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第1节 信息与信息传播
[设计意图]
本节中的几个内容是递进关系:首先阐明什么是信息,然后说明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在这里要让学生通过大量事例去体会,当然由于学生年龄的制约,不必要也不可能地苛求“深刻”,但这个体验的教学过程是必须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上图片,还要让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自制有线电报机和接收机的实验开放性强,所以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这个电路并不复杂,大多数同学可以完成,然后活动的操作中将莫尔斯电码与字典“密码: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最后让学生提出设想:应该怎样传播信息才更加合理?从而引入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
(2) 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
(2) 通过学生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和接收机让学生体验创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
[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大量的图片,活动17-1的实验器材,新华字典(注意版本)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引入新课(5分钟) 放映一段录像(学生上课举手、汽车转向灯亮、电话铃声响、电视广告等)问:在刚才的录像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吗?问:那什么叫信息呢? 观看并思考回答。回答阅读“信息快递”且回答 从身边熟悉的情景引入更亲切,更能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二、信息传播(10分钟) 问:你知道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问:你知道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问:人类是怎能样来传递信息的?讲:而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图像讲: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引导学生观看五幅图片讲解每一次的作用 是利用光、声进行信息的传递是靠她那灵敏的触角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表情、颜色、符号、图像等阅读“课本图17—1”并且思考这些图片的内在含义 在这里可以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也可让学生讲他们所知道的。
三、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10分钟) 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问: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再介绍一些早期的传播工具:海军用的手旗、灯光、擂鼓、鸣金、风筝邮、以邮行与以次行让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不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举一例:如病人去看病时只有告诉医生他的病情才行。回答: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放开的方法,让学生事前从网上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在课上进行汇报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加以点评,关键不在于对问题认识的深浅,而在于让学生体验收集资料、发表风解的过程。
四、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15分钟) 设计: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分别在自己一方按下开关时,对方一侧的电灯就会发光。指导完毕让学生看图17—6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图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参照课本上的莫尔斯电码指导学生发“电报”等学生发完后问:这种有线电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问:请设想一下应该怎样传播信息才更加合理? 先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并演示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讲感悟学生思考 可以先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进行实验,并且试一试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这固然要花去一些时间,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好处的。
五、总结与练习(5分钟) 总结收获
[教学资源] 17-动画-1、17-视频-1、17-图片1-23、17-拓展1-13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息就取不出来了。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教学评析]
PAGE
3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
南京市上新河中学 郜振宏
[设计意图]
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份组成,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易理解。故开始用一些有形的“机械波”引导学生认识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波的特征物理量。建立频率与周期的关系,得出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
“了解电磁波”分二个部分: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探究电磁波的特性。以开展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
“电磁波谱”的教学从阅读图表入手,重点了解各波段电磁波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⑵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⑶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⑷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实验观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
⑵阅读(或陈述)了解。对波的周期、频率,电磁波的意义及电磁波谱等物理知识采用阅读的方法获取。
⑶图像意义分析。在学习波的特征的知识时,从对波形图的分析上入手,建立起振幅、波长等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波动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在学习麦克斯韦、赫兹对电磁波研究的贡献中,体会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
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在被广泛应用,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会产生电磁污染的现象引起关注。同时也是进行辩证法教育,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和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1.电动小汽车,线控电动小汽车,遥控电动小汽车各一辆。
2. 细麻绳一根,纵波演示仪一架。长橡筋绳(或用松紧带代替)若干根。
3. 大玻璃水槽一只,细竹竿一根。
4. 收音机一架,电池一节,电线一小段。
5. 电吹风一只,电视机一台。
6. 真空罩,抽气机一只,双频手机两只。
7. 纸盒、塑料盒、铁盒(或其他金属盒)各一只。
[课前准备] 收集、查阅有关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污染等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引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辆电动小汽车,现在老师分别开一下,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对比后说出它们的特点。开动第一辆普通电池小汽车。开动第二辆线操纵电动小汽车。开动第三辆遥控电动小汽车。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我们可以用电磁波实现信息的传递。从而操纵小汽车。大到宇宙飞船也是用电磁波来进行操纵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版书标题:二、电磁波及其传播 认真观察实验,对三辆小汽车的运动,进行对比。讨论后回答:第一辆 无法对行驶过程进行操纵。第二辆 虽然可以操纵,但操纵距离很短。活动范围很小。第三辆 可以远距离操纵。活动范围很大。举例,各种利用电磁波进行工作的生活用品,家用电器。 让学生体会无线电(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传递距离远。培养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
二、进行新课(32分钟)了解波的特点:了解波的特征物理量。第一课时结束以下为第二课时了解电磁波了解电磁波谱。 波的基本特征:观察以下现象:1.水波.(演示,实物投影)问:哪儿是波源 它在怎样运动?水波看上去有什么特点?2.演示:绳子抖动时形成的波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再利用课件播放视频,使学生能对现象有个长时间的再现。找一找这二个波的共同点?(版书)1.凹凸相间,向外传播3.演示:悬挂着的弹簧受到撞击显示的情形(或视频)问题:这个波的特点是什么相间?好,我们再仔细的看一段课件。找出这种二种波的共同特征来。(视频:横波和纵波的课件)播放波形图的课件。介绍波形图,引出波的特征物理量:(定义、字母、单位、)设问:波源振动的平衡位置在哪里?图中所示振动的振幅是多大?1.振幅:(A)表示振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米(m)2.周期:(T)振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布置小实验3.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导出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式:f=1/ T5.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米(m)指导学生从图形上认识波长。6.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单位:米/秒(m/s)波速的公式:v=λ/ T 或v =λf练习:有一列波的频率是200Hz,波长为0.4m,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大?(二)了解电磁波播放电磁波被预言和被证实的资料。1.介绍: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一:在打开的电视机前方接通电吹风电源,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二:⑴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⑵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⑶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电磁波速:例题: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5.71m,频率为52.5MHz.试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MHz=106Hz)介绍: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光波属于电磁波。引导:我们知道了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电磁波,那么这些电磁波有些什么特点呢?将学生的疑问写在黑板上。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2.电磁波能被阻挡(屏蔽)吗?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其设计实验验证。针对同学们的设计开展实验。1.和2.结论:⑴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⑵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设问:为什么在建筑物中或在电梯中,手机信号有时很不好呢?转承语:刚才我们说过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还说了光波其实就是电磁波。那还有哪些也属于电磁波电磁波谱:指导学生看书:69页图17-17电磁波谱,了解:各谱段的名称,和对应的频率波长情况。和电磁波的应用。师生互动:适当介绍电磁波的一些应用。介绍:电磁污染。见附件《电磁波的危害》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答:中心的竹竿,它在做原地上下振动凹凸相间,向外扩散。小实验:在桌面上来回快速抖动长橡筋绳,观察波的形态及传播。答:抖动形成的凸起迅速的传到另一端。观察课件的图像回答感想:学生回答:1.凹凸相间,向外传播学生观察后回答。疏密相间,向另一端传播。都是传递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结合图形进行理解性记忆。学生回答:波形图中的平衡位置图中振动的振幅是……“我”抖动橡筋是振幅大约是……进行小实验:利用手表计时,记录自己抖动橡筋二十次所需的时间。算出周期。利用上面所算的周期再算出频率。从课件图中读出该波的波长。答:v =λf =0.4m×200Hz=80m/s观看有关麦克斯韦和赫兹的图片及资料。观看电磁波的图片资料。答:观察到电视画面出现雪花通过思考,得出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的结论。解:v =λf =5.71×52.5×106m/x≈3.0×108m/s.总结:电磁波速为3.0×108m/s.与光速是相同的。猜想与疑问: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2.电磁波能被阻挡(屏蔽)吗?针对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设计1:把手机放在真空罩子里,看手机能不能接收到信号。2.同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看能不能接收到信号。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或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2.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了解各谱段的名称。了解各谱段的频率波长的依次变化情况。针对示意图了解各谱段的电磁波的应用。学生展示汇报收集的资料通过收集的资料举例举例。学生阅读书后信息库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知道观察的对象,对多个实验观察结果的共同点进行总结,训练语言描述能力。在给出了横波特点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认识纵波。引导学生:对质点运动的平衡位置引起关注,对位移的最大位置产生直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熟悉计算方法。。通过物理学史,渗透思想教育发展空间想象力对疑问的提出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结束新课 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评价手册九下第52页至54页 课堂完成过程评价。课后完成巩固练习
[教学资源] 九下教学参考光盘中教学资源。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可以安排2课时讲授。
第一课时:波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电磁波、电磁波谱。
[教学评析]
本节内容抽象性强,在教学中,努力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理解所学知识,使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教学中运用了各种手段,注意教学手段的实施与教学目的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使得各种教学手段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本节课对学生的观察,归纳,理解能力的要求都较高,老师要做必要的铺垫工作,才能使学生顺利向着学习的方向开展思维。
电磁波污染:家中的无形杀手
最近,国家环保局提醒大家要警惕电磁波污染。众所周知,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压输电、无线电通讯、电视、广播和各种家用电器等都会在我们周围产生强度不等的电磁波。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电磁波,有的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电磁波对机体有热作用、非热作用和刺激作用等不良影响。
用微波炉频率(即2450兆赫)的电磁波对兔子眼睛照射,当功率密度增大到150毫瓦/厘米时,兔子眼球内透明的玻璃体便会出现一些不透明的白色物质,发生了浑浊,即产生了白内障。这就是热作用对机体诸多不良影响之一。
非热作用的试验是,从猫体内摘取大脑皮质,用一定频率及强度的电磁波照射,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钙离子流出。钙离子是信息传递、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和细胞正常分裂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另外,当电磁波的频率在100千赫以下时,就会对人产生刺激作用。因为外部电磁场会在体内感应出电流。这种电流大于机体内在电流(如脑电、心电等)就会产生对机体不良的刺激作用。电流对人体的刺激,轻的如麻痹、持续的肌肉抽缩、疼痛……严重的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当前,家用电器中对人体有危害的有微波炉、电磁炉、“大哥大”、电视机、电吹风、电热毯、高压输电和配电设备等等。家用电器以微波炉产生的磁场最强。实验表明:距离微波炉15厘米处磁场强度为100MG?300MG。经常使用微波炉,会诱发白内障,大脑异常和降低生殖能力等。
电视、电脑终端显示器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损害也不可忽视,轻者造成疲劳,眼睛干涩,疼痛等;重者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死胎或畸胎等。
电吹风、电热毯、空调器和日光灯等产生的电磁波亦有碍健康。
那么如何提防这个“隐形杀手”?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各种家用电器要各就各位,务必摆放妥当。如电视机、电脑和电冰箱应分别摆放在客厅、书房和厨房(或饭厅),不要将他们摆放在卧室里,尽量将卧室电磁辐射降至最低限度。
其次,要做足防护措施。使用“大哥大”时应加上一些防护装置,或接上耳机通话,以减少对大脑的电磁辐射;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谨防电磁波泄漏;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取暖,则通电烘暖被窝后应切断电源;使用光管台灯,不要摆放在紧挨头部的地方……
再次是孕妇和儿童应少用电脑,看电视时要保持2?3米距离,并要开窗通气,看完还要洗脸、洗手。
此外,要加速制定限制居民暴露于电磁场的标准。如有条件应迁移在高压输电线下居住的居民。对经常暴露在高压输电网周围或其他电器设备微弱电场的人群要定期作健康普查,发现征兆应及早治疗。三、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南湖二中
一、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是介绍现代通信方式,通过学生感受身边的通信方式,主要从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处,通过对比的方法去理解。尤其是关于光纤通信,应让学生结合激光玩具笔传输光的特点来体现光纤通信的特点。同时还应注意结合“相对静止”的概念去理解对同步卫星(通信卫星)的要求(包括轨道位置,运动周期等)
学生课前可准备透明玻璃丝(或尼龙丝)激光电棒(或玩具激光手电筒),提示当光从尼龙丝一端射入(如图1A处)时,会从哪个部位看到亮光,即激光射出。 图1
也可让学生深入医院了解胃镜检查时所用的光导纤维作用。
教师引导注重于电磁波的知识以及光的传播方式。初步介绍用于通信电磁波――微波的范围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移动通信或卫星通信必须要有地面基站。对于光在光纤中全反射的现象(不讲全反射的原理)可采用实验方法演示全反射的光路,帮助学生体验光在透明介质内传输时为什么不会从介质的界面上射出。在授课同时应强调电磁波、光波都是一种传输能量和信息的工具,必须加载信号才有意义。
对互联网主要让学生从感受中体验其获得信息的优点,同时解绍运程教育,远程录取,网上阅卷等最新用途,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现代通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立志于学好物理,掌握现代技术。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卫星通信是通过微波来传递信息的
(2) 知道光纤通信是通过光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知道光导纤维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
(3) 了解卫星通信的大致过程,知道同步卫星的作用。
(4) 知道互联网的用途,感受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全反射,理解光纤内光的传播路径。
(2) 结合地理知识,理解同步卫星轨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回顾我国人造卫星事业发展史,树立荣誉感。
(2)对比现代信息传播特点,激发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现代通信方式的各种用途和特点
2.光缆与电缆的优劣对比
难点:1. 光缆中光传输的光路
2.通信卫星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
1.自备:玩具激光电筒
2.教师演示:激光笔、尼龙丝、水槽。
五、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 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课题5分 师:电磁波是一种快捷、方便、不含限制的传输工具,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当它们加载信号后,就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了。这就是现代通信所运用的主要原理。师: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谈谈对现代通信的认识。 生:1.收看电视 2.手机使用3.因特网 4.卫星转播5.光缆通信
探究光的全反射现象10分 师:出示水槽实验器材,如图2所示:槽底有一激光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光线射入角度变化时,光路情况。 图2师:让光线与水面的角度慢慢变小(即入射角逐渐增大)时,你看到了什么? 师:很好,光从水下射出水上时,满足折射规律,当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光在原介质内按反射规律传播。 师:大家用玩具激光电筒点亮后,你会看到什么地方发光? 师:你看到整根玻璃丝发亮吗? 师:这现象说明什么?与刚才老师水槽演示初级的原理有什么关系? 师:回答很好。请看图3中光路情况。 当光由A处射入,最后由B处射出,人眼只有接受光时才会感觉亮。 生1.看到射出水面的角度也慢慢变大。 2.射出水面的角度比水中角度大。 3.当水中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时,水面外看不到出射光线而返回水下。 生:在玻璃丝的顶点生:没有生:我认为光在玻璃丝界面上入射角太大而在玻璃丝内反射而没有射出玻璃丝,所以只在顶端看到亮光。 为了说明光纤中的光路演示全反射现象,但不解释原理(如学生自备不足,可由老师演示尼龙丝传输光的实验)
现代通信主要方式6分 师:光波也是电磁波,也能传输信息,现代通信根据其方式可分为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互联网络,刚才同学们举例的通信方式各属于什么通信? 师:电磁波频率越高,能量越集中,传播信息能力越强。 师:微波是当前电磁波主要使用的频段,查阅书回答微波的频率范围。 生:1.手机――电磁波通信2.卫星转播――卫星通信3.电视――电磁波通信4.因特网――有线和无线5.光缆――光纤通信 生:30MHz-3×105MHz
师:微波传输定向性强,是直线传播途经,因此实现全球传送必需要有地面基站和通信卫星实现。 师:通信卫星的作用是什么? 师:考虑一下,通信卫星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完成接收和发送电磁波的任务? 师:怎样才能保持相对静止?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为了达到全球同步转播电磁波覆盖面必须能达到地球所有表面,因此必需有三颗互成120°的通信卫星,如图4所示: 生:通信卫得作用是接收和发送电磁波。生:应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 生:1. 周期24h 2. 赤道正上方。 以问答形式传授知识超前部分的内容
光纤通信的优缺点6分 师:尽管光波也是电磁波,根据学过知识,光波与微波频率上有什么区别?师:你们认为光波作为传送工具有什么好处吗?师:你们的感觉大部分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电磁波在空中速度为3×108m/s,而光在光纤中速度要小于3×108m/s,因此,输送速度快不是其优点。另外,光波不会受到空间电磁波的干扰,这也是其优点。 生:光波频率更高。 生:1.能量更集中,损失少;2.传输信息量更大;3.传送速度更快;4.光缆不是金属,抗腐蚀。 启发学生用对比方式,举一反三
师:电脑已深入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电脑,学生们讨论一下,电脑用途。(学生讨论)师:因特网是信息高速公路,充分应用因特网资源,发挥其功能而不要迷恋玩游戏和上网聊天。 生:1.查阅资料;2.玩游戏;3.发电子邮件;4.网上大学;5.远程录取;6.上网聊天。 正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功能
小结5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探究,你们知道了哪些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 生:1.现代通信方式种类;2.通信卫星的特点;3.光纤中光传播途径;4.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保留板书]
一、现代通信方式:
1. 卫星通信――微波
2. 光纤通信――激光
3. 互联网络
二、通信卫星轨道要求:
1. 在赤道的正上方
2. 供地球转动周期是24h
3. 要实现全球同步转播需要三颗互成120°的通信卫星
三、光纤通信:
1.原理:光的反射
2.优点:容量极大、能耗极少、抗腐蚀、抗干扰、通信质量高
四、因特网用途: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大型电子会议、远程录取
[教学评价]
本节主要特点有:
1.从感受中体现现代通信方式及其特征。
2.通过相关实验,克服知识上的障碍和超前,使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3.重视学生参与(实验、交流、总结),对现代通信有了初步认识,并通过对比知道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人性化教育和正面引导。
4.结合电脑构图,将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
5.反馈以知识点小结形式,强化了记忆。
[教学资源]
www.cbe21.com/subject/physiscs/html
/w/
/debooks/de100
info.broadca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