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毛泽东诗词两首:七律.长征1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1毛泽东诗词两首:七律.长征1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06 11: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敌强我弱。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再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按照规定,二、四、六、八句要压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仗(对偶)。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律诗简介七律.长征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读《长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紧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逶迤腾五岭突出奔腾气势 乌蒙磅礴 走滚动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颔 联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细浪”、“泥丸” 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展现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紧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紧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巧夺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暖:
寒: 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尾联写长征的最后胜利,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文小结: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