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北京卷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北京卷适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4 21: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
(一)(北京卷适用) 第1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www.21-cn-jy.com
2.??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21*cnjy*com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2-1-c-n-j-y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4.?? 《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表明西周时期(???)
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 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出处:21教育名师】
5.??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6.??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7.??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版权所有:21教育】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 、
“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
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
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
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这反映出(?? )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2·1·c·n·j·y
8.?? 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
这一划分(?? )
和平中立国家 ? ? ? ? ? ? ? ?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 ? ? ? ? ? ? ?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 ? ? ? ? ? ? ?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 ? ? ? ? ? ? ? ? ? ?
老挝、锡兰 ? ? ? ? ? ? ? ? ? ?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 ? ? ? ? ? ? ?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 ? ? ? ? ? ? ?
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21·世纪*教育网
9.??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在此期间只有少数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
于是这些“少数特别警觉的人”(?? )
A.撰写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工商业 C.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提倡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
10.??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
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 一个域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
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正义的域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东方落后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
?? 材料一 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的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 西方文明在其他地方显得极有创造力且生机勃勃,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却表现出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9世纪下半叶……近代工业企业发展起来,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并行不悖的状态,造就了一种混合经济,含有一种半殖民主义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保护中国文明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看法。
13.??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 材料一 从《法经》到《大清律》,中国封建法典具有明晰的因革关系,长期以来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同样的行为不一定同罪,同样的罪名不一定同样处刑,行为人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皇帝掌握国家最高司法权。中央设司法机构,辅佐皇帝的重臣可以过问司法,但是司法长官不能过问行政。地方的行政官吏兼任司法审判。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 材料二 《人权宣言》节选《拿破仑法典》节选
??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和反抗压迫。
??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所有公民都有权参与政府。每位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
??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非政治性权利。
?? ……
?? 第488条:满21岁为成年,每个人从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
?? ……
?? 第546条:给予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
??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以今日之中国视泰西,中国固为野蛮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西方各国重视法治,能做到以法治国,所以西方各国日益强盛。而晚清统治,长期以来以守旧为荣,以变法为戒。久而久之,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富强,形成国势日衰的局面。立宪法为一切法度的根源……国会是确立法治国家的基础……行司法独立为立宪政治之根本。”21*cnjy*com
?? 孙中山认为:“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宪法是立国的基础,国家强弱之点尽在宪法。有了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政治上的宪法,就是支配人事的机器……我们现在来讲民治,就是要把机器给予人民。”
?? 李大钊认为:“现在的法律是阶级的法律,在法律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它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它就跟着变动。照法律而言,必须将旧的经济生活与秩序,废止之,扫除之,如私有权。另规定一种新的经济生活与秩序,将资本财产法、私有法改为公有法之一种制度。”
——贾孔会《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与法制革新》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两部法律文件内容的异同。
3.结合所学,从社会发展与法律思想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地位是轻工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地位是重工业。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内容。由题目信息中“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在促进欧洲经济复兴的同时也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而欧洲则走向衰落,美国力图控制欧洲,所以欧美之间没有形成平等伙伴关系,所以B项错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和德国分裂的根源都在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而不是马歇尔计划,所以C项和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来源,诸侯、卿大夫、士是西周的贵族阶层,从“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可知,贵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西周等级森严是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工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不会出现官府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贫富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www-2-1-cnjy-com
5.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举荐的是那些熟悉儒家经典和道德声望高的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西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项错误,选官制度与地方体制关系不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答案:C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清朝没有实现银本位,铜钱仍然是主要的通行货币,银两仍用称量法,此法使用不方便,所以中国的货币理念落后。故A、B、C项均与材料不符。新航路开辟后,西方逐渐从银本位过渡到金本位,中国货币制度的落后和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转型。21教育网
11.答案:D
解析:
二、材料题
1.答案:1.行动: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
主张:中体西用。 2.观点: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看法:正确。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论据:列强的侵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犯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同时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1cnjy.com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建设性大于破坏性。
????论据: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两方面均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论据:参见上述两种观点的论证要点.
解析:
2.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的法律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从立法上看:皇帝掌握立法权;从内容上看:以礼入法;以礼入刑,礼法并行。从司法上看:司法权不独立。 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法律受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 2.异:前者强调的是政治权利。后者强调的是民事权利。 同:都有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 3.水平一:12—9分 21·cn·jy·com
史料、史实充分,史料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法律思想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地认识深入。
(1)分析材料:梁启超认为宪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础;(设议会是法治社会的根本)。
(2)结合所学: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3)论证:他的主张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思想。
(1)分析材料:孙中山把宪法与民权结合,(把宪法作为保障民权的工具)。
(2)结合所学:革命派以推翻满清统治和创立民国为奋斗目标。
(3)论证:他的法律思想,促进了《临时约法》的制定。
(1)分析材料:李大钊认为法律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具有阶级性。
(2)结合所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3)论证:他的法律思想已具备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特征。但过于强调法律的阶级性
论述合理,分析深入,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水平二:8—5分
史实、史料充分,基本梳理出近代法律思想演变的历史脉络。但在材料的使用、分析及结合教材方面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入或准确。论述较合理,逻辑清楚。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水平三:4—1分
只能使用部分史实和史料,对近代法律思想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不完整或不清晰,或有史实错误。且在材料的使用、分析及结合教材方面有明显缺陷。 【来源:21cnj*y.co*m】
水平四:1—0分
没有运用史料,或者史料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
解析:
3.答案:观点一 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0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了新时代。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展开,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世界进入各国竞相实现现代化的历程。据于此,20世纪初发生的上述“那些条件”,是历史变动──时代转折的“最终原因”。因而,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和上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观点二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历史里程碑。既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主要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那么《世界现代史》便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整个世界看,它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它是从近代时期迈进现代时期的门槛,因而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