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一必修部编版《旅夜书怀》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高一必修部编版《旅夜书怀》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5 21:23:18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唐.杜甫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整体感知思考:

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什么要以“沙鸥”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孤寂
凄凉
痛愤

哀怨
情景交融 明代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朱光潜说:“诗寓情志于景于事,表达于语言。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眼见印在书上的十六字是语言,杨柳雨雪是景,来往是事,而诗人所写的对于时序变迁的感慨是情”
品读诗歌,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反衬 比喻
文本研读 拓展研究 快速阅读《唐才子传?杜甫》,探究暮年的杜甫内心的情感为什么会那么沉郁?
杜甫的家庭背景:
杜甫的人生理想:
杜甫的为官经历:
杜甫的性格特点: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魏帝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 把《旅夜书怀》改写成一篇散文,字数不少于300字。写作训练《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课题
旅夜书怀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背诵诗歌,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
能力点
赏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感悟杜甫诗歌沉郁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被明朝的著名学者胡应麟推为“古今七言第一”。请同学们齐背一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诗中抒情主人公杜甫是怎样的形象呢?
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艰难潦倒,晚景无限凄凉。
时隔千年,从这首诗中,我们依稀看到了站在江边高处的一个处在暮年的忧郁的老人,听到老人忧国伤时的叹息之声。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与《登高》同时期的作品《旅夜书怀》。我们将继续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诗歌的沉郁风格为目标和重点。
二、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会诗歌,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
1、名句填空:
(1)细草微风岸, 。
(2) ,月涌大江流。
(3)名岂文章著, 。
(4)飘飘何所似, 。
2、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和灵魂。
诗歌的题目,明确了诗歌地点和时令。如《十五夜望月》、《山居秋暝》、《出塞》、《秋思》。
诗歌的题目,确定了诗歌的抒写对象。如《咏梅》、《孤雁》。
诗歌的题目,直接表明诗歌的主旨。如《悯农》、《月夜忆舍弟》。
诗歌的题目,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长恨歌》、《玉阶怨》、《哀江头》、《春夜喜雨》。
旅:寄居旅行,旅居在舟中。夜:时间在夜里,有星和月。书:写,表达抒发。怀:思想感情。由题目可知,《旅夜书怀》这首诗是抒情诗,“书怀”是抒发情感的。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诗句,揣摩理解诗人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仔细读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境况的。通过写景来展示自己的境况和情怀:人如微风细草、独舟危樯,辽阔的平野、浩瀚的大江、闪烁的星星,恰好烘托出了自己的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哀苦无告的凄怆情怀。
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什么要以“沙鸥”自况?
飘然一身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四、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品读诗歌,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
分析:
首联:凄凉的景物衬托孤独
颔联:壮远的景色反衬凄冷的情怀
颈联:直抒胸臆激愤伤感
尾联: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归纳:
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修辞手法:比喻
①明代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②朱光潜说:“诗寓情志于景于事,表达于语言。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眼见印在书上的十六字是语言,杨柳雨雪是景,来往是事,而诗人所写的对于时序变迁的感慨是情。”
五、快速阅读下面的材料 ,探究暮年的杜甫内心的情感为什么是这样?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宫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延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耶。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沂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唐才子传·杜甫》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诏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到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杜甫的理想:
杜甫的才能:
杜甫的为官经历:
杜甫的生活:
杜甫的性格特点:
杜甫的家庭背景:
六、作业
学案
知人论世
一、复习回顾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二、名句填空
1、细草微风岸, 。
2、 ,月涌大江流。
3、名岂文章著, 。
4、飘飘何所似, 。
三、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仔细读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什么要以“沙鸥”自况?
四、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见宿:留下住宿。分:情谊。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六、快速阅读下面的材料 ,探究暮年的杜甫内心的情感为什么是这样?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宫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延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耶。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沂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唐才子传·杜甫》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诏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到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杜甫的理想:
杜甫的才能:
杜甫的为官经历:
杜甫的生活:
杜甫的性格特点:
杜甫的家庭背景:
七、把诗歌《旅夜书怀》改写成一篇散文,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