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目标和途径对现阶段高三复习的一点思考
一、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总体情况
命题思想(五个能力要求)不变
物理所占比例、题型及分布不变
考点知识分布不变
实验坚持“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1。制定依据: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评:出发点是高校的要求,其次才是中学教学实际。因此,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能力而并非狭义上的知识和知识体系。如果某些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如语言),这些知识又是同类学生(指文科或理科)共同的需要,知识才成为考察的目标而非手段。换句话说:物理知识体系是否完备如果不是所有理科学生必备的知识,物理知识的考试就不会以知识覆盖面作为第一指标。根据知识内容的变化来猜测命题因此是很不可靠的。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2。考试性质:选拔性考试。因此,通过考试对全体考生的成绩“适当拉开差距”。
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评:既然是选拔性的,就要拉开差距,并且最好分成与招生批次相关的自然分数群。这与通过性考试只将考察对象分成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是很不相同的。要做到这一点,命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就要有具体的指标。 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3.? 难度:试题难度随着录取比例的变化而应有所调整。
6年理综物理部分难度变化全国05浙江省物理抽样情况卷2:22-25平均分25.4,难度0.35
预计整卷(物理部分)不到0.5
试卷对两头学生的区分度较大.但对中间层次学生区分度稍小.22(17分)平均分5.64,难度0.33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2)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 ,r= 23(16分)平均10.6 难度0.66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24(19分)平均3.2 难度0.17
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5(20分)平均分6 难度0.3
图1中B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10-2m,两极板的间距d=1.0×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5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ε=1.6×10-13C,电子质量m=9×10-31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的变化图线(0~6s间)。
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4。能力考查:不希望有利于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因此,高考在考察考生的知识同时,更希望考察考生的能力。
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一般不会考单纯的记忆性知识。高考中不会再出现和课本内容完全一样的试题,陈题改造会成为一种趋势(完全新颖的题目将很难把握难度而会十分慎重选择)。避免历届生对应届生的冲击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呢?熟练程度不能成为限制应届生的门槛。研究06理科综合大纲6.? 重点:要把重点放在系统的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对物理的具体要求:
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双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何理解“能力测试” (一)理解能力
(二)推理能力
(三)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四)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分析综合的能力理解能力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图或表、公式)和应用范围;并能定性描述、解释自然现象和规律
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多少
推理能力能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所给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注意过程显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原理、目的及要求;器材、步骤及数据处理
设计简单的试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00年理综)电阻R1、R2、R3连结成图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请用多用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值表示电阻R1、R2、R3.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读懂一般科普类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并能与学过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1998年6月2日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用于探测宇宙中是否有反物质。所谓反物质的原子(反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核和核外正电子组成。由于反粒子具有和相应粒子完全相同的质量及相反的电荷,故可用下述方法探测:为简化,如图所示,设图中各粒子或反粒子沿垂直于匀强磁场B的方向由O’进入截面为MNPQ的磁谱仪时速度v相同,且氢原子核在OX轴上偏转的位移x0恰为其轨迹半径r的一半,试预言反氢核和反氦核的轨迹及其在OX轴上偏转位移x1和x2。如果预言正确,那么当人们观测到这样的轨迹,就证明已经探测到了反氢和反氦的核。
分析综合的能力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加以解决
综合应用所学的自然学科知识和方法解释、解决有关问题,能对有关的见解、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目前人类用最好的硅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才达到10%左右。而经测试,在某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1个氧气分子只需要吸收8个波长为λ=690nm的光子,每放出1mol氧气的同时,植物体将能储存469kJ的能量,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转化效率。
三、第二轮复习策略—几点建议综合的基本思路要有综合的思想,更要有思想的综合
以知识带能力和以能力带知识1.? 纵横交织,造就学生自己的知识建构 ? 所谓“纵”:知识内容系列化、要求全面、系统。
所谓“横”:科学素质培养:精神,方法,
科学素养的层次:
包括:科学的应用(包括技术);科学的规律和结论(狭义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
例:(2003上海物理)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2.注意高考试题的基本规律难度日趋稳定靠什么?
考试中心命题的“筛子”03年第24题: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 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该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
04年第23题: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υ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之处 :
难度系数均为0.5左右:
均由三个公式推导得出结论;
背景均为新而不奇,人人皆宜。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浙江省平均得分:3.7
难度系数:0.19
对比05年24题:浙江难度系数0.17
3.情景问题新瓶装旧酒
旧瓶装新酒
全新的情景慎用的理由.如图所示,M为悬挂在竖直平面内某一点的木质小球(可以看做质点),悬线长为L,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0射入球中而未射出。要使子弹射入小球后,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运动,悬线始终不发生松弛,求子弹的初速度v0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阻力不计)。
05年14题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例。用图中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已知小球的大小完全一样。应记下哪些测量数据?
小球1、2的质量
小球的半径
轨道的离地高度
轨道末端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一正方形闭合导线框abcd边长为L=0.1m,各边电阻均为1欧姆,在X轴右方有宽度为0.2m,磁感应强度1T的匀强磁场。当线框以4m/s 速度沿X正方向穿越磁场,ab边两端电势差随b点位移变化的情况是4.科学素养问题思想的综合
方法的综合
五种能力的综合
例:连续变化的观点所谓连续变化的观点由以下认识构成:事物变化的过程是连续的;变化过程有着量变到质变的特点;连续变化的起点和终点可以认为是极端的情况。
有了以上思想,就可以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在A、B两点。在A、B两点的中垂线上有C、两点D,将一个试验电荷由C点移到D点,该试验电荷的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不能确定。 例2如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静止释放,则( )
A 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 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 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 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例3.碰撞问题:速度关系判断。如图所示,一根长的水平滑杆SS’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金属圆环,在滑杆的正下方与其平行放置一同样长的光滑水平木制轨道PP’,PP’穿过金属环的圆心,现使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以水平速度v0沿木制轨道向右运动,设磁铁与圆环的最后速度分别为vM和vm,则
A.磁铁穿过金属环后,两者将先后停下来
B.圆环可能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一定有vM > vm
D.可能有vM < vm
例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本影区和半影区的大小在不断的变化。在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
(A)本影变大,半影变小
(B)本影变小,半影变大
(C)本影半影都变大
(D)本影半影都变小。思想和方法举例对称的观点
守恒的观点
比较的方法
理想化方法
等效的方法
5.适度超纲问题有些物理结论(规律)考试大纲不要求掌握,但如果学生程度合适,适度扩展是水到渠成的话,无必要刻意回避.06高考16题: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A 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 b的温度升高了
C 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 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06高考24题: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6.注意实验的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束语综合要有知识的综合,更要有思想的综合
系统的完备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方法上的统一课件7张PPT。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功和能 温州市第八中学 凌 瓦
2006.3.30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三大规律(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1)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2)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1.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上端连一轻弹簧,现用一大小为F(F>G)的恒力将弹簧上端B竖直向上提起,使B点上升的距离为L,此时物体A离开地面的高度为h,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了GL
B、物体A的动能增大了FL
C、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增加了FL
D、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FLC 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6kg的平板车,另一质量m=4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5m/s的水平速度滑上平板车.已知平板车长L=0.9m,平板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取10m/s2.
(1)若平板车固定,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6kg的平板车,另一质量m=4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5m/s的水平速度滑上平板车.已知平板车长L=0.9m,平板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取10m/s2.
(2)若平板车不固定,小物块能滑离平板车吗? 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6kg的平板车,另一质量m=4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5m/s的水平速度滑上平板车.已知平板车长L=0.9m,平板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取10m/s2.
(3)若平板车不固定,使小物块不能滑离平板车,需要如何修改已知条件(只允许改一个条件)? 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6kg的平板车,另一质量m=4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5m/s的水平速度滑上平板车.已知平板车长L=0.9m,平板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取10m/s2.
(4)在平板车的右侧固接一轻弹簧,且弹簧
长度远小于车的长度,试求弹簧的最大弹
性势能.物块被弹回后能滑离平板车吗?课件10张PPT。电磁感应之导轨问题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2006.31、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水平放置U型金属导轨,其宽度为L,左边接有电阻R,其余电阻不计,在导轨上放置一导体棒,质量为m,电阻为r,与导轨接触良好但摩擦不计。现给导体棒一个初速度V0,方向向右,试分析导体棒的运动过程?热身运动:求:金属棒最大的加速度? 整个过程电阻R上产生的内能?通过电阻R的总电量?导体棒通过的总位移?2、将上题改为导体棒的初速度为零,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试分析导体棒的运动情况?类比分析:求:金属棒最大的速度? 拉力做功的最大功率?拓展运动:3、如图,在匀强磁场B中有一弯成锐角θ的金属导轨,且导轨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有一根足够长的导体棒MN,以速度υ从导轨上O点开始匀速向右滑动,速度V0与导轨的底边平行,设所有导体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不计摩擦,试求:画出E-t和I-t图;作用在MN上外力的功率;自我挑战:4、电磁流量计问题。小结:电磁感应中的导轨问题是以力和能量为主线,通过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串接渗透作为背景,进行综合命题,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可以归纳为“口诀”的形式加以理解: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验结果行不行。 第一,对物体受力分析要全面,切忌漏力,要时刻关注安培力(F=BIl),在具体情景中随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特点;
第二,力学的规律普遍适用于力电综合问题的求解。
利用能量观点分析求解时,要总揽全局,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能量间(机械能与电势能、磁场能、内能等)的转化途径与转化方向,从而列出能量转化和守恒方程。文字情景模型规律解决审题物理现象物理状态物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