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清水变牛奶”
----神秘的气体学习目标1、掌握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并能根据不同需求对装置进行优化。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走进生活,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CaCO3 + H2SO4 CaSO4+CO2+H2O Na2CO3 + HCl NaCl+CO2+H2OC+O2点燃CaCO3高温CO2CaO+CO2石蜡 +O2 CO2+H2O点燃 CaCO3 + HCl CaCl2+CO2+H2O(注:CaCO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块状;
Na2CO3,俗称纯碱,白色粉末状)分析下列反应是否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提示:含CO32-的物质与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探究活动一:药品的选择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产生气泡,且速率适中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
反应停止Na2CO3石灰石石灰石HClH2SO4稀盐酸稀硫酸1、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二氧化碳的制取:主要成份为(CaCO3)(HCl) 2、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②①③④⑤⑦双孔单孔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大家来设计⑧⑨⑩有孔隔板集气瓶⑥
②①③④⑤⑦双孔单孔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大家来设计⑧⑨⑩有孔隔板集气瓶⑥
②①③④⑤⑦双孔单孔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⑧⑨⑩有孔隔板集气瓶⑥
大家来设计
②①③④⑤⑦双孔单孔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⑧⑨⑩有孔隔板集气瓶⑥
大家来设计
②①③④⑤⑦双孔单孔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⑧⑨⑩有孔隔板集气瓶⑥
随开随制
随关随停大家来设计小结——装置及装置的合理选择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密度大小?思考探究方案提示:
1、矿泉水瓶中已收集满CO2,倒入约1/3体积的水,盖上盖子震荡
2、点燃高低蜡烛,放入烧杯中,沿烧杯内内壁倾倒二氧化碳
瓶子变瘪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总结:实验现象与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提出问题:哪种物质使湿润的紫色小花变红?作出合理的猜想:
?CO2?
?水?
?H2O和CO2反应的生成物?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一瓶CO2 一瓶蒸馏水湿润的紫色小花* * 参考方案现象与结论
CONCLUSION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H2O H2CO3【多学一点】紫色石蕊试液:一种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 == H2CO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归纳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 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多识一点: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由于地势低,空气不流通,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贸然进去有窒息的危险。温馨提示:先做灯火实验人类生活家庭小实验
你对本节课的实验有何创新想法?试着利用家庭生活用品设计一套创新实验(提示:生活中的碳酸盐有鸡蛋壳、贝壳、苏打粉、水垢等的主要成分和醋酸发生反应,生成CO2)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组装实验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3.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验
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知识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实验准备:
1. 实验用品: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塑料瓶、井穴板、小喷壶、干燥的紫色小花、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新制的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等。
2.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实验课: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选择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选择
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 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3.检验与验满 气体的性质
4.步 骤 连-检-装-收-验(满)-放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③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活动意图
【魔术导入】 学生演示小魔术“清水变牛奶”,这样一杯牛奶,你敢喝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代表】不能喝,这是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的白的沉淀,不是牛奶!
【预习展示】同学们很聪明,你还了解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
【板书课题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展示 学习目标
1. 组装实验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3.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过渡】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对比、认真观察、规范操作、合作探究,掌握方法技能。首先,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魔
术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
明确学习方法和要求。
探究一、 CO2的实验室制法
活动一 : 药品的选择
【问题】
1.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时,大家已经知道,选择药品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2.比一比,哪一个方案更适合制取二氧化碳?说说你的观点。
【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对比、归纳,然后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温馨提示】 制取CO2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它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混在CO2中,使制得的CO2不纯
【实验探究】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判断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与稀盐酸
反应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活动二 : 装置的选择
【问题过渡】从下列仪器组装一套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说明选择依据
【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对比、归纳,然后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归纳总结】
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决定了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决定了收集装置的选择
【多媒体展示】 制取装置图
活动三 :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有何异同
【问题】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有何异同?
【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对比、归纳,然后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探究二、 CO2的性质
【问题】 CO2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密度?
【温馨提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总结归纳、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对比找出你们小组认为最理想的方案然后与大家分享。
【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总结归纳、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然后给小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肯定、鼓励。
【总结】 大家很聪明,设计方案很多,很好,需要的仪器也很多,由于我们实验器材有限,不好一一给出仪器,我们只能按照给出的仪器进行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利用你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战演练 制取CO2并验证物理性质
【温馨提示】组内同学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按实验步骤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制取CO2并验证性质的实验步骤
【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
【魔术过渡】教师演示“紫花变红”魔术,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的?利用给定仪器,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提示: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回忆、思考、总结归纳、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讨论,然后给小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肯定、鼓励。
【展示】交流汇总,评价方案,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视野】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
从已学过的制取 O2的实验入手,通过类比迁移到制取 CO2上来,培养类比推理的能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回忆、对比找出理想的反应药品
实验、观察、对比,知道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选择理想药品的依据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新知,找出合适的制取装置。
进一步明确如何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培养类比推理的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鼓励、表扬,使学生保持探究欲望。
明确实验步骤。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从中培养细心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
【家庭小实验】你对本节课的实验有何创新想法?试着利用家庭生活用品设计一套创新实验(提示:生活中的碳酸盐有鸡蛋壳、贝壳、苏打粉、水垢等的主要成分和醋酸发生反应,生成CO2)
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之后接触到的又一具体物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类比氧气的学习过程去思考、发现问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含量大,并且是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受到时间的干扰,因此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提前为学生收集好两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在学生制备过程中,直接进行物理性质的探究,这样节省了大部分的时间,使课堂显得更为紧凑。另外,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内容,尽可能的类比氧气的学习,这样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放在了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紫花变红”的小魔术,通过魔术揭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得以解决。
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大胆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达标练习】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张家界中考)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实验操作不能鉴别出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
3.(桂林中考)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 ②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4.(陕西中考)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5.(潍坊中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试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泰安中考)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a”或“b”)端;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测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张家界中考)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实验操作不能鉴别出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
3.(桂林中考)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 ②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4.(陕西中考)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5.(潍坊中考)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试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泰安中考)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a”或“b”)端;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