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哦,十分钟歌曲中的小朋友在课间十分钟都做了什么呢?
拍皮球
× 0 | × 0
蹦 蹦
第一部分节奏紧凑 旋律欢快活泼第二部分
节奏舒缓 旋律优美抒情《哦,十分钟》评测练习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拍球的声音和动作?
生:一位学生起立 模仿 砰 砰 砰 砰
师:模仿得真是有模有样,看!老师给出了一条拍皮球的节奏
出示节奏
X 0 l X 0 l X 0 l X 0 ll
peng peng peng peng
师: 你能按这个节奏来模仿拍皮球吗?
学生模仿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peng的后面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音符,它的名字叫做
生:休止符
师:这是几分休止符呢?
生:四分休止符
师:板书 0 四分休止符
师:四分休止符虽然是不发出声音的音符,但是它也是有长度的,那么,他要休止多长时间呢?
生:一拍
师:嗯,那我们在这个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就用手抓一下,表示休止一拍,我们来试一下
4、师生一起感受四分休止符
peng 抓 peng 抓 peng 抓 peng 抓
《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执 教 人:杨华
执教内容: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哦,十分钟 》
课 型:唱歌综合课
课标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快乐的校园》里面的第一首歌曲,校园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在本课中安排了一些反映校园课间、课余生活的音乐作品,从侧面反映了孩子们快乐有趣、丰富多彩的学校课余生活。《哦,十分钟》作为本课的第一首歌曲,演唱内容是孩子们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说起,通过模仿、感受四分休止符从而进一步的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和音乐特点。
教材分析:
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旋律轻快活泼,55 34 l 5 0 l曲调反复出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部分节奏舒展,旋律抒情,6 46 l 55 5 l 4 24 l 33 3 l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形象的表现出孩子们在十分钟即将结束不得不重返学习的课堂时对十分钟的留恋和依依不舍之情,结尾处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 0 4 3 l2 72 l 11 1 l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0 4 3 l 2 6 l 5 - l 5 - l 55 1 0 l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歌曲音域不宽,旋律较多地运用了三度、四度的跳进,使得歌曲生动、活泼,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声乐方面、器乐方面、欣赏视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们对音乐有了自己的认识,基本能正确地说出乐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音乐习惯也非常好,如正确的演唱姿势、良好的聆听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乐理知识掌握的也不错,能够正确演唱并欣赏乐曲,也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薄弱,但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乐曲,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认识和感受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唱好带八分休止符的切分节奏。
2、能力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有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哦,十分钟》,认识和了解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懂得合理安排课上课下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并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增进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和表现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难点: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和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备、电子琴?
教学方法:讲授法 聆听法 启发法 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课下十分钟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课下十分钟的时候都会玩哪些游戏?做哪些活动?
生:写作业 看书
师:你那么用功呀!下课了还在写作业
生:打球
生:跳绳
师:大家的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通过图片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十分钟生活吧!
二、观看ppt
1、播放课间十分钟活动,背景音乐歌曲伴奏
师:看得出,大家在课间十分钟师非常兴奋和快乐的,大家看图片上的这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生:在玩拍手游戏
师:大家玩过拍手游戏吗?谁愿意跟老师合作拍一拍?
师:走下去和学生一起拍手
这位同学是这样拍的,不错,节奏感很好
这位同学是这样拍的,很有创意想法很好
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用你喜欢的方式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玩拍手游戏吧
三、播放《哦,十分钟》伴奏 师生拍手
师:大家玩得真开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十分钟有关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
师:出示歌曲的名字,生读出
四、新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课间十分钟都做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十分钟小朋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本
课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歌曲学习的内容做下铺垫
1、初听
播放《哦,十分钟》歌曲范唱
生聆听
师:谁来说一下,歌曲中的小朋友他们在十分钟里都做了什么呢?
生:让眼睛看看蓝天
生:让大脑吹进清风 让叫喊冲出喉咙
生:让手指摸摸皮球
师:嗯,打打球,让手指放松一下 ,
2、谁能来模仿一下拍球的声音和动作?
生:一位学生起立 模仿 砰 砰 砰 砰
师:模仿得真是有模有样,看!老师给出了一条拍皮球的节奏
3、出示节奏
X 0 l X 0 l X 0 l X 0 ll
peng peng peng peng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课间拍皮球的动作,来感受四分休止符
师: 你能按这个节奏来模仿拍皮球吗?
学生模仿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peng的后面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音符,它的名字叫做
生:休止符
师:这是几分休止符呢?
生:四分休止符
师:板书 0 四分休止符
师:四分休止符虽然是不发出声音的音符,但是它也是有长度的,那么,他要休止多长时间呢?
生:一拍
师:嗯,那我们在这个四分休止符的地方就用手抓一下,表示休止一拍,我们来试一下
4、师生一起感受四分休止符
peng 抓 peng 抓 peng 抓 peng 抓
师:让我们跟着歌曲来唱一唱,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四分休止符?除了四份休止符还有没有和它长得很像的休止符呢?歌曲的演唱情绪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5、播放《哦,十分钟》范唱,学生跟唱
生:出现了七次休止符,还有八分休止符,
生:情绪有变化,从开始到吹进清风是欢快的,从哦,十分钟到最后是平缓的
师:出示歌谱,圈出休止符的地方,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唱一唱,注意把休止符的地方唱好
生:跟唱歌曲
出示:
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旋律轻快活泼
第二部分: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
师:老师已经把歌曲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标记了出来,红色为第
绿色为第二部分,下面跟着老师的亲我们来唱一唱歌曲
学生跟琴演唱
师:结尾的部分出现了一种什么记号呢?
生:反复跳跃记号
师:我们看两端的结尾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段的结尾师平的,第二段的结尾升上去了
师:说的很好,那么这个5音要唱几拍呢?
师范唱,说出4拍
跟琴唱好两段的结尾
师:让我们完整跟音乐唱一遍,注意唱好结尾,想着两部分要用不同的情绪,现在,起立,找好你的小伙伴,我们边拍手边来演唱,间奏和第二部分我们可以举起双手晃动。
学生完整跟音乐演唱
五、创编
1、师:大家已经学会了歌曲,能不能用其他的形式来表达你对十分钟的喜爱之情?
生:可以拍手
生:可以跳
师:老师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在休止符的地方加入“嘿”来试一试
师唱歌曲生加入嘿
女生唱歌词,男生唱嘿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演唱兴趣
总结拓展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哦,十分钟》这首歌曲,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在十分钟里收获了什么呢?
生:收获了快乐
生:收获了游戏的规则
生:收获了友谊
出示图片
师: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锻炼身体,还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课上的40分钟师非常宝贵的,课下的十分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休息好了我们才能更有精力去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关于十分钟的歌曲,大家一起来欣赏。
欣赏视频
七、在歌曲中结课,师生再见!
课后反思: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1、歌曲的难点没有突破整体来说,这首歌曲节奏是比较简单的。多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只有在歌曲的结束句出现了切分节奏,而且还是以 0 X X 的形式出现。很显然这就成了这首歌曲的难点。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一难点的解决并不是很上心。觉得听觉上过的去就可以了。课后,单老师想我指出了这一点。在难点的解决上因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直到学生能准确得演唱这一节奏为止。比如对于这一个切分节奏可以采用先念,再唱;或者前面的那个空拍可以用点头或画节奏的形式来处理;再者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对比演唱,让学生来听辨 2、对于歌曲每个乐句的尾音要唱的轻这一点处理的不到位。3、在教学中,不能过于死板,不能总是按着书本的提示去上。书本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们应该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去展开教学。我今天上课的这个班级,学生不够积极勇敢,我应该多让多设计动作让他们动一动,可以把八分音符的节奏变成四分音符让学生来敲。这样既可以准确的敲打这一节奏,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4、较少关注学生音色的问题很多的时候我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生会不会唱这首歌曲,而他们的声音好不好听却很少关注,音乐响不是美,好听才是美,对于美的处理我们又应怎么去做呢?这就要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音色。不断表扬,肯定学生清唱,柔和的、高的位置唱。避免用说话的声音唱歌。我想,这将会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