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 经典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间词话》十则 经典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4 22: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执教者:岳云中学 旷晓辉《人间词话》十则
----之境界观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被鲁迅誉为“研究国学的人物”,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西方美学思想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一、何为境界?想一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包含三层意思:
1.“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真景物、真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
2.情景要真。
3.“真景物、真情感”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堪称“有真感情”之词。 二、何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什么区别?想一想整体把握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1、第一则为总纲,
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2、第二至六则,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3、第七至十则,
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境界说研读第一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境界:文学作品中能把一种浑然无我或情景交融的状态自然真切显现出来的情景世界。傅(胡)说王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界的类型:☆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怎样写出有境界的作品?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2、自然行文。“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3、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4、要有表现境界的手法。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1、围绕“境界”王国维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造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写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2、“造境”与“写境”有何区别?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谈“造境”与“写境”。两层含义 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造境”与“写境”4、研读第三、四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 北宋邵雍的哲学用语,“圣人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
在邵氏这里,“以物观物”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观察认识事物,并且尽量排除个人的情感偏好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冯延巳【鹊踏枝】 陶潜【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练一练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问题研讨: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有创作难易之分
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而达到静穆的状态。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诗与境界 研读第六则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出生机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弄”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现出云开月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欣慰之情。 研读第五则内容理解1.什么样的诗词是“有境界”的诗词? 写出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感情,这样的诗词就可以被称为有境界的诗词。2.“红杏枝头春意闹”和 “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词眼分别是什么?“闹”字和“弄”字3.第五则提出了什么样的美学观点? 诗词的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能把诗词境界的大小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 写作指导1.才学渊博、感情丰富的诗人,自然能够再现出 物我融合的意境。 2.只有写出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感情,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文章。3.在写作中,要精心构思,要讲究炼字。 4.在写作中,不必一定强求写大场面大意境,只要精心构思,善于选材,小细节也能写出佳作。
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获得了你哪些启示.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远知何处。晏 殊:蝶恋花鉴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
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迷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顿悟)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
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次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人生感悟诗人与境界八至十则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内容理解 第八则高度评价了苏轼与辛弃疾的词作成就,他认为苏词风格旷达,辛词气派豪放。没有二人的才华横溢、宽大胸襟,却想效仿苏辛,就如同东施效颦一样。
第九则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 。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指所写之景应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辞脱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
第十则提出诗人对宇宙人生,应该能入于其内,又应该能出乎其外。入于其内,所以能真实的描写它;出乎其外,所以能客观地观察它。入于其内,所以描写它时就能有活泼生动之气;出乎其外,经过客观的观察,然后再描写它时就能有高贵的品格。此则对于入于其内、出乎其外的论述充满辩证法思想。 写作指导1.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需要有努力 提高自己的才学,练就宽大的胸襟。
2.对宇宙人生,应该能入于其内,又应该能出乎其外。
3.应该有驾驭外物的能力。既能轻视外物,又能重视外物。
那么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 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求;
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家”;
对自然人生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创造材料,细致体察感受外物,作品才有生气。?
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才能纵观生活的整体,作品才能内容深刻,情致高远。? 课堂小结 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
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对人本问题的探索。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等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开创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