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综合测试
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讲道:“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己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孙中山关于民权主义的社会改革内容 B.目的是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反映了孙中山关注并力图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D.反映了地主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以下有关亚洲觉醒的表述, 不准确的是( )
A、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B、具有反封建反帝斗争的性质
C、革命斗争大都获胜, 但不彻底 D、是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亚洲的觉醒”时, 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 除下层人民的斗争外, 还有( )
A.以土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
4、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停止充分体现( )
A.时代的要求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5、下列关于凯末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生在土耳其帝国一个高级军官家庭
B.1908~1909年,参加了土耳其资产阶级的革命
C.一战中赢得了“伊斯坦布尔的救星”的美誉
D.一战后转变成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
6、下列对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的是( )
①印度教仁爱、素食、不杀生的思想 ②《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 ③索罗、托尔斯泰、鲁斯金等人的思想 ④孟于的性善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凯末尔领导的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
A.得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支持 B.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已被削弱
C.土耳其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D.凯末尔的正确领导
8、《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 “为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 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 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 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与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以下各项, 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 )
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 ②深入社会, 唤醒民众
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 ④为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行动成因不包括( )
A.《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腐朽完全暴露
B.提出改革要求遭到拒绝,思想发生转变
C.“西学”传入和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10、1942年甘地在接受美国记者访问时说:“英国应该放弃印度,只有那样印度才能捍卫自己,并帮助中国、俄国。而且印度抗击日本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的唯一武器乃是非暴力。”此次访谈( )
①应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进行的 ②说明甘地主张英印合作共同抗击日本
③反映出甘地坚守非暴力抵抗方式 ④激怒英国当局因而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主张向苏俄学习 B.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主张以革命手段改造社会D.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12、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C.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3、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其根本原因是( )
A.印度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B.大战期间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 D.十月革命给印度人民指明了方向
14、有同学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下列能证明此说法的有(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
④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
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16、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 )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7、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 )
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与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比,第二次运动走向低潮的原因是( )
A.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B.英国殖民者改变了统治策略
C.运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D.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掌握运动领导权
19、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殷切愿望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D.实现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0、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21、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是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22、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3、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 )
①政治上实行国家制度的世俗、政教分离、军政分离
②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农村的封建义务
③文化教育上,推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等
④社会生活上,采用公元纪年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2011年6月27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理论建树与人格魅力是其交流的主题之一。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
(3)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C2、C3、D4、B5、A6、B 7、C8、D9、B10、B11、D12、D13、A14、D15、A16、A
17、A 18、B19、A20、D21、A22、D23、B
24、(1)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
(2)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
意义: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3)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原因: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