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
(二)(全国Ⅱ卷适用)第1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煤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5.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21教育网
2.??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 首度有满人以外的‘ 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 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www-2-1-cnjy-com
上述变化说明(?? )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出处:21教育名师】
3.?? 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
材料表明中共中央(?? )
A.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B.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C.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D.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版权所有:21教育】
4.?? 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21*cnjy*com
这主要体现出(?? )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5.??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21*cnjy*com
6.??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
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7.?? 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有:“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
此材料反映出(?? )
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B.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
8.??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
由此可知(?? )
A.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B.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C.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D.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
9.??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世界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从1492年到1800年为全球化1.0版本,从1800年至2000年为全球化2.0版本,从2000年后进入全球化的3.0版本。
下列有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在1.0版本中国家力量起着主导作用B.在2.0版本中世界经济趋向于有序化C.在2.0版本中力量主要源于跨国企业D.在3.0版本中国家疆界意识逐渐淡化
10.??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
A.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11.?? 1985年,我国政府规定:完全放弃了除粮、棉之外所有农产品的计划控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减低对粮食生产的计划控制程度,政府计划收购的粮食降至约占全部商品粮的一半左右。【来源:21cnj*y.co*m】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改革明确市场化方向B.生产者取得了经营自主权C.经济体制改革迈人新阶段D.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
这一做法(?? )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盛宣怀涉足“洋务”,毕生的追求是“办大事”,“做高官”。李鸿章对其野心看的很清楚。他对亲信说:“盛杏荪机智敏达,而乏毅力,其条陈固欲办大事、兼作高官。”“挟官以凌商,挟商已蒙官”,上下其手,左右开弓,是盛宣怀大做“无本生涯”,最终成为清末首富的不二法门。当时清政府财力不济,开办“求富”企业颇多困难,可又不得不办,故采用“招商集资”、“官督商办”的权宜方式。盛宣怀明确提出,举办“求富”企业,“唯有援照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之一法,商集其资,民鸠其工,官总其成”。但企业大权,有官方督办掌管,不能完全由股权说了算。在盛氏的“督办”之下,经营顺手则分享巨利,甚至巧夺豪取,企业亏损则推卸,巧语趋避。但是,纵观盛宣怀一生,他只能操办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产业,如轮运、电报、铁路、银行、钢轨专卖。他对市场化程度深、竞争激烈的产业则屡战屡败,无一成功,如矿务、棉纺织业等。
——摘编自卢伯炜《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改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督办洋务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盛宣怀。
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月20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约事宜。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2700万。”另据统计,苏联有1700座城镇和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3185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韵结果告终。www.21-cn-jy.com
——摘编自任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 ?
发展阶段 ? ? ? ? ? ? ? ? ? ?
筑路总里程(公里) ? ? ? ? ? ? ? ? ? ?
综合统计 ? ? ? ? ? ? ? ? ? ?
大事记 ? ? ? ? ? ? ? ? ? ?
肇兴(1876—1894) ? ? ? ? ? ? ? ? ? ?
473.4,其中官办占69.3% ? ? ? ? ? ? ? ? ? ?
全国总里程2.3万公里,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 ? ? ? ? ? ? ? ? ? ? ?
钢轨型号200多种,机车型号120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800多吨。 ? ? ? ? ? ? ? ? ? ? ? ?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 ? ? ? ? ? ? ? ? ?
第一次筑路高潮?(1895—1911) ? ? ? ? ? ? ? ? ? ?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 ? ? ? ? ? ? ? ? ?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 ? ? ? ? ? ? ? ? ?
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 ? ? ? ? ? ? ? ? ?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 ? ? ? ? ? ? ? ? ?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 ? ? ? ? ? ? ? ? ?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 ?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16.【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玄宗即位后社会弊病遍野,决心改革。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开元三年(715),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滥,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开元二年(714),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渠、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21·cn·jy·com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运河。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杜甫《后出塞》诗云“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芋;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尤其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2·1·c·n·j·y
?? 材料二?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运河区域不仅有穿越数省的人工河道,有运河上独有的用于调节水量的船闸和水闸,用于拦水蓄水的石坝、草坝、土坝,遍布于城市集镇的公私码头、桥梁渡口,还有遍布于运河两岸留存至今的颇具特色的宗教建筑(寺庙、佛塔、道观、神庙)、融汇南北各地特点的园林、前店后场的工商作坊,运河沿线星罗棋布的工商业城镇。
?? 明清中央、地方政府有专职官员从事河道管理,管理河道的差役河夫也逐渐趋于专业化,有管理漕粮和漕运的专门官职及相应的下属机构,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条例,对运河沿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 运河将沿线各种区域文化连结在一起,漕运、商业活动及社会各阶层的南北往来,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得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心态、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逐步趋同。以宗教信仰来说,明代以前运河北部地区的宗教及民间信仰比较单一,而运河南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宗教信仰则复杂得多。运河畅通后,运河南端的神灵也降临到了北方运河地区,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多次实施清理整治工程,成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干线航道,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和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运河遗产保护和促进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外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形成完善的运河法律保障体系。在大运河航道建设工程中根据当地地貌,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着重保护相关古迹,弘扬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运河遗产既具有发展经济功能, 又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京杭大运河对沿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新中国与明清时期对京杭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英国纺织业是否在国际市场保持优势,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纺织业对比,表格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表格中有机铁、废铁和煤的出口值在持续快速增长,而纺织业却长时间内增长不太明显,证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英国出口对象不明确,不能判定为欧洲,其次,作为消费资料的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不及有机铁、废铁和煤的增长,故C项错误;同样,没有与别国的比较, 也不能断定英国丧失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人侵中国”、“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可以看出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故 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均没有涉及,应排除. 故选C.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可知,反映当时中共中央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故C项正确. 中共七大主张共产党员应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1951 年底还没有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需要掌握三反政策的措施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 ,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进行分析理解.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官员身份的双重性体现了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故D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权力中枢决策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学生应该认识到政府官员本身体现了国家政府的职能,皇家仆从则体现了皇帝家族的服务功能,据此即可得出家国一体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可以看出B选项最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霍布斯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句子“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霍布斯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落后意识.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因此,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认为专制政权有权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他认为世界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
6.答案:A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二、材料题
1.答案: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内部腐化,摇摇欲坠;买办的支持。2.主张的官督商办模式开创了近代股份公司的雏形;推动了洋务民用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增强了清政府抵御外敌的力量;过分强调国家垄断,忽视市场规律,导致洋务企业后期发展艰难,甚至破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2.答案:1.背景: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而苏联则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德国利用苏联与西方大国的矛盾拉拢苏联。2.影响:使德国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短期内没有卷入战争,但最终遭到德国侵略,遭受了重大损失;加深了苏联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3.答案:
示例一:
论题: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展开。
阐述:①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地区的联系,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兴起和发展。2-1-c-n-j-y
②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进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结论: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二:
论题: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助推器。
阐述:①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筑,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而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立。
②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争夺的主要目标。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掠夺资源、扩张势力的主要工具。
结论:近代中国铁路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示例三: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示例四: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示例五: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具有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解析:
4.答案:1.
措施:①限制诸王权力,严禁朝臣交结诸王; ②整顿吏治,选贤任能;
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④禁止社会奢靡之风。2.
意义:①消除了动乱隐患,有利于巩固和稳定政权;
②使朝廷官吏清明,加强了统治;
③促进了农业生产;
④增强了国力,开创了开元盛世。
解析:
5.答案:1.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沿河的防洪和农田灌溉;带动了沿岸城市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繁荣;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2.人工河道、船闸和水闸、公私码头、桥梁渡口、宗教建筑、工商业城镇等特征鲜明的物质文化;专职官员、专门机构、法规条例等规范完善的制度文化;心理心态、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逐步趋同的精神文化。3. 相同之处:都重视京杭运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都重视对运河的疏浚;强调对运河的法律保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同之处: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加重视运河自然生态的保护;突出其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多项功能;大运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21cnjy.com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