距离为r,求两星的总质量.
2. S1到o点的距离为r1, 求S2的质量.1.F1=F2
2.T1=T2
3. r1+r2=r综合应用1.(04qz)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2.(98q)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3.(02g)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测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0.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单摆周期为T.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把地球看着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课件49张PPT。圆周运动 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 是变速运动 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FF速度增大 并向上偏转速度减小 并向下偏转例题2、某质点在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沿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以上三条曲线都不可能
针对训练1、质点沿如图所示的轨道由A点到B点做曲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图中能正确的表示质点在C处受力的是 ( )
针对训练2、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保持二力方向不变,将F1突然增大为F1+ΔF,则质点此后 ( )
A、 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 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变化一定相等
C、 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作变加速直线运动
一根长度为的轻绳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若在悬点O的正下方钉一小钉,拉起小球至细绳水平位置时,由静止释放小球,如图所示。当绳碰到小钉后,小球以钉子C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不考虑细绳碰钉子时的能量损失及空气阻力,分析绳碰到小钉前后球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及对线的拉力如何变化?如图,圆弧轨道AB是在竖直平面内的1/4圆周,在B点,轨道的切线是水平的。一质点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不计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则在质点刚要到达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刚滑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学特征 1.线速度与角速度
线速度:v=s/t=2?r/T(m/s)
角速度:?=?/t=2?/T(rad/s)
?= s/ r
v与?的关系:v=?r
2.向心加速度:
a=v2/r= v? =?2r=4?2r/T2
3.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1、一圆环,其圆心为O,若以
它的直径AB为轴做匀速转动,
如图所示,(1)圆环上P、Q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_____
(2)若圆环的半径是20cm,绕AB轴转动的周
期是10s,环上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
2、地球上分别位于北纬30度与北纬45度的A、B两点随地球自转,求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线速度之比,向心加速度之比3、某走时准确的钟表时针长3㎝,分针长5㎝,秒针长6㎝,求时针、分针、秒针的末端点绕共同轴心运动的角速度之比、线速度之比、向心加速度之比。
4、某人骑自行车,1min蹬了10圈,已知自行车的车轮与脚蹬轮盘的转速之比为3:1,车轮半径为0.5m,则该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大小为 。
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纸制圆筒以角速度?绕轴心逆时针匀速转动.一子弹对准圆筒并沿直径射入圆筒. 子弹在圆筒上先后留下a、b两个弹孔,且 . 1.若圆筒旋转不到半周时,求子弹的速度.
*2.若圆筒旋转周数未知,求子弹的速度. 或纸制圆筒以角速度?绕轴心顺时针匀速转动,求上述问题
或已知子弹的速度,求纸制圆筒绕轴心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角速度
或已知子弹的速度,求纸制圆筒绕轴心顺时针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如图所示,皮带不打滑,o1、o2通过皮带传动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一点,c是o1轮中间的一点. Ra=2Rb=3Rc.求
1.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vc.
2.角速度大小之比?a:?b:?c.
3.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ac. 1.皮带上的各点v相等.
va= vb
2.轮轴上的各点??相等.
?a= ?c1:1 3:3
3 : 13:3:11:2
1: 11:2:1(1997全国)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质点,在静电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的角度为θ (弧度),AB弧长为S,则A、B两点间电势差UA-UB= ,AB弧中点的场强大小E= 。
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但: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垂直不一定是匀速圆周运动。(如可能沿等距螺旋线运动)。解决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F=ma=mv2/r=m?2r=4m?2r/T2通过实例练习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步骤: 车转弯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1)若弯道处路面是水平的,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10,车速最大不能超过多少?车速过大会出现什么情况?
(2)若弯道处倾斜一定的角度?, 分析汽车以不同的速率转弯受力情况的可能不同,求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为多大?*火车转弯:如果外轨和内轨一样高,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外轨的水平弹力
如果外轨比内轨高,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可能等于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 如图所示,将长度为L的轻线,一端栓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使小球在水平面内以一定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а,即组成了圆锥摆,求: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m1、圆锥摆的周期小于单摆的周期
2、圆锥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m的无关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方挂一个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的单摆,若此摆球位于光滑水平面上,悬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h求(1)转盘绕中心O以ω=2rad/ s的角速度旋转,A相对转盘静止时,转盘对A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2)为使物体A 相对转盘静止,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
(3)若用细绳一端系着物体A,一端固定在O点,A随水平转盘分别以2rad/ s、5rad/ s的角速度绕中心旋转时,绳对物体A拉力分别多大
(4)若在物块A与转轴中心O连线中点再放一与A完全相同的物块B,并用细线相连接。当转动角速度为4.5rad/ s时,求A、B受到的摩擦力及绳的拉力大小。当转动角速度ω为多大时,两物块将开始滑动?
(5)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物体A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质量为0.3kg的小球B,A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为0.2m,为使小球B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图4图5理解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在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变,大小也变,角速度变化,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除了具有与速度垂直的法向力以外,还有与速度平行的切向力
解决问题: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向心力的供需关系决定
临界条件在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有时为匀速圆周运动F供= F需 稳定的圆周运动
F供> F需 向心运动
F供< F需 离心运动绳球问题 竿球问题 离心轨道 圆形管道车过凸桥 没有支撑物的物体恰能通过最高点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
有支撑物的物体恰能通过最高点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v=0
(车过凸桥还要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
如图所示,支架的质量为M,转轴O处用长为L的轻杆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M=3m.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求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
(2)小球在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
(3)小球在最低点时杆对小球的拉力.
(4)小球在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一长为2L的钢性轻杆两端各固定一小球,A球的质量为M,B球的质量为m,过杆的中点O有水平光滑的固定轴,杆可绕这一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B球正好位于上端,A球位于下端,且A球作用于轻杆的力正好是A球重力的3倍,方向向下,如图所示,求图示位置时
(1)轻杆转动的角速度
(2)B球作用于轻杆的力
(3)杆作用于固定轴的力 一长为2L的钢性轻杆两端各固定一小球,A球的质量为M,B球的质量为m,过杆的中点O有水平光滑的固定轴,杆可绕这一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转动的角速度为ω,B球正好位于上端,A球位于下端,如图所示,则沿竖直方向,杆作用于固定轴的力的方向一定向上的条件是什么? m>M,且
ω2>(M+m)g/(M-m)L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 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球B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1,m2,R与v0应满足关系式是 。1、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圆心必定在地球球心上。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向=ma 即a是向心加速度,也是卫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g2、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004北京). 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 )
A. 400g B.
C. 20g D. 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1.已知地球的半径R,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环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v,周期T’求地球的质量和密度.2.已知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时间t,卫星的行程为s,它与地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为?.求地球的质量.地核的体积约为整个地球体积的16%,地核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4%。经估算,地核的平均密度为 kg/m3。(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引力常量G=6.7×10-11Nm2/kg2、地球半径R=6.4×106m)某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 地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恒量为G(1)试分别用h、R、M、m、G表示卫星的周期T,线速度V ,角速度 w,加速度a和动能?
(2) 试分别用h、 R、 m、 g表示卫星的周期T,线速度v,角速度 w,加速度a和动能? 卫星圆运动半径越大,卫星的引力加速度越小,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动能越小。人造卫星问题(2004江苏),若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
(D)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
(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2004上海)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 )
A、 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
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
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
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2000年全国)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以EK1、E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 ( )
A、EK2< EK1 T2 EK1 T2 >T1
C、EK2> EK1 T2 T1
宇宙飞船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 ( )A.可以从较低的轨道上加速 B.可以从较高的轨道上加速
C.可以从与空间站同一轨道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
(98上海)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
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与地球以同一角速度旋转,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1、已知地球半径为R=6.4×106m,g=10m/s2, 估算同步卫星的高度.(结果只保留2位有效数字)2、在地球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它们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E.它们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
F.它们的加速度一定小于9.8m/s2.(1999全国)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已知式中a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 c的单位是m/s2,则 ( )
A、 a是地球半径,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B、 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C、 a是赤道周长,b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D、a是地球半径,b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2000全国)2001年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0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980和北纬α=40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2004广东、广西16)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1、GMm/r2=m4π2r/T2
2、rsinθ=R
3、T=2θt/2π
4、GM=GR2
5、t=[Tarcsin(4π2R/GT2)1/3]/ π区别星球自转与卫星环绕1、区别星球自转速度与卫星环绕速度
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
A、 若v∝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 若v2∝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 若v∝1/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若v2∝1/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2、区别星球自转加速度与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的环绕加速度)(1)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计算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并与g比较(0.034m/s2)
(2)绕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周期为84min,试求该卫星圆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向心加速度的多少倍?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的距离为r,地球半径为R,若用v1表示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用a1表示同步卫星的加速度,用a2表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用v2表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则a1/a2为 ,v1/v2为 。 3、区别星球自转周期和环绕周期某匀质星球的半径为R,密度为?.
(1).有一卫星环绕该星球做圆周
运动,求卫星的最小周期.
(2).若该星球的自转周期为T,在
其赤道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
求该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到的支持力.
(3).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小自转周期T0,如果小于该自转周期,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物体的圆周运动.求最小自转周期T0.(2002上海)一卫星绕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行星的质量M与卫星的质量m之比M/m=81,行星的半径R行与卫星的半径R卫之比R行/R卫=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与行星的半径R行之比r/R行=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则在卫星表面有: g卫。经过计算得出:
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区别发射速度与在轨运行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在轨运行速度
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越远的轨道,在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所以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对应将卫星发射到近地表面运行,此时发射时的动能全部作为绕行的动能,而不需要转化为重力势能。
其它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也一样 (2004全国旧)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联线上的某一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 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D )解双星问题 解双星问题(01cb;04qz)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1. S1和S2的距离为r,求两星的总质量.
2. S1到o点的距离为r1, 求S2的质量.1.F1=F2
2.T1=T2
3. r1+r2=r课件25张PPT。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复习建议一、新课程版高大纲要求二、复习要求(一).简谐运动
1.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要求掌握两个简谐振动模型:(1)弹簧振子,(2)单摆;
(2)力学特征:F=-kx 简谐运动的物体受到恢复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始终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3)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4)能量特征: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
简谐运动过程力学、运动学、能量各物理量的变化特点,运动图像与其对应的过程分析;
(5)单摆的周期公式:T=2 ;
(6)受迫振动的频率,共振及其应用;2.需要落实的过程与方法
(1).运动过程对应的物理量:对应练习教材P961
(2).简谐运动的对称性。教材P94例1、P97例1,对应练习教材P963
(3).单摆的等效加速度。教材P95例2。对应练习教材P962
(4).利用图像判断简谐运动物理量及物理量的变化。教材P97例2。P98对应练习1、2、3。(二)、机械波
1.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长、周期、波速等概念;
(2)波的图像;
(3)波的干涉、衍射;
(4)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5)多普勒效应。2.需要落实的过程与方法
(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每经过一个周期波向前推进一个波长。
(2)波的图像:
①已知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者条件、结果互换);
②已知t时刻的波形图和经过Δt时间后的波形图,求波速或波的传播方向;
③已知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及其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求波长、波速或频率。④已知某时刻t的波形,求经过Δt时间后的波形。(3)波的特有现象
①波的叠加
②波的干涉、衍射,波的干涉
③波的衍射
④声波(20Hz~20000Hz)、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考察特点,多以声波为例进行考察,超声波反射的应用和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a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b.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介质均静止时,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个数等于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等于波源频率。
c.当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向着(或背离)波源运动时,相当于波通过观察者速度增大[v波相对观=v波对介+v介对人](或减小),而波长不变(相对于惯性系),故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个数多于(或少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大于(或小于)波源频率。[f= v波相对观/]
同理,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也要发生变化。
d.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于介质同时运动时,接收频率与波源及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均有关。三、复习建议1. 复习课设计指导思想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表述点拨,归纳反馈运用
(一)基本概念和对规律复习
设置问题情境:弹簧振子模型
弹簧振子
(二)基本概念和对规律运用落实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单摆的等时性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问题:
搭台阶:(1)若每两个质点间隔为10cm,则波长为多少?
(2)画出此时刻0至8质点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3)若波传播到第12个质点所用时间2s,T=? v=?
及时反馈落实例1.在某介质中,质点O在t=0时刻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经0.1s第一次向上振动到最大位移处。同时,产生的横波水平向右传播了50cm。在O点右侧有一点P,与O点相距8m。
求:(1)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长各是多少;
(2)这列横波的波速;
(3)波动传播到P点,P点刚开始振动时的速度方向;
(4)从O点开始振动到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所需时间?例2.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如图6-10甲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6-10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周期
B.这列波的周期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波动图像(1)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关系
问题:
图6-21甲为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图6-21乙为此波中平衡位置坐标为10cm的质点从该时刻起的振动图象,则:(1)此波的波长为 ;
(2)振幅为 ;
(3)周期为 ;
(4)此波沿 方向传播;波速为 ;
(5)图6-21甲中P点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 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过T/8波推进/8
(04高考题)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 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AA.x = 0处的质元; B.x = 1m处的质元;C.x = 2m处的质元; D.x = 3m处的质元。波动的空间概念及多值性问题:一列简谐横波沿一直线在空间传播,某一时刻直线上相距为d的A、B两点均处在位移为零的位置,且A、B之间仅有一个波峰,若经过时间t,质点B恰好到达波峰位置.
(1)画出波形图,确定A、B的可能位置;
(2)波传播的周期可能是多少?
(3)该波的波速可能值是多少? (04全国高考题)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轴上a、b两点相距12m。t =0时a点为波峰,b点为波谷;t =0.5s时,a点为波谷,b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 )B
B.波长可能是8m
C.周期可能是0.5s
D.波速一定是24m/s(04广西高考题)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运动,当直线上某质点a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点右方相距0.15m的b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BD
A.0.6m B.0.3m
C.0.2m D.0.1m 左 a b 右 5.波的特性(1)波的叠加
问题:从一条弦线的两端,各发生一如图6-23所示的脉冲横波,它们均沿弦线传播,速度相等,传播方向相反。已知这两个脉冲的波长均为L,当左边脉冲的前端到达弦中的a点时,右边脉冲的前端正好到达与a相距L/2的b点。请画出此时弦线上的脉冲波形。(04年高考题)A、B两波相向而行,在某时刻的波形与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图中标尺每格长度为L,在图中画出又经过t=7L/v时的波形.(2)波的干涉
问题:如图6-25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1)a处质点的位移范围是多少?
(2)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对吗?
(3)b处质点的振幅为0,对吗?
(4)c处质点的振幅为2A,对吗?
3.在图6-27中,S1和S2是水面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上下振动的振源。由于它们的振动,在水面上产生两组波长相同的同心圆形水波。a、b、c是两振源连线中垂线上的三个点。而且ab=bc=λ/2。两组水波相遇后,a、b、c三点振动叠加的情况是:a点的振动 ,b点的振动 ,c点的振动 。(填“加强”或“减弱”)均加强如图6-28所示,两列频率都是30Hz的横波均以6m/s的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在t=0时刻,两列波分别传播到S1、S2时,S1、S2都刚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S1、S2做简谐运动的振幅分别是2cm和1cm。在S1、S2之间有一点A。S1A=2.95m,S2A=4.25m,当两列波都传播到A点后,A点的振幅是多少?1cm (3)声波和多普勒效应
①声纳(水声测位移)向水中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如鱼群、潜艇、礁石等)后被反射,测出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及方向,即可算出障碍物的方位,;雷达则向空中发射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同样根据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及方向,即可算出障碍物的方位。超声波与电磁波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超声波和电磁波在传播时,都向外传递能量,但超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这两种波都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比较,这两种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较大的传播速度
D. 这两种波传播时,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②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C. 甲乙两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 波源静止时,不论观察者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对波长“感觉”的结果是相等的课件59张PPT。牛顿运动定律1.力的基础知识及受力分析(1课时).
2.力的合成与分解(1课时).
3.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1课时).
4.牛顿第二定律(1课时).
5.共点力的平衡(1课时).
6.解连接体问题(1课时).
7.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课时).
8.单元测试(1课时).课时安排建议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矢量性与力的图示
3.重力与重心.
4.弹力与胡克定律
5.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6.受力分析. 第一课时:力的基本概念1.画出下列光滑球的受力示意图.根据力的特点和运动定律受力分析2.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沿粗糙的斜面下滑物体沿粗糙的斜面上滑物体随传送带向上运动3.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4.在小车的水平表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跟小车水平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求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物体随小车共同向右匀速运动.
(2)物体随小车以加速度a共同向右加速运动.
(3)物体随小车以加速度a共同向右减速运动.
(4)小车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运动,物体相对小车向左滑动.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一定跟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第二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
2.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力的大小跟分力夹角的关系.
4.力的分解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和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
5.正交分解法.合力的大小跟分力夹角的关系1.已知两个力F1和F2,F1>F2,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是28N,最小值是4N.当二力的互相垂直时,
(1)合力的大小为 .
(2)方向是 .20NF与F1成370角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2.在《互成角度的两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绳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先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的另一端至O点,拉力分别为F1和F2,再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绳的这一端拉至O点,拉力为F. 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分别记录于白纸上. 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作图法判定力的大小的变化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在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被拉至O点.保持O点的位置和a弹簧秤的拉力方向保持不变,使b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转动,在此过程中:
A.a示数增大,b示数减小.
B.a示数减小,b示数增大.
C.a示数减小,
b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D.a示数减小,
b示数先减小后增大.【D】力的分解要根据力的效果和问题的需要进行.4.刀、斧、凿、刨等切削工具的刃部叫做劈,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劈背的宽度是d,劈的侧面的长度是L,如图所示.使用劈的时候,在劈背上加力F, 试证明劈的侧面对物体的压力f1=f2=(L/d)F.并由此说明为什么越锋利的切削工具越容易劈开物体. 知道正交分解法5.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共点力,它们之间的夹角都是120° ,大小分别为20N、30N、40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第三课时: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量度.
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4.力学单位制.基本单位.
5.运动和力的关系.1.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速度之比v1∶v2=1∶1.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两车急刹车后,关于两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A.两车的惯性相同,滑行的距离相等.
B.两车的惯性相同,甲车滑行的距离大.
C.乙车的惯性大,两车滑行的距离相等.
D.乙车的惯性大,乙车滑行的距离大.理解惯性概念【C】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2.电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其水平底板上有一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底板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物体对底板的压力为F.
(1)比较它们的大小.
A.匀速向上运动,N=F
B.匀速向上运动,N=G
C.加速向上运动,N>F
D.加速向上运动,N>G
(2)证明:若电梯向上匀速运动,物体对底板的压力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F=G.【ABD】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运动和力的关系3. 一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的一个力F1,而保持其它力恒定不变,则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A.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CD】4.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
(1)在人的运动过程中
A.从p至b过程中人的速度不断增大.
B.从a至c过程中人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从a至c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D.在c点人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2)在人从p运动到c的过程中,哪些过程
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状态?【AD】5.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零.
B.4s末物体将回到出发点.
C.2s末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D.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CD】6.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零.
B.4s末物体将回到出发点.
C.2s末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D.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BC】7. (91s)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且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 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运动
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ABD】8.(00q)图为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 P1.P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 P2.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0向正x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0平动,则可
A.先开动P1适当时间,
再开动P4适当时间.
B.先开动P3适当时间,
再开动P2适当时间.
C.开动P4适当时间.
D.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 【A】第四课时: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1.矢量性―a与F合方向一致.
2.独立性―?Fx=max
?Fy=may
3.瞬时性―a随F合的变化而变化.1.物体A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物体B放在光滑的斜面体上,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共同向左加速运动,物体B与斜面之间相对静止.斜面的倾角都是?.求两物体的加速度.a=gsin?a=gtan?a与F合方向一定相同.a=gsin?a=gtan?NGGN??xyGxGyxyNxNy正交分解2.质量为m的木块放于粗糙水平桌面上,物体跟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使其做加速运动,
(1)求木块的加速度a.
(2)(97q)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 ,则
A. a’=a
B. a’<2a
C. a’>2a
D. a’=2a 【C】 (3)物体甲和乙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1和?2,用平行与水平面的力F分别拉甲和乙, 加速度a跟F的关系图象如图,可判定
A. m1=m2、 ?1=?2
B. m1>m2、 ?12
C. m1?2
D. m1若在木块上再施加一个与水平拉力F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推力T,而不改变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求推力T与水平拉力F的夹角?. 3.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0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 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滑块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运动.求:
(1)当a为多大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2)当a=2g时,线中拉力T1.
(3)当a=g/2时,线中拉力T2.a=g 4.在一车厢内,用细绳AB、BC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重球,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与竖直夹角为?=450.
(1)当车以加速度a向左加速运动时,求绳AB的拉力为T1和绳BC的拉力为T2.
(2)若车向左的加速度a增大, 但重球相对于小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绳AB的拉力为T1,绳BC的拉力为T2变化的情况为
A. T1变大, T2变小
B. T1变小, T2变大
C. T1不变, T2变小
D. T1变大, T2不变【C】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求:
(1)斜面对物体支持力N和摩擦力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当?一定时,a越大,N越小
B.当?一定时,a越大,f越大
C.当a一定时,?越大,N越小
D.当a一定时,?越大,f越小【BC】6. 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电梯的倾角为?.求
(1)人受到的支持力N.
(2)人受到的摩擦力f.7.一个弹簧拉两个小球,mA=mB,静止.
(1)当剪断1处时, 此瞬间, aA= ,aB= ;
(2)当剪断2处时,此瞬间, aA= ,aB= . 1.隔离法受力分析.
2.分析平衡时的受力情况.
3.判定恒力与变力.
4.F合=mag02g08.(01s)如图A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现将l2线剪断,则剪断瞬时物体加速度为 .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
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
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则
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gsin?gtan?1.分析平衡时的受力情况.
2.判定恒力与变力.
3.F合=ma,F合与a方向相同.第五课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a=0.
2.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3.平衡条件及其应用.1.质量为m的球放在光滑的倾角为?的斜面上,用光滑的挡板挡住,A图挡板垂直斜面放置,B图挡板竖直放置.求两图中球对斜面的压力之比.将三力平衡转化为二力平衡??A正交分解法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
(1)求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及它们的合力F.
(2)将斜面倾角?缓慢减小,则
A. F大小改变,方向改变.
B. F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C. N增大,f增大.
D. N增大,f减小.
(3)若将斜面倾角?缓慢增大,
结果怎样?F=mg,N=mgcos?,f=mgsin?【BD】F静??N3.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的力F推物体匀速前进.物体的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拉力F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一定是
A.竖直向上.
B.水平向右.
C.斜向右上方.
D.斜向左上方.【A】3.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的力F拉物体匀速前进.物体的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求拉力F的大小.
(3)若减小拉力F,则物体的运动是:
A.做匀速运动.
B.做加速运动.
C.做减速运动.
D.不能判定.
(4)若增大拉力F,结果怎样?【C】F=?mg/(cos?+?sin?)4.三段不可伸长细绳OA、OB、OC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O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1)求OA,OB两绳的拉力.
(2)若三绳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
(3) 保持OB水平,将A点缓慢上
移, TA、TB分别怎样变化?
(4)保持OA绳方向不变, 将B点
缓慢上移, TA、TB分别
怎样变化?OATA=mg/cos?
TB=mg tan?解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方法TA=mg/cos?
TB=mg tan?
?↓→TA↓, TB↓TA↓, TB先↓后↑1.求函数关系式;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5.(94s)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10m/s2)
A.50N
B.50 N
C.100N
D.100 N【C】注意滑轮问题不计绳的质量,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6. 质量不计的定滑轮通过轻绳挂在B点,另一轻绳一端系一重物C,绕过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点.现将B点或左或右移动一下,若移动过程中AO段绳子始终水平,且不计一切摩擦,则悬点B受绳拉力T的情况应是
A.B左移,T增大
B.B右移,T增大
C.无论B左移右移,T都不变
D.无论B左移右移,T都增大【C】 7.将一根不能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B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绳子张力为F1;将绳子B端移至C点, 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绳子张力为F2;将绳子B端移至D点, 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 ,不计摩擦.
(1)比较F和?的大小:则
A. ?1 = ?2 = ?3
B. ?1 = ?2 < ?3
C. F1 > F2 > F3
D. F1 = F2 < F3
(2)(96s)若绳长L=5m,AC相距
d=4m, 重物重为G=12N,求张力.【BD】T=10NABT=F/2cos?
sin?=d/l
?为定值.FTT?F一定
?增大
T增大第六课时:解连接体问题1.隔离法与整体法.
2.对于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用整体法较为简单.
3.对于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一般用隔离法.1.(98q)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作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 .2.(02g)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 已知人的质量为M=70kg,吊板的质量为m=10kg, 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当人以T=360N的力拉绳时,求:
(1)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
(2)人对吊板的压力F.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a.
2.以人为研究对象求N.
3.由牛顿第三定律求F.3.(93q)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一物块,质量为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图所示.此水平力的大小等于 .4. 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矩形物块叠放在一起,沿倾角为?的斜面共同下滑,已知A和B、B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和?2,则B对A的摩擦力为
A. ?1mAgcos?
B. ?2mAgcos?
C. ?1mBgcos?
D. ?2mBgcos?【B】5.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其斜面的倾角为?.在a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b,求下列情况下粗糙的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1.物体b匀速下滑.
2.物体b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3.物体b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A,B加速度不同,用隔离法.
以a加速下滑,可用整体法.
f=macos?
(M+m)g-N=masin?第七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与失重问题1.起重机牵引质量为500 kg的货物竖直向上运动,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如果运动中货物受到的阻力恒为103 N,则
(1)牵引货物的钢绳所受的拉力:
OA过程中F1= .
AB过程中F2= .
BC过程中F3= .
(2)上述三过程中,处于
超重状态的是 .
失重状态的是 .7000N6000N5500NOABC2.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8.0kg的物体,物体跟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在跟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0s钟速度达到5.0m/s,此时撤去F. 求: (g=10m/s2)
(1)推力F的大小.
(2)撤去F后物体滑行的距离.F=50N
s=3.125mf=?N? ?mg3.图示传送带,其水平部分长度ab=2m,倾斜部分长度bc=4m,bc与水平夹角?=370.将一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物块与传送带的摩擦因数?=0.25.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小物块从a端被传送到c端所用的时间.(1)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加速度.
(2)在ab部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从a端被传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
(4)在bc部分运动时的加速度.
(5)从b端被传送到c端所用的时间.
(6)若?>tan?,从a端被传送到c端所用的时间.
(7)从a处传送到c处的最短时间和
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t=2.4s4.(04B)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这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m1=1.0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m2=3.0kg,以速度v0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若d=0.10m, F=0.60N, v0=0.20m/s,求A、B间的最小距离.?smin=0.075m 1.A、B分别作什么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满足什么条件A、B距离最小?
3.距离最小时有何相关条件?
4.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5.若保证AB不相撞,v0满足什么条件?1.当vA=vB, ?s最小.
2. tA=tB
?s=sA+d-sB课件18张PPT。 电场、电路复习电 场2006全国理综物理部分考试说明2006年高考物理(新课程)考试说明一、知识与能力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会分析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点电荷(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会处理同一直线上三个电荷的平衡问题。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记住几个场强的计算式,理解意义和联系。会确定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场强的叠加(同一直线上的)运算。
3、会通过电场线判断场强大小和电势高低。区别电场线与电荷的运动轨迹。
4、理解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场力的功的概念,了解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能熟练根据电场力的功判断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势的高低。5、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掌握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能熟练判断与电容器有关的电容、场强、两极电压、电量问题。6、会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7、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带电粒子、带电质点在电场、电场和重力场中的运动问题。8、知道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知道处于静电平衡态导体的特点,知道静电屏蔽是静电平衡的应用。二、复习方法:1、要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复习概念和规律。2、精讲、精练抓好分层落实三、复习建议:1、本章为电磁学的基础,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相差很大。全章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第二单元:电势能、电势差
第三单元:电容、电场中的导体
第四单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课时安排:复习5节,测试落实4—5节课,共两周。
3、课时计划第1节课:电场、电场强度第2节课:电势、电势能第4节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5节课: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第3节课:电容、电场中的导体第1节课:电场、电场强度 例1、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点电荷A和B相距为L,分别带有+Q和+4Q的电荷。
(1)现有点电荷C,要使其在A、B的电场中平衡应置于何处?其所带电荷为多少?要使三个电荷都平衡,情况如何?
(2)在点电荷A、B的电场中,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在何处?
(3)在两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4)若沿A到B连线方向建立x轴,确定出场强沿+x 和-x方向的区域。
例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典型的电场中有a、b,c 、d四个点。其中oa=ob,oc=od,定性画出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比较a、b和c、d两点的场强是否相同。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中间区域正点电荷的电场等量异性电荷的电场等量同性电荷的电场第2节课:电势、电势能例题1:在上一节课例题2基础上设问:
1、定性画出各电场的等势线,想像等势面的形状。
2、比较各点的电势高低。
2、若将一个负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或由c点移到d点电场力
做什么功,电荷的电势能怎样变化。例题2、 如图,虚线表示某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个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26eV,经过b点时的动能为5eV.ab间的距离为10cm.求:1、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2、该匀强电场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并在图上画出三条电场线。3、若电子运动到某位置时的电势能为-10eV,此时电子的动能是多大? 例题、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组成的电路,闭合开关S电容器充电。1、保持开关S闭合,将一玻璃板插入,电容器的电容C、两极电压U、两板板间场强E、电容器所带电荷Q的变化情况?2、若电容器充电后将开关断开,然后将A板向左移动一些,电容器两极电压U、两板板间场强E、电容器所带电荷Q的变化情况?3、若充电后开关断开,B板接地,将A板向上移动过程中,两板间P点的电势怎样变化? 第3节课:电容、电场中的导体4、若将两极板之间放一个直径小于两板间距的金属球壳,P点在球壳中,则P点的场强多大?第4节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例题1、如图所示为示波管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灯丝上发出的电子(初速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e)经加速电场U1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偏转电场两极板长为L,间距为d,偏转电压为U2。求:1、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v03、若电子不能从偏转电场射出,电子打到极板上的速度大小 v。2、若电子能从偏转电场射出,电子射出时的侧移量和偏转角。4、为了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h/U2)可以采用什么措施?例题2、用课本P123例2设问变化: 分析以上两题之后,提出带电粒子能否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以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为例与圆周运动结合。1、在图上标出电场线的方向,比较两点电势高低。
2、带电粒子在那点的动能大在那点的电势能大
3、带电粒子在那点的加速度大?第5节课: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本节课可以选择两个例题:
例1、一个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置于匀强电场中。如图7—20所示。
1、小球都受什么力?
2、若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能沿与竖直方向成?角的直线AB作直线运动所加匀强电场可能沿什么方向?
3、要使场强有最小值,场强的方向如何?大小是多少?
B 4、若将小球置于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且从A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运动,经过最高点B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0,如图7-21,求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v0例题2. 2002年理综考题 有三根长度皆为l=1.00m的不可伸长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为m=1.00?10-2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q= 1.00?10-7C。A、B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中存在大小为E= 1.00?106N/C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沿水平向右,平衡时A、B球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A、B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不计两带电小球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求:1、A、B球再次平衡时oA绳与A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多大?2、最后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剪断前相比改变了多少?oB课件18张PPT。稳恒电流06年全国理综物理考试说明稳恒电流2006年高考物理(新课程)考试说明一、知识与能力要求1、理解描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电流、电压、电阻和电阻定律。了解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和电热功率。会用能量转化的规律进行有关电动机的计算。3、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分配规律。理解分压电路、限流电路,了解电表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误差原因。4、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道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掌握用闭合电路的规律分析电路状态变化和定量计算电路的方法。5、能处理含有电容器的电路问题。 二、复习建议1、电路部分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部分电路规律、电功和电功率
第二单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能量关系
第三单元:电表和电阻的测量2、课时安排:复习课4—5节,测试落实4节,安排2周 3、课时计划第1节课:复习电流,电阻定律,电阻的串、并联规律第2、3节课:电阻的串并联规律的应用
主要复习滑线变阻器的连接、电表和伏安法测电阻第4节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应用第5节课:闭合电路能量关系含有电容器的电路第1节课:电流、电阻定律1、电流:
定义式:I=q/t
决定式(欧姆定律):I=U/R
微观表达式;I=nesv
电流、电压可以用电表测量
2、电阻、电阻率
定义(测量式):
决定式(电阻定律)
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
3、电阻的串、并联规律例题1、如图所示,为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A和B分别接在电源上得到的I—U图象,由图可以知道?(1)电阻RA:RB=?
(2)两导体的横截面积之比SA: SB =?
(3)两导体串联接入电路导体两端的电压之比UA:UB=?
(4)两导体并联接入电路中,两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之比vA:vB=?
(5)如果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请你定性画出导体的I—U图线。 例题2、 如图所示,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10?,R2=5?,R3=30?.
接上电源后,求:三个电阻的电压之比和三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第2、3节课:电阻串联、并联的应用3、滑线变阻器的连接方式
(1)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2、伏、安法测电阻
电表的两种连接方式带来的误差。
1、电路中的电表例题1 一个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为500?A,内电阻为100Ω。
(1)如果用此电流计测量电压,能测量的电压最大值?
(2)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应采用什么措施?
(2)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A的电流表,应采用什么措施?
例题2: 一个待测电阻,其阻值大约在500—1000?,要测量其电阻值。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3000?)
电流表(量程为5mA,内阻约5?)
滑动变阻器(50?、2A)
干电池两节
开关、导线。
请你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第3节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电路计算2、电路状态分析及电路故障判断3、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测量的原理例题1 用伏安法测电池A和电池B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得到U-I图线,分别如图中的A、B所示.由图可知
A.电动势EA>EB
B.内电阻rA>rB
C.电流为I0时,两个电池的内电压相等
D.电流为I0时,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相等.
例题2、 如图,为一个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d与6V直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闭合开关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了检查电流故障,用一个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6V。请你判断ab、bc、cd各部分电路,哪部分是通路哪部分是断路。例题3用书上的P133例2.可以在R1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如图:1、当滑动片向下滑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2、滑动片向下滑动一些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如何变化?第4节课: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例题2、用课本135例1,设问可以变为,求:
(1)电源释放的总功率
(2)电源的输出功率
(3)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例题1、用P132例1例题3、用P137例题。单元测试八、第17题图线更正:课件46张PPT。质点的运动课时安排建议1.运动的基本概念(1课时).
2.运动的图象(1课时).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2课时).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课时).
5.平抛运动(1课时).
6.单元检测(1课时).第1课时: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与参考系
2.质点
3.时间与时刻
4.位移与路程
5.速度与速率
6.加速度理解第几秒的含义说出下列时间或时刻对应的过程或位置.
(1)3秒内
(2)第3秒
(3)3秒末
(4)第3秒末
(5)第4秒初位移是始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1.汽车先向东行驶了40km,接着又向南行驶了30km,求整个过程中:
(1)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位移.?1. 70km
2.50km,东偏南3702.从高为h=10m的房顶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最后到地面.在整个过程中:
(1)小球通过的路程是 .
(2)位移大小是 .
方向 .
(3)规定向上为正方向,
位移是 .50 m10 m竖直向下-10m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经过2s上升到最大高度H=20m,又经过2s回到抛出点.求下列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从抛出点到最高点.
(2)从抛出点到落回抛出点.速度、速度变化、速度变化率1.速度----v0、vt
2.速度变化量---- ?v=( v0-vt)
3.速度变化率---- ?v/ ?t
4.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a =?v/ ?t=(vt-v0)/t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方向向右.2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求在这2s内:
(1)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2)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3)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6m/s或-14m/s】【3m/s2或-7m/s2】【3m/s2或-7m/s2】速度v、速度变化量 ?v=( v0-vt) 、加速度 a =?v/ ?t=(vt-v0)/t是矢量.选定正方向.速度的变化跟加速度的关系一.a、v在同一直线上----直线运动
1.a、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2.a、v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二.a、v不在同一直线上----曲线运动
三. a恒定不变----匀变速运动
四. a=0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增大或减小不是取决于加速度的大小,而是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的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的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E.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F.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G.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CF】第2课时:运动的图象匀速直线运动v-t图,s-t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
1.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
2.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过程.
3.图线斜率的含义.
4.图象截距的含义.
5.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含义.1.物体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根据图象:
(1)说明物体的运动过程.
(2)求每一过程的速度或加速度.2.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相对同一位置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B.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C.甲物体的速度较大
D.t时刻两物体相遇【BCD】3.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同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t时刻两物体速度等大反向.
B. t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等大反向.
C. t时刻两物体相遇.
D. 在t1时刻前t时刻
两物体相距最远.【D】4.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所受的空气阻力数值相等,那么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它的速度变化(以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是: 【B】1.哪一过程的加速度大?
2.哪一过程时间长?
3.哪一过程图线跟坐标轴所围面积大?5.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1)下列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运动的加速度怎样变化?第3、4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卡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骑自行车的人跌倒,司机刹车的反映时间为0.6s,刹车后卡车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从司机发现情况经过5.0s钟卡车行驶的距离.解:设卡车刹车后行驶的时间为t2.
t2=(vt-v0)/a=3.0s<4.4s
卡车匀速行驶的位移为 s1=v0t1=9.0m
卡车刹车后的位移为
s2=(v0+vt)t/2=22.5m
卡车行驶的总距离为s=s1+s2=31.5m1.注意矢量的正方向.
2对于刹车一类减速问题,要注意判定减速过程的时间.2.一个小球从地面上方45m处自由落下,忽略空气的阻力.求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1.重点分析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相关条件.
t1=t-1
s2=s-s1
2.熟练运用运动学的公式以不同的方法求解.ABCs1ss23.跳水运动员从离地面10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 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 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 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这一过程中,求:
(1)起跳的初速度.
(2)可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s=-10m
t=1.75s1.运动模型的简化.
2.分阶段或完整过程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 2.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差相等. 纸带的数据处理1. 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测量得到0与1两点间距离S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S2=36mm,小车在打1点的速度为 m/s.小车加速度为 m/s20.330.60逐差法求加速度2.用接在50赫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测量得到0与1两点间距离S1=30mm,3与4两点间距离S4=48mm,小车在打1点的速度为 m/s.小车加速度为 m/s20.330.60拓展 1.(99s) 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 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1m/s2
B.2m/s2
C.3m/s2
D.4m/s2【B】拓展 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t2时刻以及t5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t3和t4时刻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t4和t5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C】两个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追及问题)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沿同方向行驶,在t=0时刻,两车恰好相齐,它们的s(m)与t(s)变化规律如下:
甲. s1=10t
乙. s2=2t+t2
(1)甲、乙分别作什么运动,初速度和加速度各为多大?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沿同方向行驶,在t=0时刻,两车恰好相齐,它们的s(m)与t(s)变化规律如下:
甲. s1=10t
乙. s2=2t+t2
(2)乙车追上甲车所需要的时间.s1=s2
10t=2t+t2
t=8s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沿同方向行驶,在t=0时刻,两车恰好相齐,它们的s(m)与t(s)变化规律如下:
甲. s1=10t
乙. s2=2t+t2
(3)追上之前,什么时刻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大?当v1<v2时,两车距离?s增大
当v1>v2时,两车距离?s减小
当v1=v2 时,两车距离?s最远
?s=s1-s2方法1方法2解: 甲车位移 s1=10t
乙车位移 s2=2t+t2
两车距离为? s=s1-s2=-t2+8t
1.乙车追上甲车, ? s=0
解得 t=8s
2.当t=-b/2a=4s时, ? s最大
? sm=16m方法3解:作v-t图, 由图象可知:
t=8s时,两车相遇
t=4s时,两车相距最远
? sm=16m第5课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s,v,a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2.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
4.解曲线运动的一般方法.小船渡河问题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5m/s,水流的速度为v2=3m/s, 河宽为D=100m.
1.(1)若小船顺流而下,小船航行的速度是多大?
(2)若小船逆流而上,小船航行的速度是多大?
2.(1)使小船渡河时间最短,小船朝什么方向开行?渡河时间是多少? 到达对岸的什么位置?
(2)若水流的速度增大到v2’=4m/s,渡河时间是多少?到达对岸的什么位置?
3.(1)使小船渡河路程最短,小船朝什么方向开行? 渡河时间是多少?
*(2) 若船速v1=3m/s,水速v2=5m/s,使小船渡河路程最短,小船朝什么方向开行?t最短v1>v2,s最短v1(1)蜡球实际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简述你的理由.
(2)蜡球在t=2 s时的运动速度.1.a,v在同一直线上,合运动是直线运动.
2.a,v不在同一直线上,合运动是曲线运动.第6课时:平抛运动及其规律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g.理解平抛运动演示实验1.(03s)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
自由落体运动.
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2.(00cb)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A】a=g 恒定不变
?v=gt平抛运动的时间3.在同一高度,将A、B两球水平抛出,vAA. tAB. tA>tB
C. tA=tB
D.不能判定【C】平抛运动的位移与速度4.将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物体运动到A点,求
(1)物体在A点的速度.
(2)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x, y, v0, ?, v平抛运动的轨迹5.飞机以150m/s水平速度匀速飞行, 某时刻让A球落下,相隔1s又让B球落下,不计阻力,在以后的运动中, 两球位置关系为
A.A球在B球前下方.
B.A球在B球后下方.
C.A球在B球正下方5m处.
D.A球在B球正下方,距离逐渐增大.【D】用平抛运动测速度6.(04q)一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h=l.8m,管内横截面积S=2.0cm2.有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v=2.0m/s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设出口处横截面上各处水的速度都相同,并假设水流在空中不散开. 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水流稳定后在空中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2)给你一把卷尺,怎样估测水管的流量?流量:Q=S v
体积:V=Q t
时间:h=gt2/2闪光照片的数据处理7.图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小方格的边长l=4.9cm,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g=9.8m/s2,求: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2)小球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y1: y2: y3=1:3:5
y=4l=4gT2/28.(95q)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 (取g=9.8m/s2),求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2)小球在c点的速度.y1: y2: y3=1:2:3
?y=l=g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