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一、语文知识积累(21 分)
1. 下列汉字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晦.暗(huì)
闭塞.(sè)
撺.掇(chuān)
风雪载.途(zài )
B.恬.静(tián )
追溯.(sù)
沼.泽(zhǎo)
冗.杂繁琐(rǒng)
C.颤.栗(chàn )
骤.雨(zhòu )
震憾.(hàn )
气势磅.礴(páng )
D.瞳.仁(tóng )
幅.射(fú)
蓦.然(mò)
戛.然而止(jiá)
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2 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 ▲ ,使我的心也 ▲ 然而又 ▲ 起来,觉得要和他 ▲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C.宛转
悠扬
宁静
迷失
弥合
D. 悠扬
宛转
沉静
迷失
弥散
下列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2017 年 9 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古诗文不但走入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幅度增加:小学六个年级 12 册古诗文篇目共有 132 篇,增幅在 80%左右。新版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篇幅是基于 ▲ 。
①古诗文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古诗文具备诸多现代白话文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④古诗文教学是全面承袭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中国的阴历新年,是一年中中国人最大的佳节,其他节日,似乎均少节期的意味。
B.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使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
C.斯石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一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从而产生的巨大压力造成的。
D.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 分)
(1)不能多日的归.省. (▲) (2)使人叹.为.观.止. (▲)
(3)我也如.法.炮.制. (▲) (4)心.旌.显得有点动摇 (▲)
(5)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6)不惮. (▲)
《社戏》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由此你能想到一些古诗吗?请你按照要求各写出 2 句。(4 分)
A.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
(1) ▲ 。 (2) ▲ 。
B. 带有“月”字的诗句:
(1) ▲ 。 (2) ▲ 。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词语。)(3 分)
示例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 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ft很多了》) 选词: ▲
仿写: ▲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探秘亚洲第一“重”箭(12 分)
史 峰
①2016 年 11 月 3 日 20 时 43 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它的最大身高可达 62 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人心魄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 5.2 米,腰围约合 16
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 869 吨,相当于20 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 770 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 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 252 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 183 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 有的甚至有剧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 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而无论氧 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 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 YF—77 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 YF—100 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 1060 吨—— 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
“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 0.97 提升到 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长征五号火箭从哪些方面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4 分)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第②—⑧段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15 分)
木 笛
①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需一名木笛手。
②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③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④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⑤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 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大师问:
“12 月 13 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 走了。
⑥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 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⑦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
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文中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文中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事例简要说明。(4 分)
13.品析。(4 分)
(1)文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2 分)
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5-16 题。(6 分)
社 日①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 分)
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 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每空 1 分)
(节选自《管晏列传》)
(1)人恒.过 ▲ (2)而后作. ▲
(3)鲍叔终善遇.之 ▲ (4)及.小白立为桓公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个句子 2 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
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4 分)
四、语言运用(5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
“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 个伙伴 9 个都在用;拍照搜题, 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4 分)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二(1)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二条理由。(6 分)
利: ▲ 弊: ▲
23. 作文(4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15 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文知识积累(21 分)
【B】(2 分)
【A. “撺”应读作“cuān”; C.“颤”应读作“zhàn”,“震憾”应写作“震撼”;D.幅射---辐射】
【B】(2 分)
【横笛的声音一开始听起来,应是先高低“宛转”,再“悠扬”;“宛转、悠扬”的笛声让人的心
“沉静”而又“自失”,“弥散”的意思是“弥漫消散”,笛声最终是弥漫消散在夜气里。】
【B】(2 分)
【①说法不够正确,“古诗文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的说法不科学;④“全面承袭” 不当,传统文化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4.【D】(2 分)
【A.句序不当,应该是“中国人一年中”;B.缺主语,去掉“使”或者去掉“在……中”;C.句式杂糅,应去掉“由于”和“造成的”。】
5. (6 分)
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⑵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⑶依照现成的方法制作八宝酒。
⑷心神
⑸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⑹怕,畏惧
6.(4 分)
(符合条件,没有错别字即可)
示例: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字:胜)
示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重点字:生)
7. (3 分)答案示例: 选词:硕大
仿句:漫长的等待中,他把心硕大成一个个肥皂泡,希望就这样轻飘飘消逝了。
【解答示例 1“朦胧”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示例 2“哥们”本来是名词,句子中用作动词.所以本题主要考查词类活用现象。“硕大”参照示例 1,形容词用作动词。】(能体现出词类活用,并且句子通顺流畅得体,得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12 分)
8.(4 分)
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燃料绿色环保;动力超大无比;发射安全可靠。
(每点 1 分)
9.(4 分)
列数字、作比较(1 分)。用具体的数字把长征五号的体重和载重汽车的重量作比较(1 分),突出强调了长征五号火箭外形壮硕的特点(1 分),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1 分)。
10.(4 分)逻辑顺序(1 分),先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外形特点,再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燃料和动力,最后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安全性能
(每点 1 分)。
(二)(15 分) 11. (4 分)
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
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件 2 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 1 分)
12.(4 分)
(1)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
①是两位最终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
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2)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
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点 2 分,事例选一个即可,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 1 分)
13.(4 分)
(1)(2 分)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1 分),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1 分)。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 1 分)
(2)(2 分)“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1分),暗示了民族精神后继有人---孩子们,而且他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育(1 分)。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 1 分)
14.(3 分)
这句话点明了朱丹最终被录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题。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 1 分)
三、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6 分)
15.(2 分)
村外田里庄稼长得茂盛,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1 分)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丰衣足食的美好景象。(1 分)
16.(4 分)这一细节描写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1 分),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1 分)。 渲染了村庄富足幸福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满足。(2 分)
(以上两题意对即可)
(二)(16 分)
17.(4 分)
①常常;
②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
③对待;
④等到,到了
18.(2 分)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9.(4 分)
② 用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②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当政,齐桓公因此称霸天下。
20.(2 分)
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21.(4 分)
磨难:管仲贫困、管仲囚焉(2 分);外在因素:好友鲍叔牙在生活上的帮助,在危难时的推荐;齐桓公不计前嫌,量才而用(2 分)。
附: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 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 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四、语言运用(50 分)
22.(10 分)
(1)(4 分)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所以它备受学生青睐(或“它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6 分)
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使用方便、快捷,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些效率;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拓宽思维。弊: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 会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低下。
(每个角度能写出一条理由得 1 分,写出两条即可得 3 分)
23.(40 分)
【分析】首先分析文题,“读懂”了什么?这个“读”可以是实义,可以是虚义,读书、读人、读自然、读社会现象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选择写作的内容,填写文题。再在“懂”字上做文章,可以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自己不懂什么,而通过接触(读)、了
解(读)、学习(读)渐渐“懂”了。懂,可以是一个道理,可以是一种情感,可以是事情的原委或自然的真相。文章以叙述为主,把“懂”的过程写清楚,结尾要通过这次“读懂”, 或表达自己“读懂”后的情感,或提倡去认真“读”,用心去“读”——了解、理解、交流, 以此突出文章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