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全国Ⅰ卷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全国Ⅰ卷适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04 21: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
(二)(全国Ⅰ卷适用) 第1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 导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
的原因有(?? )
①《四月提纲》指出斗争的方向和策略,影响较大
②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面包的渴望
③沙皇专制不得人心
④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 托克维尔这样描写1835年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www-2-1-cnjy-com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造成了环境污染
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③工业化进程迅猛
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21cnjy.com
这种思潮的出现(?? )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5.?? 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这说明共产国际(?? )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7.?? 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职业
所占比重
职业
所占比重
注释
农业
0.1%
交通运输
1.25%
专门事业: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
杂类: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工业
18.3%
政府市政机关
0.7%
现代商业
16.4%
演员、运动员
0.3%
专门事业
1.3%
杂类
55.3%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D.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2·1·c·n·j·y
8.?? 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一诸候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21·世纪*教育网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 B.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 C.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 D.土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
9.???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
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0.???智利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被媒体称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其代表作《幽灵之家》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
以下作品与其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巴黎圣母院》????????????????????????B.《战争与和平》 C.《百年孤独》?????????????????????????D.《等待戈多》
11.??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亩
1.5石
455石
西北屯垦区
74石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12.??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至明清,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趋势是(?? )
A.重视后者轻视前者???????????????????B.重视前者轻视后者 C.后者主导前者?????????????????????D.前者主导后者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姑不论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21教育网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在中国近代,有人将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西方的“民主君仆”联系起来,“吾观泰西民主之国,选举议院之权操于国民,弹劾总统之权操于上议院,孟子之立法殆即此意也”;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划了等号,“墨子之政术,民约论派之政术也”;黄宗羲强调“为天下,非为一姓也;为万民,非为一人也;”“其学说思想与卢氏(指卢梭)同”;早期维新思想家认为,《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具有现代“民约”思想的精髓,即人民主权说,君主立宪制中国“古已有之”,议会制度“颇与三代法度相符”。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更是将之发展到极致,“春秋大同之学,无不言民权者”,其“托古改制”思想成为维新志士推行民主实践的理论依托。21·cn·jy·com
?——摘编自张逸云《论传统民本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1-c-n-j-y
15.?? 材料 春秋及其以前,普通家庭亦有正夫、余夫之别。正夫从行投则为正徒,从军则为正卒,正夫实即小家长,余夫即在正夫之外的到达一定年龄而又不独立门户的诸子弟。在宗法制下,宗子继承产业。余子弟靠长兄过活,也养成了一种依賴性心理。在宗法大家破环之后,有些子弟,甚或一般庶民之家子弟仍乐游散而不治室屋。此类人往往成为政府所打击的对象。商软变法改革家庭组织制度,一方面细析家庭,使子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不分异之家的“余子“要括出而令其与正夫同等服役,即所谓“均出余子之使令”。对于有特权者,要“高其解舍”的标准。使“余子不游事”以避役。秦于授田征役中本无正夫、余夫之别,而是同一标准,均列为编户齐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都简单化了。21*cnjy*com
——摘编自张金光《商鞍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指出材料反映的秦家庭形式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商鞅变法中促进这种变化的举措。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来源:21cnj*y.co*m】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 材料二 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1950年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留美的邓稼先拒绝了各种诱惑,敢然回国。接到国家密令的邓稼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只说有了工作调动,让妻子多照顾点家里,就此踏遍戈壁和草原,隐姓埋名二十八年。为了验证苏联专家给出的一个关键数据,邓稼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9次运算,每算一遍要有几万个点,每个点要解五、六个方程,计算出的草稿纸和计算机打孔纸带装麻袋堆了一屋子。最后,他们攻克了这个难题,取得了关健性的进展。华罗庚称之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一次演算”。1964年10月16日下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隔两年多时间又完成了氢弹的研究,1967年6月17日,顺利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摘编自陈怀临《邓稼先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我国致力于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①是老子的思想,符合题意;②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符合题意;③是莎士比亚的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④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符合题意;故①②④正确,答案为C项。
3.答案:C
解析:“1835年的曼彻斯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中心城市,“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说明工业化发展很快,人们到工厂就业。“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④金矿业发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二、材料题
1.答案:1.材料一认为:一战的原因争夺欧洲,二战的原因稳定欧洲现状。 材料二认为:两次大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2.泰勒的观点是偏颇的。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仅仅是欧洲;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具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解析:1.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如材料一“……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材料二则提出“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2.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第(1)问的内容,同时联系所学归纳总结。依据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所造成的,但对于二战要注意其反法西斯的性质。www.21-cn-jy.com
2.答案:论题一: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先秦儒家学说提出了“仁”、“仁政”“民贵君轻”等早期民本思想,对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清之际,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理学的僵化,一批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但本质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披着儒家思想的外衣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客观上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便利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论题二: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学者对民本思想的表述和理解虽有所不同,既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又有角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民为国本,治国为民,反对专制。近代民主思想,主要是指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核心包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在内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相较不难发现,近代民主思想继承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念,反对专权专制,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实现民众的自由平等。在此基础上,近代民主思想还强调主权在民、人权平等和重视法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21*cnjy*com
论题三:传统民本思想妨碍了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
????????先秦儒家的“仁政”理念是为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汉代独尊儒术也是为了用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也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新的社会构想,本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西方启蒙思想明确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构想,指导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牵强附会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没有看到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不利于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因此,在维新变法、清末行政、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后,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继续进行思想启蒙运动。
????????综上所述,民本思想妨碍了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理解,使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严重滞后。
论题四: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否定。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保障民权。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质是为了加强君权。近代民主思想所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主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知。古代民本思想中的“仁”“仁政”“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主张下对百姓的重视,是站在君主立场上,维护自然经济基础下农业根基的稳定,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以农立国”的治国方针,从而缓和阶级矛盾,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由此,近代民主思想限君权申民权,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彻底摈弃和否定。【出处:21教育名师】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资产阶级挣脱封建君主制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武器,进而否定和打击了为维护和巩固君主制而生的古代民本思想。
论题五: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提出来的,它根植于封建自然经济,最终的目的不是实现民主,而是为了更好的巩固专制;近代的民主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封建经济日益衰落,近代工业日益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提出来的。两者提出的主体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也不同。因此两者的思想没有关联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主思想是在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出现和发展的,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解析:
3.答案:1.变化:从宗法大家庭到个体小家庭。举措: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破除宗法特权;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的分异令。 2.进一步瓦解了宗法制;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保证国家赋役的征收;移风易俗。
解析:
4.答案:1.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技术的进步;自由主义学说盛行;法律自由化的保障;经济乐观主义情绪;政府的推行。 2.
变化:由排斥到加入;影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推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解析:
5.答案:1.背景:建国之初的中国,一穷二白,科技落后,国防建设急需加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封锁威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 2.影响: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为捍卫国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和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