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说课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夜色》说课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5 15: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夜色》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诗,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更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内容和文本空白进行猜测想象,在内化感悟及积累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1教育网
二、教材分析
有了理论依据的支撑,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教材。
《夜色》是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首叙事性儿童诗,用第一人称写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整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课文两个小节最后的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朗读这首儿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童年成长的快乐,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21·cn·jy·com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漆黑的夜晚,我坐在床上不敢往外瞧。害怕的我把小熊玩具掉到了地上。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这两幅插图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教材中出现了12个会认字和7个会写字,还有新偏旁“厂子旁”。由于“晚、再”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出现在第二小节的第二句话中,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指导书写会更有实效。课后练习“朗读课文”的要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本单元读好长句子的学习重点,但课文两个小节中都出现了长句子,需要指导、练习读好长句中的停顿。www.21-cn-jy.com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图文并茂的课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班中很多孩子就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对黑夜有着莫名的恐惧。学习课文时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到文中“我”那种紧张、害怕的心情。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体会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走进儿童诗的情境中。2·1·c·n·j·y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晚”“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其中前两条是教学重点,第三条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思考。
(一)朗读中感悟“我”的变化。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既然朗读成为了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朗读中读懂句子的意思,读出内心的感受。21cnjy.com
1、借助插图,读中走进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材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为直观、形象的一幅幅画面。借助插图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也能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www-2-1-cnjy-com
学习第一小节时,我先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到与插图相对应的文本内容。通过“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第一小节。在分句朗读的过程中,我再次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读出内心感受。学习第二小节时,学生整体朗读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走进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的情境中,从“我”面带微笑,爸爸也面带微笑的画面中,感受“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的快乐,读出“我”变勇敢后的喜悦之情。21·世纪*教育网
2、关注词语,读中引发思考
本课中出现了“很小很小”“再黑再黑”这样比较有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是非常好的书面语言。学习第一小节时,学生从文中知道了我是个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的孩子。我抓住“很小很小”一词,通过“你能从哪句话中读出我的胆子很小很小?”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朗读“我”是多么怕黑的两个事例,解读了“很小很小”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学习第二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变得怎么样了?这个问题走进文本,学生从“微笑、再黑再黑”等词中感受到我不再怕黑。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结合上下文内容了解了词语的意思。21*cnjy*com
(二)想象中促进学生表达。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是一年级教材选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展开想象,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教学中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省略号留下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发展思维,促进表达。2-1-c-n-j-y
1、联系生活,结合文本想象表达。
曹文轩曾说过:“文学一开始就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的。”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儿童的生活融入其中,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勾连起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来源:21cnj*y.co*m】
学习第一小节时,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展开想象,通过“天一黑,我就不敢往外瞧,这时我在想什么?”“鼓起勇气的我,一看见窗外心就乱跳”这时我又在想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想象中表达着自己对黑夜的恐惧,此时他们获得的情感体验是生动而有活力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挖掘空白,运用句式想象表达。
一年级学生词汇积累不多,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最佳时期的他们来说,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句式,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任务。课文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写出了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变得勇敢,发现了夜色中许多美好的事物。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夜晚,我还会看见什么?听到什么?”为了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我借助图片创设和文中的小朋友走出家门,亲眼看到美好夜景的情境。引导学生仿照书上“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到。”的句子进行表达。由于这一活动是在学生生活实际和感受美好夜景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表达不但成为课程的一种资源,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有个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