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
(一)(全国Ⅱ卷适用)
第1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其根本原因是(?? )
A.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及教训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这次列强惩罚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罚金”,以此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3.?? 美国学者科恩在《论民主》中说“国家之间常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发生争论。如果指称某一政府或某一套国家制度是民主的,那只会使这一问题益加混乱。声称某些国家是民主的,是要以武断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这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进行辩论。问题的焦点是这一套或那一套国家制度更民主一些(或不太民主)。”【来源:21cnj*y.co*m】
该学者的核心观点是?(?? )
A.民主至今还未真正实现B.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民主C.民主是一个比较级概念D.对民主的争论毫无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4.??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此军事举动(??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5.??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举证=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7.??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
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
A.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B.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C.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8.?? 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
这说明(?? )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C.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D.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
9.?? 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一大上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
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
A.“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B.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10.?? 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11.??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 ?)
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12.下表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篇目,其内容侧重于(??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A.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B.处理私人权益纠纷C.公共财产归属的判定????????????????????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1教育网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21cnjy.com
——摘编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等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经济思想的重要来源。
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十六岁即位。在位期间采取附金和宋之策,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 1170年,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此后,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2·1·c·n·j·y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仁孝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仁孝改革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20世纪,欧美国家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并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现代”(The Modem Times)。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www-2-1-cnjy-com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21·cn·jy·com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2-1-c-n-j-y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21*cnjy*com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材料?1916年11月7日,星期二。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在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尽管他的竞选口号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但“一战”的全球性影响其实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美国卷入其中。到1916年秋天,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向协约国这边供应大量战争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由美国银行提供资金。许多美国人早已投身于人道主义救援中,他们大多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为协约国作战。北美大陆并非如许多观察家所认为的那样置身于“欧战”之外,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北邻(他们有一条不设防边界)从战争开始就是交战国。战争也来到了美国人的家园。在德国秘密特工对协约国的军火补给进行破坏的同时,英德两国特工也为了获得对各自目标的援助,发起了宣传战。美国的中立空间同样也为反英活动家们提供了机遇(和同情者);对他们而言,英国的参战为他们进一步的行动提供了可能。爱尔兰共和派已经在美国活跃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1916年都柏林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之后,他们重新振作,打算攻击英国人在美国的势力以及亲英势力。而印度的颠覆分子,企图颠覆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加德尔(“叛乱”)党也蠢蠢欲动,企图对美国西海岸构成威胁。
——摘编自基斯杰弗里《1916: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6年美国在“欧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竞选口号未能实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对世界的看法的转变其根源在于对国际形势及未来发展走向的分析,B项只讲国内需要而缺少国际条件,C、D两项或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成败得失而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故此三项可排除。21*cnjy*com
2.答案:C
解析:由“列强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和“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等信息与《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内容一致,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这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进行辩论。问题的焦点是这一套或那一套国家制度是否更民主一些(或不太民主)”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民主是相对的,是也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民主是一个比较级概念,故选C。考点: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
4.答案:A
解析:“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项正确;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辽沈战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指的是淮海战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是渡江战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由材料信息“1990年”“西德和东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极格局依然存在,A项正确,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西德和东德”“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可知,德国当时还没有统一,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全球化进程加快”,排除D。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根据“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结合所学,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继续世界大战,人民反对政府,遭到政府镇压,引起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故D正确;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A错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错误;十月革命后,颁布《和平法令》,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C。www.21-cn-jy.com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二、材料题
1.答案:1.发展工商业;引进外资,发展生产。2.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的发展商业、保护本国经济的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解析:
2.答案:1.特点: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吸收前朝经验;注重法律的作用;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重文轻武。2.影响:促进了西夏政权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巩固了统治;但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备废弛,国家衰落。
解析:
3.答案:论题: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特点。
阐述:欧美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在政治领域里,英国走和平渐进改革的路,法国走暴力冲突的革命道路,美国则通过反殖民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而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在经济领域里,英国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法国也基本如此;德国使用的是统制式的发展方式,国家在经济领域中起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解析:
4.答案:1.相同: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
不同: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
英国: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过渡。
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业科技处于总结阶段;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2.作用:中国:未突破旧体制框架而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
英国: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启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解析:
5.答案:1.为“欧战”提供物质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为受压迫国家的反抗提供了活动空间。2.美国与英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协约国战败美国利益将受损;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契机;遏制俄国二月革命。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