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经静女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7 06: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代诗歌古体诗:唐朝之前的诗歌
(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和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近体诗:唐朝之后的诗歌
(唐诗、宋词、元曲)《诗经》《诗经》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三百篇》。
编排体例:风、雅、颂“风”又称15国风,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表现手法铺陈比喻起兴“风”、“雅”、“颂”和“赋”、“比”、“兴”诗经六义 走进《诗经·邶风·静女》正音:姝:俟:隅:搔:娈:贻:彤:炜:怿:荑:洵:shūsìyúsāoluányítóngwěiyìtíxún 踟蹰 chí chú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彤管 ,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通假字听读课文
四言古诗朗读节拍一般是“二/二”节拍
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例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你知道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其:形容词词头姝:美丽俟:等待,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城边的角落爱:通“薆”,隐藏,遮掩见:同“现”,出现。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状语后置抓耳挠腮,焦灼不安
细节描写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美好。贻:赠送。炜:鲜艳有光的样子。说怿:喜爱。女:同“汝”,你,代指“彤管”。双关:“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子托物抒情,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野外放牧的地方。归:通“馈”,赠送。洵:的确,确实。异:奇特。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代指“荑草”。双关直接抒情
男子赴约——俟于城隅
赠送信物——遗我彤管
采荑赠别——爱屋及乌疏通文意:再读课文,
品味赏析
第一章:兴奋,焦急。
第二章:高兴,赞美。
第三章:喜爱,得意。
重音“姝”、“俟”、“爱”等。领会诗意,读出感情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重章叠句:也就是重复地咏唱。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男子 :憨厚、老实、真诚
静女:美丽、活泼、调皮《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青年男女之中的大胆真挚的爱情。
本诗主旨
拓展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
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②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③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④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
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老实,《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痴情。 共同点:
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②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全诗。
2. 预习<<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