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2 物质组成的表示课件(25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2 物质组成的表示课件(25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5-06 15:03:10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4.2 物质组成的表示 元素符号N能表示哪些意义? 表示氮元素
还表示一个氮原子
符号2N能表示哪些意义?
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复习回顾水氯化钠H2ONaCl我不知道 !我知道了!地球人都知道了!!感悟导入H2O H2 CO2 Mg NaCl氯化钠氢气二氧化碳水你能否使这些物质让地球人都知道?预习展示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镁H2O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读出化学式,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2、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
合作探究一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HOH2O每个水分子中含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化学式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聚集钠离子数∶氯离子数 = 1∶1金属铜铜原子的聚集铜原子Na Cl化学式Cu化学式1 11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②一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③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具有通用性、唯一性、客观性,不可以主观臆造。H2O每个水分子中含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聚集钠离子数∶氯离子数 = 1∶1金属铜铜原子的聚集铜原子NaClCu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回头看H2O每个水分子中含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聚集钠离子数∶氯离子数 = 1∶1金属铜铜原子的聚集铜原子NaClCu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回头看H2O宏观 微观 微观 宏观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小结1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原子 微观 宏观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小结2?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宏观?表示物质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
④表示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个数比 微观小结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 氯化镁的试剂瓶标签 你能想到什么?48巩固练习小结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表示分子的结构或离子个数比合作探究二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符号 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③ 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
④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aa,b,c为1时省略不写不同位置上数字的涵义巩固训练1.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1) 2H ;2.用符号表示:
氮气 2个氮原子 氦气 .
2个氧分子 3个钠离子 铁 . 2个氢原子2个氢分子;2个水分子;2个钙离子;(2) 2H2 ;(3) 2H2O ;(4) 2Ca2+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N22NHe2O23Na+Fe走进生活同学们!生活中哪些地方
发现过我(化学式)的身影?化学式的知识树化学式周围
数字的意义意义微观宏观构成物质的
基本粒子 化学式什么是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元素表示分子的
原子构成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Cu B.O C.CO D.N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气分子的是( ) A.N2 B.2N2 C.2N D.2H2测试评价AB测试评价3、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B谢谢大家的合作与精彩表现授课日期: 2017 年 10 月 20 日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4.2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物质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能判断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微粒构成。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
1.化学式的意义。(重点)
2.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难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1)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 意义:
3. 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活动意图
【复习回顾】
元素符号N能表示哪些意义?
符号2N能表示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
【感悟导入】
【预习展示】
你能否使这些物质让地球人都知道?
水 氢气 二氧化碳 镁 氯化钠
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我们写的这些化学符号,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的,像这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读出化学式,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2、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
【合作探究一】 投影课本81页“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含义,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②一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③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
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总结提升: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具有通用性、唯一性、客观性,不可以主观臆造。
【合作探究二】化学式的意义
【师】:你看到的H2O、NaCl、Cu这些化学符号,你能得到那些信息呢?
组织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组内讨论交流。
化学式:H2O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水的化学式表达的意义: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归纳】 组织学生根据交流共享的结果总结交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所表达的意义:
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
【巩固】再试一试:描述H2、CO2的意义
化学式:Cu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得出铜的化学式表达的意义:
表示铜这种物质;
表示铜是由铜元素组成;
表示铜由铜原子构成;
【归纳】 组织学生根据交流共享的结果总结交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所表达的意义:
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微观:1.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NaCl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水的化学式表达的意义:
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
表示氯化钠是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表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
【归纳】 组织学生根据交流共享的结果总结交流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所表达的意义:
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微观:1.表示构成物质的离子;
表示构成物质的离子个数比。
【巩固】再试一试:描述MgCl2的意义
【小结】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表示分子的结构或离子个数比
【合作探究三】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过渡】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式的意义,那么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呢?
【投影】在下面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含义?
【交流反馈】
1、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2、2H表示2个氢原子。
3、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
4、2 H2表示两个氢分子
【归纳】
【在线测试】
【巩固训练】
【走进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发现过化学式的身影呢?
学生展示。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物质的表示。
让学生觉得化学式是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物质,进而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预习展示中选取几个较简单且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来书写,并引导学生说出化学式的定义。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使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化学式认识。
通过抓关键词,加深学生的认识
培养总结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对化学式的定义及其理解进行升级。
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总结概括化学式表示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
进一步提升对化学式及其他化学符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进一步明确
测试评价:
1、下列符合中,表示2个氮气分子的是 ( )
A.N2 B.2N2 C.2N D.2H2

参考答案:1. B 2.A 3. B
【布置作业】《助学》 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下列符合中,表示2个氮气分子的是 ( )
A.N2 B.2N2 C.2N D.2H2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Cu B.O C.CO D.N
3、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4、(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原子 ②3个铝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铁: ③氯化钠:
5、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2Cu H2O 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