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能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试管夹、火柴、酒精灯、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干抹布、碱、白醋、白糖,生鸡蛋、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21·cn·jy·com
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
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的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21教育网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一)加热蜡烛的实验探究。
① 展示:加热蜡块的实验图。(实验材料每个实验桌上都有准备)
② 师提问:你们觉得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
生(观察实验图后):需要蜡块、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
③ 师(提示注意点):A、酒精灯使用要小心,特别是熄灭时要用灯帽。B、边观察要边完成桌上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1、加热蜡块
?
2、冷却后
?
实验记录(一)
④ 学生十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⑤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师:蜡块加热前是固体状态,加热后成了液体状态,这说明加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蜡块的形态(形状)发生了变化。)
⑥教师板书:固态蜡块 液态蜡烛
师:如果蜡块停止加热冷却下来又会怎样呢?
学生观察并汇报现象。(液态又变回固态。)
⑦教师板书:固态蜡块 液态蜡烛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从加热到冷却这一个过程,只是它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⑧总板书:固态蜡块 液态蜡烛 没有新物质产生
(二)点燃蜡烛的实验探究。
师提问:“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是蜡烛燃烧时在渐渐耗尽,是不是点燃的蜡烛真的到了最后就变成灰了呢?最后烧尽的蜡油又变成什么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变化的究竟。
师:怎样来研究蜡烛点燃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本P30上的三个实验图。)
①展示点燃蜡烛的实验图:
②师提问: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根据三幅图的提示,分别说出需要准备的材料)
③师提示:点燃蜡烛眼睛不要离得过近;手拿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时间不要过长;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破裂;不要用手拿坩埚以免被烫伤,应用试管夹;www.21-cn-jy.com
随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3、点燃蜡烛
1、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2、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3、将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
?
④学生开始实验。
⑤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⑦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点燃蜡烛所产生的变化。
师(板书):蜡烛燃烧后产生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
师:蜡烛点燃后越来越少,而点燃的蜡烛又会产生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这说明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产生了新的物体)。21cnjy.com
⑧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黑烟、气体等,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在发生变化了,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
板书:蜡烛燃烧后产生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 有新物质产生
(三)、比较“加热”和“点燃”蜡烛变化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两种变化类型。
师归纳:像加热和点燃蜡烛发生的变化一样,我们周围的许多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2·1·c·n·j·y
三、说一说:观察现象,学会判断两种类型的物质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
多媒体出示水的三态变化、面粉做成馒头、生鸡蛋变熟、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画面
四、做一做:亲手动实验,深化理解物质的变化。
每组对课本第32页中实验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记录(二),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实验记录(二)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变化种类
1
压扁易拉罐
?
?
2
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
?
3
向碱水中倒入少量白醋
?
?
4
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
?
5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
?
6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
?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固态蜡块 液态蜡烛 没有新物质产生
点燃蜡烛 有水、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 有新物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