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历史学者王家范曾经评论说:“它对市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它”指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2、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21教育网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宋朝 D. 明清
3、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纺织数量远远超出了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备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自然经济己经退居次要地位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 据《后汉书·党绸·夏馥传》记载,恒帝时,馥为人所陷,“乃自剪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治家庸”,据此可推知当时( )21cnjy.com
A. 民营也造业已经出现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严重
C.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形成 D. 小农经济发展破坏植被
5、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这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21·cn·jy·com
A. 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B. 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
C.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 商业日益发达
6、《舆服志》中说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裳以玄上縷(浅红色)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这说明当时( )www.21-cn-jy.com
A.陈留的丝织业较发达 B.衣服的布料主要是丝
C.官营手工业垄断市场 D.私营纺织业规模较大
7、“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8、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经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2·1·c·n·j·y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9、“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B. 科推动了古代织丝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D. 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10、研究中国商朝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甲骨文中“蚕”、“桑”、“丝”等文字
B.电视剧《武王伐纣》中演员的丝绸服饰
C.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丝织品的描写
D.人教版历史必修2记载:“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11、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材料表明( )www-2-1-cnjy-com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 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 D.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代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B.唐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C.宋朝时棉布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D.明代在岭南地区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3、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宋代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2-1-c-n-j-y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14、一首描述嘉陵江水磨作坊的宋诗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水为皑嘉陵民,构高穴深良苦辛,十里之间凡共此,麦入面出虚无人。彼氓居险所产薄,世世食此江之滨。朝廷遣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宋词这一描述表明此时( )21*cnjy*com
A. 生产中人力的作用渐弱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纺织业分布于江河附近D. 手工业已使用自动化技术
1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21·世纪*教育网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6、 清代御窑厂烧制的“美人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传多年。长期以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一直在探索这种釉的烧制方法,但始终无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其失传的原因可能是( )
A. 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制造材料现在已很难获取 D. 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17、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了( )【来源:21cnj*y.co*m】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18、 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这诗中赞叹的瓷器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 白瓷 B. 青瓷 C. 青花瓷 D. 彩瓷
19、《景德镇陶录》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公元前5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的特点。这能否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答案
1、A2、D3、D4、A5、B6、A7、B8、D9、B10、A11、C12、A13、C14、D15、B16、A17、A
18、A19、D
20、(1)宋元以前,上层人以丝,下层人以麻、葛为衣料;宋元以后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2)不能说明。原因:尽管当时工商业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