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五首诗。2、仔细品味语言,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3、学习古代诗歌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重点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诗歌。2、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难点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好词好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对前途的担忧;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对理想的追求……今天,我们来学习几首古诗,从中感悟古人对家国、对命运前途的担忧。 听。 用童年往事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怆然(chuàng) 涕下(tì) 悠悠( yōu)2、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听读课文的能力。
走近作者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选择性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背景链接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了解。 了解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积累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笔记。 积累字词。
理解诗意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可做笔记。 结合翻译,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明确:以前,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以后,贤明的君主又会在哪里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一种茫然与无奈的心绪,也是诗人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表现。2、“念天地之悠悠”一句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空间观念?明确: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前不见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不见来者”而来的。前两句表现了两个时间的交汇,而这一句则给我们一个空间广阔感。两者结合,表明诗人心中的茫然与无奈:在这广阔的时空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为之效力的贤明君主!3、诗人为什么会“独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明确:(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对重点段落的分析。
板书设计 时间: 前 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怆然悌下 怀才不遇空间: 天地悠悠 笔记。 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望岳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岱宗(dài) 生曾云(céng) 决眦(zì) 夫如何(fú)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听读音,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等。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了解。 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词语积累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荡胸:使心胸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积累。 积累文言词语。
诗意理解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笔记。 结合原文,理解诗歌意思。
深层探究 1、诗歌首句使用了什么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设问。引起读者的重视,激起读者对泰山的敬意;同时,借齐鲁大地无边无际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2、赏析颔联中的“钟”“割”两个动词。明确:“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颈联的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明确: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 ( http: / / www.21cnjy.com ),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诗人通过心中所感、眼中所见,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壮丽。4、诗的尾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明确:这一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字里行间充满了万丈豪情,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体会设问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句子的理解。
板书 远望 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由近望 泰山美景——秀美高大 望细望 山之景物——幽深神秘 到愿望 凌云之志——高瞻远瞩 想 笔记。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登飞来峰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遮望眼(zhē) 自缘(yuán)2、划分出各诗句的朗读节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明确:没有看到。从“闻说”一词可以看出来。“闻说”是“听说”之意,说明诗人并没有真正看到,只是听说而已。 4、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明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了解。 了解写作背景,便于理解诗歌内容。
诗意把握 1、词语理解。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千寻,意指非常高。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自缘:因为。“自缘”亦作“只缘”。2、诗意理解。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深层探究 1、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确: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耸高,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2、如何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明确:诗句中的“浮云”意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障碍、挫折等;而“望眼”则指对理想的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襟。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给我们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明确: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寓示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的理解。
课后板书 借景抒情借情喻理 笔记。 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游山西村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练习。1、给下面加点了注音。足鸡豚(tún) 叩门(kòu) 箫鼓(xiāo )2、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3、标题“游山西村”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明确: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事件——游;还告诉了我们事件发生的地点——山西村。 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了解。 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诗意把握 1、词语积累腊酒浑:腊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腊月所酿的酒。浑,古代以酒的清浊定酒的品质,酒浑说明酒的品质较差。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河流交错相通。柳暗花明:暗,指深绿色,明,指花色红艳。箫鼓追随:箫鼓声一阵接着一阵。若许:如果可以。闲乘月:趁着月明出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2、诗意理解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深层探究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明确:诗眼是“游”字,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2、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明确: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3、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首先,这一联给我们渲染出丰收之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其次,这两句说明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十分热情周到;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明确: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5、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此联重在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闹景象。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同时,诗人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6、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这一联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和。 理解“诗眼”的含义。正确把握诗歌内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诗歌情感。
课后板书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己亥杂诗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白日斜(xiá) 吟鞭 (yín biān )己亥( jǐ hài)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划分诗的朗读节奏。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 ( http: / / www.21cnjy.com )è)人,号定庵(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讨论交流并作笔记。 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形象特征。
背景介绍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 ( http: / / www.21cnjy.com )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这首诗。 记。 了解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的内容。
诗意梳理 1、词语积累浩荡:无限。白日斜:太阳西斜,意指黄昏。吟鞭:诗人的马鞭。天涯:即浪迹天涯。落红:落花,这里是诗人自比。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2、诗意理解明确: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深层探究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明确:这两句诗写在叙事中抒情,叙述了自己辞官东归时内心的愁怅。2、如何理解首句中“白日斜”三个字?明确:这三个字是环境描写,诗人用黄昏来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也揭示出了此时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与内心的愁怅。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把自己比作落化,愿意身化春泥以护心中的花蕊,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愿意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时内心的愁怅之情,以及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诗歌情感。
课后板书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叙事抒情自比落红,仍可护花—心系国家 笔记。 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拓展延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去体会。请收集一些饱含哲理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诗题。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后收集有哲理的诗句。 让学生养成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
巩固提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给拼音写出汉字。 涕下() 白日斜()决眦() 夫如何()zhē望眼() chuàng然()鸡tún() xiāo鼓()(tì xiá fú zì遮 怆 箫 豚)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造化钟神秀(聚集)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吟鞭东指即天涯(吟诗)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根据要求默写句子。(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 ,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堂完成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过的知识。
课堂小结 读诗能陶冶人的性情,特别是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美的诗句,能让你留恋忘返,废寝忘食。这篇课文中的五首古诗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古人的各种情怀:怀才不遇、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同学们,多读古诗,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 听。 通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望岳
登飞来峰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景美人美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景色迷人
盛情待客
写景
叙事
述愁
抒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
B.会当凌绝顶(凌驾)
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
D.浩荡离愁白日斜(无限)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不尽)
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
D.决眦入归鸟(眼眶)
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21·世纪*教育网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www-2-1-cnjy-com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21·cn·jy·com
6、按要求默写出诗句。
(1) ,独怆然而涕下。
(2) ,吟鞭东指即天涯。
(3)箫鼓追随春社近, 。
(4)岱宗夫如何,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1-c-n-j-y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来源:21cnj*y.co*m】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答: .
.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
.
(二)读《望岳》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一)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读诗歌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深刻人生哲理。【出处:21教育名师】
2、.“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答: .
.
3、.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 .
.
4、.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
.
(三)阅读《登飞来峰》一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分)
答: .
.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答: .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版权所有:21教育】
答: .
.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5.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7.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1*cnjy*com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四)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 .
.
(五)读《己亥杂诗》,回答后面问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2.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答: .
.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
4.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答: .
.
(六)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 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答: .
.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B 2、A 3、D 4、C 5、C
6、(1)念天地之悠悠(2)浩荡离愁白日斜(3)衣冠简朴古风存(4)齐鲁青末了
二、阅读理解
(一)
1、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
3、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 直抒胸臆; 苍凉悲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二)
1、(1)巍峨(高大) (2)神奇秀丽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21教育网
3、【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21cnjy.com
4、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
1既指奸邪小人和当时的保守力量;也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5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6千寻(见日升) 铺垫
7.D
(四)
1、D
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辨难行,只要永不放弃,敢于探索,就会到达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www.21-cn-jy.com
(五)
1.龚自珍
2.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2·1·c·n·j·y
4.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六)
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急纷纷”写出了诗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9张PPT)
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好词好句: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对前途的担忧;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对理想的追求……今天,我们来学习几首古诗,从中感悟古人对家国、对命运前途的担忧。
诗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悠悠( yōu)
整体感知
2、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前 / 不见 / 古人, 后 / 不见 / 来者。
念 / 天地之悠悠, 独 / 怆然而涕下!
走近作者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随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多次进言,不听,反被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诗意理解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诗意理解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诗意理解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
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
贤明的君主又会在哪里
深层探究
2、“念天地之悠悠”一句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空间观念?
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来的。前两句表现了两个时间的交汇,而这一句则给我们一个空间广阔感。两者结合,表明诗人心中的茫然与无奈:在这广阔的时空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为之效力的贤明君主!
深层探究
3、诗人为什么会“独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深层探究
(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课堂板书
时间: 前 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空间: 天地悠悠
怆然悌下
怀才不遇
诗歌赏析
望 岳
杜 甫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岱宗(dài) 生曾云(céng)
决眦(zì) 夫如何(fú)
整体感知
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望岳 ( 杜甫 )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走近作者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
存诗1500多首“三吏” “三别”等
杜甫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意理解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
诗意理解
荡胸: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诗意理解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深层探究
1、诗歌首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问。引起读者的重视,激起读者对泰山的敬意;同时,借齐鲁大地无边无际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深层探究
2、赏析颔联中的“钟”“割”两个动词。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深层探究
“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
深层探究
3、颈联的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诗人通过心中所感、眼中所见,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壮丽。
深层探究
4、诗的尾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这一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字里行间充满了万丈豪情,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课堂板书
远望 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由
近望 泰山美景——秀美高大 望
细望 山之景物——幽深神秘 到
愿望 凌云之志——高瞻远瞩 想
望岳
诗歌赏析
登 飞 来 峰
王 安 石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遮望眼(zhē) 自缘(yuán)
整体感知
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 千寻塔,闻说鸡鸣/ 见日升。
不畏浮云 / 遮望眼,自缘/身在 / 最高层。
整体感知
3、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没有看到。从“闻说”一词可以看出来。“闻说”是“听说”之意,说明诗人并没有真正看到,只是听说而已。
整体感知
4、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走近作者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王安石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意理解
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千寻,意指非常高。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自缘:因为。“自缘”亦作“只缘”。
诗意理解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深层探究
1、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耸高,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深层探究
2、如何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
诗句中的“浮云”意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障碍、挫折等;而“望眼”则指对理想的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襟。
深层探究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给我们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寓示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课堂板书
借景抒情
借情喻理
登飞来峰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诗歌赏析
游 山 西 村
陆 游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足鸡豚(tún) 叩门(kòu)
箫鼓(xiāo )
整体感知
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 / 腊酒浑,丰年留客 / 足鸡豚。
山重水复 / 疑无路,柳暗花明 / 又一村。
萧鼓追随 / 春社近,衣冠简朴 / 古风存。
从今 / 若许 / 闲乘月,拄杖 / 无时 / 夜叩门。
整体感知
3、标题“游山西村”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
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事件——游;还告诉了我们事件发生的地点——山西村。
走近作者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字务观,号放翁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有
“小李白”之称、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诗意理解
腊酒浑:腊酒,腊月所酿的酒。浑,古代以酒的清浊定酒的品质,酒浑说明酒的品质较差。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河流交错相通。
诗意理解
柳暗花明:暗,指深绿色,明,指花色红艳。
箫鼓追随:箫鼓声一阵接着一阵。
若许:如果可以。
闲乘月:趁着月明出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理解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深层探究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诗眼是“游”字,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深层探究
2、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深层探究
3、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暗示出又过了一个丰收年
丰收喜悦
热情周到
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深层探究
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深层探究
5、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此联重在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同时,诗人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
深层探究
6、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联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课堂板书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叙事
写景
盛情待客
景色迷人
游山西村
景美人美
诗歌赏析
己 亥 杂 诗
龚 自 珍
整体感知
1、根据你听到的读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白日斜(xiá) 吟鞭 (yín biān )
己亥( jǐ hài)
整体感知
2、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 / 离愁 / 白日斜, 吟鞭 / 东指 / 即天涯。
落红 / 不是 / 无情物, 化作 / 春泥 / 更护花。
走近作者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更法”、“改图”,
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
(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这首诗。
诗意理解
浩荡:无限。
白日斜:太阳西斜,意指黄昏。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即浪迹天涯。
落红:落花,这里是诗人自比。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诗意理解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深层探究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
这两句诗写在叙事中抒情,叙述了自己辞官东归时内心的愁怅。
深层探究
2、如何理解首句中“白日斜”三个字?
这三个字是环境描写,诗人用黄昏来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也揭示出了此时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与内心的愁怅。
深层探究
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比作落化,愿意身化春泥以护心中的花蕊,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愿意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深层探究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时内心的愁怅之情,以及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课堂板书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叙事抒情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心系国家
述愁
抒怀
拓展延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去体会。请收集一些饱含哲理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诗题。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给拼音写出汉字。
涕下( ) 白日斜( )
决眦( ) 夫如何( )
zhē望眼( ) chuàng然( )
鸡tún( ) xiāo鼓( )
(tì xiá fú zì
遮 怆 箫 豚)
巩固提升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造化钟神秀( 聚集 )
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诗 )
念天地之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巩固提升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巩固提升
4、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 ,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
巩固提升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堂小结
读诗能陶冶人的性情,特别是那些优美的诗句,能让你留恋忘返,废寝忘食。这篇课文中的五首古诗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古人的各种情怀:怀才不遇、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同学们,多读古诗,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