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章力和运动(全套教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第十章力和运动(全套教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9-13 23:14:00

文档简介

课题 力和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3. 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4. 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重点难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关系、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而建立的,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想象力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激发矛盾,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一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助自主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教具 斜面小车实验模型、惯性演示器、杯子、水、棋子、木块等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 (活动1)手推小车使车由静止到运动,撤掉推力,小车立即停止运动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现象?②分析这些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力是否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活动2)用力推小车,不继续推,小车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才停下①小车为何停下?②力是否只能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活动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想一想:①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有何不同?物体在这些不同的表面受到的阻力有何不同?②实验中我们应该观察什么?③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使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控制变量,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观察阻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实验步骤:使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到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不同。分析讨论:①三次实验中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时间越长。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间将越来越长,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最早进行这一探究的伽利略。伽利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对这一结论你有何补充?笛卡尔在伽利略结论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不受力作用的时候原有的静止状态是否会改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①怎样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②“或”的含义?“或”表示“二者居其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的结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得出的,虽然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推论得到了大量事实的验证。③牛顿第一定律还能说明了什么? 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④现实中不受力的情况不存在,我们看到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又是因为什么?物体保持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互相平衡,称之为平衡力。 古人云“静者恒静,动者恒动”,实际上和牛顿第一定律有着相同的含义,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的这一行性质在物理学中称之为惯性。二、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否相同?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所遵循的规律 (活动4)演示惯性现象1、弹出木板猜一猜:木板弹出,钢球会落在哪里?现 象:钢球落在原处讨 论:①钢球原来的运动状态?②木板弹出后,钢球为什么会落在原处?2、课本P93(a)猜一猜: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会会落在哪里?现 象:上面的棋子落在原处讨 论:①上面棋子原来的运动状态?②下面的棋子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会落在原处?分析总结如何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现象的解释:1、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2、发生的变化3、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不变4、结论(练习)1、课本P93(b)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惯性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①汽车突然启动,人会向后倾倒。人原来是静止的,汽车突然启动后,人的脚由于摩擦随车向前,而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所以汽车突然启动后人会向后倾倒。②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人原来是随车一起向前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后,人的脚由于摩擦随车停下,而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汽车紧急刹车后人会向前倾倒。③人行走脚被石头绊倒后为什么会向前倒?④课本P94“WWW”1子弹原来是向前运动的,从枪膛射出后,子弹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子弹从枪膛射出后人能继续前进。⑤课本P94“WWW”2灰尘原来是静止的,用力拍打被子后,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所以拍打被子时灰尘会落下。⑥课本P94“WWW”3因为救灾物品原来是随飞机一起运动的,如果在目标正上方投掷,物品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结果会落在目标的前方,所以要想使物品落在目标处,必须提前投掷才行。3、利用身边的文具设计实验,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并解释所看到的现象。要求: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且效果明显. 总结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就要表现出来。生活中的惯性:在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分析这些事例中有哪些是利用惯性的?又有哪些是防止惯性的?利用惯性的事例:1. 拍打被子或衣服,抖落灰尘。2. 跳远运动员助跑3. 飞机投掷救灾物品时需提前投掷……防止惯性: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安全带轮船停靠码头时要逆流而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风吹草动、风停树静学生讨论受摩擦力的作用力还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到静止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变化毛巾表面比较粗糙,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大。木板表面比较光滑,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远近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P92的表格中小车受阻力的作用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滑行距离越长。运动距离将变长一直运动下去观察课本P97“伽利略理想实验”物体可能运动方向也不改变不改变所有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遵循这一规律不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不一样静止钢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落在原处。静止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落在原处。箭射出时是运动的,射出后,箭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继续前进。学生讨论人原来是运动的,脚遇到石头停下后,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人被石头绊倒后会会向前倒。1.把一张纸条压在竖直放的钢笔帽下,迅速抽掉纸条,而钢笔帽静止不动. 学生讨论解释这些利用或防止惯性的事例
三、思考与作业 补充练习、学习评价上的相关练习
四教学后记
PAGE
4课题 二力平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二力平衡。2.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4.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重点难点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平衡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际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应满足的条件,再利用总结出的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通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具 力矩盘、钩码、纸板、细线……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 ①观察课本P87的四幅图片,每幅图中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它们又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a)、(b)两幅图中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轮船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c)、(d)两幅图中的物体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潜水艇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飞船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②讨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并分析这些事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③最简单的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是什么?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事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事例。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满足什么条件?猜 想:两个力的方向可能相反、大小可能相等、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设计实验:见课本P88图10-9①为了实验方便,只探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满足的条件。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实验探究与验证:(活动1)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步骤:按照课本图l0—9所示,进行仪器组装,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活动2)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步骤: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收集证据:根据实验条件的改变,及时记录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三、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②二力平衡条件有合实际应用?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关系。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课堂练习)1.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情况.2.分析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的受力情况.3.阅读课本“读一读”中“潜水艇的浮与沉”,体会二力平衡在物体浮沉条件中的应用.4.课本P90“WWW”2、3、4 分析讨论静止在讲台上的书本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匀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水平方向受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学生讨论、举例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控制变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某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则可以判定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思考与作业 补充练习和评价上的相关练习
四教学后记
PAGE
2课题 物体的浮与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理。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一现象出发,研究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一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和重力两者的关系,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具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大烧杯、小烧杯、浮沉演示器、水、酒精、塑料圆柱体、装水的塑料袋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分析讨论其中受到浮力的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观察物体浸没在水中后的浮沉情况。(活动1)不同物体浸没在水,松手后物体的运动情况。木块:上浮→漂浮塑料圆柱体:下沉装水塑料袋:悬浮一、物体的浮沉情况上浮漂浮下沉悬浮漂浮和悬浮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处于平衡状态(静止)不同点:漂浮时物体部分浸入液体(V排 G2.漂浮 F浮 = G3.下沉 F浮< G4.悬浮 F浮 =G(活动3)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或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会出现这些不同的浮沉情况?进行猜想:物体的浮沉情况可能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大小有关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验证猜想?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 浮=ρ液gV排 物体所受重力:G物=m物g=ρ物g V物1.上浮:F浮 > G ρ液gV排>ρ物g V物 ρ液>ρ物2.下沉:F浮 < G ρ液gV排<ρ物g V物 ρ液<ρ物3.悬浮:F浮 = G ρ液gV排=ρ物g V物 ρ液=ρ物三、物体浮沉的本质:1.上浮:F浮 > G ρ液 > ρ物2.下沉:F浮 < G ρ液 < ρ物3.悬浮:F浮 = G ρ液 = ρ物①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增大液体密度、增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减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体积不变)……②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减小液体的密度、减小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物体所受的重力……(活动4)鸡蛋的浮沉、改变物体体积使物体的浮沉情况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浮力?三、浮力的利用(活动5)探究潜水艇浮沉的原理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下潜、悬浮的目的。轮船:轮船漂浮在水面上F浮 = G气球:在气囊内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氦气(氢气),使 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活动6)探究浮沉子上浮、下沉的原理课堂练习:课本P85-86“WWW”1、3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悬浮和漂浮异同点引导学生从物体受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物体浸没时V排 = V物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算出其体积或利用排水法测出物体的体积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学生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是采用何种方法使物体的浮沉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讨论潜水艇、轮船…浮筒法打捞沉船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讨论
三、思考与作业 补充练习和评价上关于“物体的浮与沉”的习题
四教学后记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